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金钱是最好的人脉(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港片:胜男,我真的是卧底》最新章节。

如此庞大的资金,除了航母,足够打造最先进的顶级战舰,或购置数架如今的顶尖战机。

然而,阿兹慕却决定将其尽数投入到一艘超级游艇中。

这一消息无疑会引发轰动,同时是对阿兹慕实力的最佳佐证。

于是,阿兹慕的庄园迅速筹备起下一场晚宴及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

从香江前往意大利需耗时二十多小时。

但由意大利米兰飞往巴黎,则无需这么久。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三日,下午。

吴耀祖抵达巴黎。

空客飞机平稳降落在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

伴随着引擎声的停止,乘客们有序下机。

一月的巴黎寒冷,虽少有降雪。

尽管纬度接近东国帝都,但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与东国魔都相近。

多数时候气温维持在零上十度左右。

仅当遇冷空气时才会下雪,且积雪通常不厚。

巴黎为法兰西共和国首都及最大城市,亦是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商业核心,跻身二十一世纪后成为世界五大国际大都市之一(另四座分别为纽约、伦敦、东京、香江)。

广义上的巴黎分为小巴黎与大巴黎。

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城区,面积一百零五点四平方公里,人口逾百万。

大巴黎涵盖周边七个省份——上塞纳省、瓦勒德马恩省、塞纳-圣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塞纳-马恩省和埃松省,共同构成巴黎大区。

此区域古称“法兰西岛”,都会区人口约千万,占全国总人口六分之一。

巴黎建都已超千四百年,不仅是高卢国,更是西欧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枢纽。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都,巴黎所属国家拥有欧洲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实业力量亦首屈一指。

巴黎的金融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两百年前,巴黎曾是全球的金融枢纽,后被伦敦超越,再之后伦敦又让位于纽约,直至今日演变为多极化的国际金融格局。

离开戴高乐机场,吴耀祖一行驱车前往巴黎西部的拉德芳斯经济商务区。这里是巴黎的商业核心地带,大多数银行与保险公司总部(包括法兰西银行及证券交易所)皆坐落于此。

吴耀祖虽从未涉足欧洲,但他所在的集团——新和记黄埔,在伦敦设有重要的欧洲分部,甚至一度是其实际总部。若前往伦敦,对吴耀祖而言也算是半个主场,但来到巴黎便有所不同。

尽管如此,新和记黄埔伦敦分部早已未雨绸缪,派遣得力干员到巴黎等候董事长的到来。因此,即便这是吴耀祖首次踏上欧洲土地,也是初次造访巴黎,却依旧有人迎接,各项安排井然有序。

从始至终,吴耀祖无需亲自指挥,下属已妥善规划好行程,将他安置于拉德芳斯顶级酒店——铂尔曼巴黎德芬斯度假酒店的总统套房。

下午三点,吴耀祖站在总统套房的落地窗前,俯瞰巴黎最繁华的中央商务区——拉德芳斯。拉德芳斯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堪称现代城市CBD的开创者之一,其设计理念影响了诸多后续的城市规划。

历经岁月洗礼,拉德芳斯始终焕发着独特魅力,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巴黎将多数高楼汇聚于此,虽无超高建筑,却因四周低矮楼宇映衬而愈发壮观。

作为新兴商务区,新凯旋门无疑是亮点。此建筑由约翰奥都·冯·斯波莱克尔森设计,与老凯旋门同处一条中轴线,一新一旧,辉映成趣,分别象征着高卢国的历史荣光与现代生机。

最佳观赏点在于从香榭丽舍大道西望,需登高远眺,方能领略其勾勒出的城市天际之美。夕阳余晖下,更显奇幻浪漫,散发浓郁法式情调。

除视觉美感外,拉德芳斯亦兼具实用功能。众多大型企业及跨国公司总部坐落于此,配套齐全,交通便捷。高架、地面、地下三层交通体系实现人车分流,构建高效商务环境,集办公、购物、娱乐于一体。

相较孤悬欧陆之外的伦敦,巴黎实为欧洲核心地带之一。

法兰克福金融中心

高卢国金融市场乃其金融枢纽,也是全球关键的金融平台。1800年法兰西银行创立于巴黎,1826年巴黎证券交易所落成。战后复苏期间,随着欧洲共同市场扩展及跨国企业激增,高卢国银行业趋于国有化,巴黎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至1983年初,境内有145家外资银行,较1970年翻两倍,占全国注册银行总数的三分之一,巴黎跃居全球第三大外资银行聚集地,仅次于纽约与伦敦。巴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举足轻重。

吴耀祖身处铂尔曼巴黎德芬斯度假酒店顶层的总统套房。稍作午休后,他于傍晚起身,随即着手研究法兰西的金融市场。

彼时,法兰西尚未拥有如纽约道琼斯、伦敦富时或香港恒生般成熟的股票指数数据供参考。直至1987年末,法兰西才推出了由巴黎证券交易所基于前四十家上市公司股价编制的CAC40指数。在此之前,投资者评估市场行情时多依赖个人经验,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

究其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尽管高卢国工业体系完备且实体经济繁荣,金融业亦实力雄厚,但战后的金融管控极为严格,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然而,金融领域最忌讳外行指导内行以及过度束缚,这样的政策环境使即便经济规模已超越英国的法兰西,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仍远逊于伦敦。

进入八十年代后,高卢国政府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自八十年代初期起,传统封闭的金融市场结构逐步松动,至1986年,这一变革进程显着加速。

为了不让巴黎落后于纽约、东京和伦敦,当局意识到必须争分夺秒。

他们逐渐放弃了过去自夸的集权管控,努力追赶。

尽管最终未能超越前三者,但仍稳固占据全球第四大金融市场的地位,也算是一种弥补。

若非其他国家人士初到巴黎,想涉足法兰西金融市场,恐怕会感到迷茫。

与较为开放、限制较少的日本、美国、英国市场相比,当时的法兰西市场规则繁杂。

若非吴耀祖脑海中存有几位法国顶尖金融专家的记忆与技能,连他自己都可能对这里望而却步。

幸而其中一位是本土的金融巨头,且于80年代崛起,这使吴耀祖选择巴黎而非更便利的伦敦。

此次巴黎之行虽有伦敦派员协助,避免了完全茫然的状态,但他在此地几乎无人脉,初期工作进展艰难。

幸好金钱本身就是最有效的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