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北燕开国主高云:乱世傀儡王的荒诞升职记与悲催打卡史(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序幕:开国君主即“傀儡CEO”
如果说历史是一场大型连续剧,那么十六国时期绝对是剧情最跌宕起伏、角色命运最变幻莫测的季播剧。各路豪杰轮番登场,其中有一位开国君主格外特别——他本非鲜卑人却被赐姓慕容,他开创了一个王朝却几乎是个“傀儡CEO”,他最终死于自己重金供养的保镖之手。这就是北燕的开国君主高云(亦称慕容云),一位身世坎坷、经历奇特的君主。
第一幕:高句丽王室旁支到后燕皇室养子
场景一:高句丽王室的“拆迁户”后代
高云的出身可谓“祖上阔过”。他的祖父高和是高句丽王室的旁支,家族自称是古帝高阳氏(即五帝之一的颛顼)的后代,故而以“高”为姓。若在太平盛世,这样的出身足以让他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高句丽这个国家。高句丽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间存在于东北亚的一个强大王国,疆域大致覆盖今天的中国东北部分地区、朝鲜半岛北部和俄罗斯远东一带。这个国家以山城防御系统闻名,战斗力不容小觑。
高云家族作为高句丽王室的旁支,虽然不是直系继承人,但也属于特权阶层。按照正常剧本,他本应该在高句丽当个悠闲的贵族,每天考虑的是吃什么美食、穿什么华服、去哪里游玩。但历史总是喜欢改写剧本。
然而命运弄人,公元342年,前燕慕容皝发动了对高句丽的大规模进攻。这场战争的结果是高句丽惨败,首都丸都城被攻破,故国原王单骑逃脱。前燕军队掳走了高句丽五万多口人口,还挖了高句丽王父亲利王的坟墓,带着其尸骨和府库中积累的珍宝凯旋而归。
高云家族就在这次“强制移民”中被从前燕慕容皝从“王室小区”搬迁至青山一带(今辽宁锦州西北),成了古代版的“拆迁户”。不过这次搬迁并非为了城市建设,而是战利品收缴式的强制移民。从王室贵胄到迁移民,高云的家族经历可谓跌宕起伏。
值得玩味的是,慕容皝可能没想到,他当年掳来的高句丽贵族后代,有朝一日会成为自己子孙江山的掘墓人之一。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历史总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反转。
场景二:沉默的武者——低调起步的职业生涯
年轻的高云性格沉厚寡言,不像是个爱出风头的人。《晋书》记载他“沉深有局量,厚重希言”,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性格内向,稳重可靠,不喜欢多哔哔”。这种性格在乱世中其实很吃亏——毕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吹的将军有兵带。
但他有一项特长——武艺出众。这手本事在乱世中相当于拥有一张“铁饭碗”资格证书,很快就被后燕政权看中,担任了东宫侍御郎,相当于太子保镖队长。
这个职位虽然不算特别高,但很有前途。因为在古代,太子的亲信往往在太子即位后都能得到重用,算是一支潜力股。而且这个职位需要的是实干能力而不是口才,正好适合沉默寡言但身手不凡的高云。
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位让高云有机会接触到后燕的权力核心,建立了自己的人脉网络。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与冯跋建立了良好关系。冯跋后来成为改变高云命运的关键人物,这再次证明了职场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场景三:一战成名——喜提“皇室养子”大礼包
高云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后燕永康二年(397年)。当时清河公慕容会发动叛乱,高云率军一举将其击败,立下大功。
慕容会是谁?他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的孙子,当时在位的慕容宝的儿子。这位皇子因为不满父亲立幼弟为太子,干脆起兵造反,可以说是标准的“皇子创业”(不过创的是反业)。
平定慕容会叛乱对后燕政权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叛乱成功,后燕可能提前几十年倒闭。所以高云立下的这份功劳,堪称拯救了公司免于破产的关键业绩。
当时的后燕皇帝慕容宝一高兴,给出了一个惊人的奖励套餐:首先收高云为养子,接着赐姓“慕容”,改名为慕容云,最后加封夕阳公。这一连串操作相当于现代企业中,老板不仅给你升职加薪,还让你跟他姓,顺便认你当干儿子。
赐姓在中国古代是常见的笼络手段,特别是少数民族政权中更为普遍。被赐予皇族姓氏意味着被接纳为统治集团的核心成员,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与原家族的某种切割。
从高句丽族旁支到后燕皇室养子,高云实现了阶级跃迁。不过这个“慕容”姓氏虽然尊贵,却也成了他身份认同的困惑——他到底是高句丽人还是鲜卑人?这种身份困惑将伴随他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夕阳公”这个封号颇有些意味深长。夕阳虽然美丽,但意味着即将落幕。这个封号是否预示了后燕政权和高云个人命运的最终结局?我们不得而知,但确实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
第二幕:升级为北燕开国皇帝
场景一:暴君当道,机智保全性命
慕容宝去世后,其弟慕容熙继位。这位新老板可谓十六国版的“暴君专业户”,残暴程度堪称五星级。
慕容熙有多残暴?他宠爱苻皇后,为了满足她的欲望,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导致百姓疲于工役,死伤无数。苻皇后去世后,他竟然悲痛到要求臣子哭泣,不哭就治罪。他还为皇后建造了巨大的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甚至因为运送棺材的车辆太过巨大无法出城,而下令拆毁城门。
更离谱的是,在皇后出殡时,慕容熙竟然披头散发,光脚步行送葬二十多里。这种看似深情的表演背后,是无数百姓的苦难和血泪。
慕容熙在位期间,后燕攻打高句丽木底城失利,高云在战斗中受伤。聪明的高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请假机会!他以残疾为由递交辞呈,远离朝廷是非之地。
这一招明哲保身的手段,展示了他不仅武艺高强,还具备相当的政治智慧——在暴君手下工作,准时下班都是奢望,何况是整天在眼前晃悠?高云的选择堪称古代版的“躺平”哲学:既然改变不了老板,那就远离老板。
高云的急流勇退体现了他对时局的准确判断。在慕容熙的暴政下,后燕政权已经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崩溃。与其在沉船上当个水手,不如提前上岸当个观众。这种政治嗅觉在乱世中是非常宝贵的生存技能。
场景二:天上掉下个皇帝帽
义熙三年(407年),中卫将军冯跋等人受不了慕容熙的暴政,发动政变杀了慕容熙。政变成功后,需要找个人来当皇帝,冯跋看中了辞官在家的高云。
冯跋选择高云的理由很充分:出身高句丽名家(有贵族血统),是慕容宝养子(有合法性),而且与自己是老朋友(容易控制)。于是冯跋带着文武百官来到高云家门口,表示要送他一份“皇位大礼包”。
高云的反应十分真实——他连连推辞,表示自己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这并非完全出于谦虚,而是他清楚地知道:在这个乱世当皇帝是高风险职业,尤其是当权臣拥立的皇帝。
高云很可能还记得慕容熙的下场——同样是皇帝,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而且他知道自己并无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宗族基础,这个皇位坐上去也是如坐针毡。
但在冯跋等人的坚持下,高云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份“无法拒绝的offer”。他即位后恢复高姓,改元“正始”,国号仍称“大燕”,后世为了区分称其为北燕。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高句丽人开国君主诞生了。
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高云即位后立即恢复高姓,这表明他内心始终认同自己的高句丽身份。被赐姓慕容只是职场需要,改回高姓才是找回真我。这种身份认同的转变,反映了高云在权力与自我之间的挣扎与选择。
第三幕:“佛系”治国和匆忙下线
场景一:“佛系”治国——权力?不存在的
高云很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皇位来自冯跋的拥立,因此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冯跋升职加薪: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录尚书事、武邑公...几乎把所有重要头衔都给了冯跋。
这一系列任命相当于现代企业中的:“董事长您当,CEO您当,财务总监您当,人事总监您当,我就挂个名……”军政大权实际完全掌握在冯跋手中,高云更像是个“名誉董事长”。
这种权力分配模式在历史上并不罕见,权臣拥立傀儡皇帝的故事比比皆是。但高云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似乎很自觉地接受了自己的傀儡地位,没有试图挣扎或反抗。这种“佛系”治国态度,可能是出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也可能是性格使然。
他的其他治国措施也显得十分“佛系”:大赦天下,恢复慕容熙时期被削爵的官员们的爵位——相当于把前老板开除的人重新招聘回来,稳定人心为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种维稳策略在当时的形势下是合理的。后燕经过慕容熙的暴政,人心惶惶,社会动荡,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恢复稳定。高云的大赦和复爵政策,有助于安抚人心,巩固统治。
在家庭生活方面,他立妻子李氏为皇后,儿子高彭城为太子,完成了皇室的基本配置。这不仅是家事,也是国事,表明政权将会延续,不是昙花一现的短期行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