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8章 另一个角度(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年代文里做纸扎》最新章节。
“不用,门口有一家饭店是一个老兵开的,我们经常去,他那里菜做的不错,我直接打个电话让他给留一个包间就可以了。”
海英摆了摆手,拿起客厅的电话拨了出去。
坐下又聊了一会,大概也就二十多分钟,徐胜利他们就回来了,买的东西不少,大包小包的提了好多。
两个小家伙都抱着好几件东西。
“这是舅舅和舅妈给我买的新衣服还有玩具!”
悦悦回来后,一脸开心的跟李弘文还有徐婉晴道。
“你家里都有那么多的玩具了,你还让舅舅还有舅妈给你买?”
李弘文摇头在悦悦脑袋上轻轻的打了一下。
“是舅舅舅妈非要给我买!”
悦悦不好意思的道。
“要过年了,给孩子买点东西,说实话,也不知道是不是过节的原因,现在商场里的人是真多呀,好多摊位都是人挤人,怎么这些人就都那么有钱呢?”
徐胜利笑着道。
他今天是大出血了,不只是给小孩子买了东西,还有媳妇还有家里的其他人也买了东西,所以回来的时候车后座都堆满了。
不过这次逛街让他觉得也确实是跟以前好像有了一些变化,那就是街上人好像都很有钱,买很多东西都是一点都不带犹豫的,每个摊位前基本上都堆满了人,不管是卖电器的还是卖服装的。
带着几个人出去逛街,有一些摊位直接就是连试都没有机会试,大概比划一下觉得合适就掏钱,不掏钱后面就有人嚷嚷着要让摊主拿一件。
“这说明这几年的改革是有效果的,很多人手里的钱都慢慢的多了起来,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物资供应还不能够满足这么多人的需求,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东西都紧俏的景象。”
这个不奇怪,这种现象其实一直要持续很久。
据李弘文所知这种现象,就算是到了90年代也只能说是好了一点。
改革肯定是对的,只是生产的速度很难一下子提起来,毕竟大多数工厂的规模很难一下子扩大,工人的熟练度也是需要时间的。
再者这个时候并没有那么多自动化的,还是要靠手工的居多,所以想要提高生产力,还得是往自动化方面去走,才有可能慢慢的供应全国这么多的人。
李弘文想到了10月份黑色星期一的时候,他让公司的人收购的基恩士的股票。
这个公司的股票其实对于它来说作用并不大,他更多的是为了国家去收的,当时他提醒过高秘书,这个公司主要做的就是自动化这一块。
要是等两年真的能够控股这家公司,那么对于国家的各个产业自动化方面绝对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这家公司毕竟是在小日子,就算是控股了也是通过白手套去控股的,并不能明智来进行帮助,只能是私底下暗中拿到一些东西拿到一些技术。
自动化的速度虽然会加快一些,但还是需要时间。
“弘文,你做的公司当中就有做商场做超市的,这种情况没办法解决吗?”
徐胜利好奇的问道。
“我做的是一个平台,是一个卖东西的地方,生产的东西,像我之前在鹏城那边做的服装,还有鞋子的工厂,虽然说这两年产能不断的在扩大,但是扩大的速度并没有那么快。
这都是我大量从外面引进各种机械的情况下了,相较于我投入的资金大多数工厂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投入那么多的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钱,所以说这个时候他们的产能增长是有限制的。
可能每年会有一些增长,但远远没办法超过普通人消费的增长。
只能说这个事情是要慢慢来,得鼓励大家去创业去开办公司,将各种制度进行完善,让大家能够愿意去做。
等工厂越来越多,供应各类物资的渠道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就会缓解。
到时候因为各个生产同类产品的工厂太多,大家互相就得想办法降低成本增强效率,那个时候我们想要买一个东西,可选择的余地就会更多。”
李弘文的解释让徐胜利明白,这个事情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
而坐在一旁听两个人交流的徐启年也是更深刻的明白,如果说真的双轨制变单轨制,那么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徐胜利他们回来了,所以一行人就出门往餐厅走去。
往餐厅走的过程当中,徐启年表达了自己刚才从徐胜利跟李弘文说话当中感受到的东西。
“其实这个事情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
这一会儿其实李弘文也想过这个问题,他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