第332章 考题(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最新章节。

在孙富贵上场之前她也没忘了替其备好考场的一应物资。

等对方上了考场后,她还提前请了大夫来家。

等孙富贵考完第一场出来,因为规定他衣物穿的不够厚,冻的脸色铁青。

尔雅连忙让大夫上前替其把脉,在大夫确定孙富贵并未出现风寒等症状后。

尔雅还是让大夫开了预防风寒的药,吩咐厨房煮了给孙富贵喝下,让他睡了个好觉。

在考场这三天两夜,不用想也知道孙富贵冻的晚上根本睡不安稳。

所以回来后这一觉就睡到了晚上十点多。

此时按照古人的作息,普通人早该睡下了。

可孙富贵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外间还点着微弱的灯光。

卫家的下人正在灯下守着一个小炉子,炉子上架着砂锅。

砂锅里是早已炖烂的羊肉,正“咕嘟咕嘟”的冒着泡。

他醒了之后,守着炉子的下人立刻伺候他穿衣洗漱。

然后舀了一碗羊肉汤给他,让他趁热吃,口中还说着:

“这是老夫人特意吩咐我们给孙相公备着的。

说是务必让您一醒来就能吃到,羊肉锅子驱寒最好了。”

孙富贵闻言感动不已,自从他到卫家住下后,真是处处妥帖,没有一丝不适。

他接过羊肉汤。连汤带肉吃了两碗,在这寒冷的冬夜硬是吃出了一身汗。

吃完羊肉汤,孙富贵全身上下都舒坦的不行,也越发感激卫家对他的用心照顾。

下半夜他提前去考场排队,卫辞也起了去送他。

孙富贵有些愧疚累的卫辞在这大冷天受这份罪,感动道:

“卫兄,这都是第二场了,我也没什么好紧张的,实在不必你这大半夜的起来送我。”

卫辞却摆摆手:

“左右也快到我上朝的时间了,就算没有你要考试,再过一会我也要起了。”

孙富贵闻听此言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同情。

没想到在他们学子看来上早朝这么荣耀的事,背地里也藏着这么多心酸。

卫辞让孙富贵又检查了一遍进考场要带的东西。

然后吩咐下人套马车,和第一天一样亲自把孙富贵送去了考场。

孙富贵第一场考的还算顺心,对于第二场考试本已经能用平常心待之。

却在看到考卷上的算数题时,猛然加重了呼吸。

卫兄压题压中了!会试上真有算数出现。

孙富贵又惊又喜,脑海中猛然冒出一种想法,也许这次会试他真的能中!

他平复了好一会儿才压下满心的激动,然后认真答题。

第二场比第一场还顺,孙富贵意气风发的出了考场。

回到卫家后他依旧得到了全方位的照顾。

第三场会试考的是策论,孙富贵早就知道此次的主考官李掌院是个喜欢学子言之有物的考官。

文风华丽的文章并不得他的眼,这段时日孙富贵也没被卫辞指导。

所以他答题是越来越顺,三场考试,他考的一场比一场好。

考完试之后,其他学子都暂时先把考场的事放到了一边,回家好好休息养精神。

孙富贵却恰恰相反,这是他几次参加会试来,最有可能考中的一次。

所以他总是心神不宁,恨不能时间直接跳到放榜那日。

他考试期间卫家都不敢打扰他,只让他安心考试。

如今试都考完了,孙富贵上街买了点薄礼主动去拜谢尔雅,谢她这两天的体贴照顾。

尔雅对胖胖的孙富贵印象挺好,看他眉眼有焦急之态,说话时也总是走神。

知他是为了会试的事沉不住气,便温声安慰他:

“我看你坐立不安,可是还在惦记春闱的事?”

孙富贵闻听此言垂眸苦笑:

“让伯母挂心了,是我修养不够,没能静下心来。”

尔雅微微一笑,柔声说着:

“傻孩子,你和小辞当年一同在书院读书,也不曾逊色小辞什么。

连书院的先生都对你青眼有加,乡试你也曾拔得头筹,如今会试场上,依我看也差不了。”

孙富贵最知道自己的情形,他摇了摇头

“乡试不比会试,会试云集全天下最厉害的学子,我之前又三次落榜,不满伯母,眼下我心中实在是没底。”

尔雅不赞同的打断他:

“怕什么?”

她语气却依旧温和,

“我虽不懂那些文章道理,但见也见得多了。

你这些天的用功努力伯母都看在眼里,伯母相信老天不会亏待勤奋的人。

似你这般用心的人,何愁没个好结果?”

孙富贵闻言心中还是焦躁不安,尔雅只得又道:

“再说,便是真有万一,你还年轻,往后的路长着呢。

只是眼下,该吃就吃,该睡就睡,紧着心也没用,反倒熬坏了身子。

我看外边不少考完的学子在办文会,你也别天天闷着,去凑凑热闹。

好不容易来京一趟,也趁这个机会见识下来自五湖四海的才子的风采。”

孙富贵望着尔雅 慈和的眼神,眼眶微微发热。

宋伯母真的好温柔和蔼,怪不得卫辞跟他的母亲最亲。

他低头端起茶盏,轻声道:

“多谢伯母开导,晚辈晓得了。”

“这就对了。”

尔雅笑起来,眉眼弯弯:

“放宽心等着便是,伯母敢打包票,过些日子放榜,定有你的名字。”

孙富贵抬头冲尔雅用力点点头,把卫家对他的恩情牢牢记在心中。

等孙富贵离开后,尔雅将自己身边茶盏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恰逢卫岳从外边回来,听下人说尔雅刚刚在花厅跟孙富贵说话。

他进来却没看到孙富贵,只见妻子猛灌茶水,忍不住取笑她:

“你还真是劳心劳力的命,连儿子的同窗也要费心替他拉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