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八十八(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种》最新章节。
浩浩的指尖还沾着吉他弦上的余温,一听说要去老磨坊,立刻把琴背到肩上,眼睛亮得像傍晚还没褪去的霞光:“磨盘榨油?是不是像故事里写的那样,能闻到满屋子的香味呀,好想要看看呀,可以吗?”苏晓笑着点头,顺手帮他理了理歪掉的肩带:“当然可以啦,比故事里还香,尤其是刚榨出的葵花籽油,倒在碗里会泛着清黄的光,拌凉菜能鲜掉眉毛。”
孩子们跟着赵爷爷往村子深处走,脚下的土路渐渐变成青石板路,路边的老槐树垂下浓密的枝叶,偶尔有几片叶子落在琪琪的笔记本上。“快到了。”赵爷爷指着前方一处爬满牵牛花的院落,木质门框上“老磨坊”三个褪色的红漆字隐约可见,门框两侧的砖墙上,还留着几十年前用白灰写的“颗粒归仓”字样。
推开木门时,“吱呀”的声响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磨坊里比想象中宽敞,地面铺着青石板,角落堆着几捆晒干的玉米秆,正中央的石磨盘足有圆桌大小,磨盘边缘的纹路里还嵌着细碎的粮食残渣。“这磨盘可有年头了,”赵爷爷伸手摸着磨盘,指腹划过深深的纹路,“我小时候跟着父亲来磨面,得两个人推着磨杆转,磨一上午才能磨出一袋面粉。”
乐乐绕着磨盘转了一圈,伸手想推磨杆,却发现磨杆重得纹丝不动。“得用巧劲,”苏晓走过来,握住磨杆的一端,“以前我爷爷磨葵花籽时,会先把籽炒到微黄,再倒进磨盘中央的圆孔里,推磨的时候要跟着节奏走,太快太慢都不行。”她说着轻轻发力,磨盘缓缓转动起来,发出“咕噜咕噜”的低沉声响,像是在诉说旧时光的故事。
琪琪蹲在磨盘边,仔细观察磨盘的纹路,笔记本上很快画满了磨盘的草图。“苏晓姐姐,葵花籽油是怎么榨出来的呀?”丫丫拉着苏晓的衣角,指着角落一个生锈的铁桶,“是不是用那个桶装油?”苏晓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笑着摇头:“那个是装麦麸的,榨油得用里屋的榨油机。”
她领着孩子们走进里屋,一台铁皮包裹的旧榨油机立在墙边,机身表面的油漆已经斑驳,露出里面的黄铜部件。“这台机器是后来添置的,比石磨快多了,”苏晓打开机器侧面的铁盒,里面还残留着几粒褐色的葵花籽,“把磨碎的葵花籽饼放进榨油机,通电后机器会慢慢加压,油就会从下面的出油口流出来,流进旁边的陶缸里。”
浩浩突然蹲下身,耳朵贴在榨油机上,像是在听里面的声音。“我好像听到油在流动的声音了。”他抬起头,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苏晓姐姐,咱们能榨一次油吗?我想看看油是怎么流出来的。”赵爷爷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今年的葵花籽还没完全晒干,等下个月采收完,你们再来,咱们一起榨油,顺便用新油烙饼吃。”
“好啊好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乐乐立刻在画板上写下“九月榨油计划”,还画了一个小小的油饼;琪琪则在笔记本上记下“葵花籽榨油步骤:炒籽—磨粉—压饼—榨油”,旁边画了一个陶缸的简笔画。
离开老磨坊时,天已经擦黑,路边的路灯陆续亮起,昏黄的灯光把孩子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赵爷爷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把蒲扇,偶尔停下来等落在后面的孩子。“明天咱们去村后的果园摘梨吧,”他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笑意,“那片梨树种了二十多年,今年结的梨特别甜,正好给你们当路上的零食。”
孩子们欢呼起来,毛豆已经开始盘算要摘多少个梨,朵朵则拉着丫丫的手,商量着要把梨分给家里的弟弟妹妹。浩浩边走边哼起了新的旋律,这次的调子比《花田标记曲》更轻快,像是带着梨的甜香。
回到赵爷爷家时,院子里已经摆好了晚饭,石桌上放着刚炒好的土豆丝、炖南瓜,还有一大碗凉拌黄瓜,上面淋着的正是去年的葵花籽油,泛着淡淡的清黄。“快洗手吃饭,”苏晓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玉米粥走出来,“今天的凉拌黄瓜用的是老磨坊榨的油,你们尝尝是不是和平时吃的不一样。”
乐乐率先夹了一口黄瓜,清脆的口感里带着淡淡的油香,他忍不住点头:“比家里的好吃!好像带着花田的味道。”琪琪也尝了一口,认真地说:“油的味道很纯,没有杂味,拌凉菜正好。”赵爷爷看着孩子们吃得香甜,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给每个孩子碗里都添了一勺玉米粥:“这玉米也是花田旁边种的,用柴火烧的大锅煮的,比电饭煲煮的香。”
晚饭过后,孩子们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手里拿着苏晓切好的西瓜,看着天上的星星。小默举着相机,想拍下星空下的花田,却发现远处的花田在夜色中泛着淡淡的金色,像是撒了一层碎光。“那是向日葵的花盘,”苏晓指着花田的方向,“即使天黑了,花盘也会朝着月亮的方向,好像在跟着光走。”
乐乐听着,忽然拿出画板,借着院子里的灯光,开始画夜色中的花田。“我要把月亮、星星和向日葵都画下来,”他笔尖不停,“给这幅画起名叫《追光的花田》。”琪琪则拿出笔记本,写下一行诗:“夜色漫过田埂,葵花追着月光,我们追着星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浩浩抱着吉他,轻轻拨动琴弦,新的旋律在院子里流淌,和虫鸣声、风声混在一起,格外动听。“这首曲子叫《星空下的约定》,”他抬头看着孩子们,“约定明年夏天还来花田,还来老磨坊,还和赵爷爷、苏晓姐姐一起榨油。”
孩子们纷纷点头,小默把相机对准大家,按下了快门,定格下这温馨的瞬间。照片里,孩子们的笑脸在灯光下格外明亮,身后的花田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像是在守护着这个约定。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孩子们就背着小竹篮,跟着赵爷爷去村后的果园。果园里的梨树长得高大,枝头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微风一吹,梨的甜香扑面而来。“摘梨要找发黄的,”赵爷爷踮起脚,摘下一个又大又黄的梨,递给乐乐,“这种梨熟得透,咬一口全是汁。”
乐乐接过梨,擦了擦就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他笑着说:“太甜了!比超市买的甜多了。”琪琪则拿出笔记本,记录下梨的样子:“村后果园梨,果皮呈淡黄色,果肉雪白,汁多味甜,果核小。”
孩子们散开摘梨,毛豆力气大,负责摘高处的梨,他把梨小心地放进竹篮里,生怕碰坏了;朵朵和丫丫则专挑树底下的梨,偶尔发现一个特别大的,就兴奋地喊大家来看;浩浩则一边摘梨,一边哼着《星空下的约定》,旋律里满是欢快的气息。
苏晓提着一个竹筐,跟在孩子们后面,偶尔帮他们递纸巾擦手。“摘下来的梨要轻拿轻放,”她把一个梨放进筐里,“回家后可以用报纸包起来,能放半个月,等开学了还能吃。”
临近中午,孩子们的竹篮都装满了梨,沉甸甸的。赵爷爷看着大家,笑着说:“咱们摘了这么多梨,下午分一分,每个人都能带回家。”孩子们欢呼起来,乐乐立刻拿出画板,画下了满筐的梨,旁边还画了一个笑脸。
午饭过后,苏晓帮孩子们把梨分装在塑料袋里,每个袋子上都贴着乐乐画的向日葵贴纸。“这是花田的小礼物,”苏晓把袋子递给孩子们,“希望你们每次吃梨,都能想起花田的时光。”
孩子们收拾好行李,准备返程。赵爷爷和苏晓送他们到村口,手里还提着一袋刚炒好的葵花籽。“这是今年第一批炒好的籽,”赵爷爷把袋子递给乐乐,“路上吃,解闷。”
乐乐接过袋子,打开尝了一颗,香脆的口感里带着淡淡的盐味,他点头:“好吃!比去年的还香。”琪琪则拿出笔记本,写下最后一行:“七月的花田,有甜梨、香籽,还有永远的约定。”
车子开动时,孩子们从车窗里探出头,挥手喊着:“赵爷爷、苏晓姐姐,我们九月再来!”赵爷爷和苏晓也挥手回应,身影渐渐变小,直到消失在视线里。
车子驶在乡间小路上,浩浩抱着吉他,弹起了《星空下的约定》,孩子们跟着哼唱,歌声飘出车窗,落在路边的向日葵花田上。乐乐看着窗外的花田,拿出画板,继续画着《追光的花田》,笔尖落下,满是对九月的期待。
回到城里后,孩子们立刻开始整理这次的收获。小默把老磨坊和果园的照片整理成新的相册,命名为《磨坊与梨香》,每张照片下面都写着详细的文字说明;乐乐把《追光的花田》扫描下来,做成明信片,寄给了赵爷爷和苏晓;琪琪则把这次的诗稿整理好,补充到“花田诗集”里,还在扉页画了一朵小小的向日葵。
八月中旬,苏晓发来消息,说花田的向日葵已经开始成熟,花盘渐渐发黄,花瓣也开始脱落。她还拍了视频:赵爷爷正拿着镰刀,小心翼翼地割下成熟的花盘,苏晓则把花盘摊在晒场上,阳光洒在花盘上,泛着金色的光。“再过半个月就能榨油了,”苏晓在消息里写道,“磨盘已经清洗干净,就等你们来了。”
孩子们看到消息,立刻在群里讨论起来。毛豆说要带一个大瓶子,用来装新榨的葵花籽油;丫丫则说要学榨油的步骤,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浩浩则开始创作《榨油歌》,还特意加入了磨盘转动的“咕噜”声。
九月初,孩子们如约再次来到花田。车子刚到村口,就闻到了淡淡的油香,赵爷爷和苏晓站在老磨坊门口,笑着迎接他们。“快进来,油马上就榨好了!”苏晓拉着乐乐的手,走进老磨坊。
磨坊里,磨盘正在缓缓转动,炒好的葵花籽从磨盘中央的圆孔里倒进去,磨出的粉顺着纹路流下来,落在下面的竹筐里。“这是刚磨好的葵花籽粉,”赵爷爷拿起一把粉,递到孩子们面前,“闻闻,是不是特别香?”
孩子们凑近闻了闻,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浩浩忍不住说:“比上次来的时候还香!”苏晓笑着把粉倒进榨油机里,按下开关,机器开始运转,油从出油口缓缓流出,流进旁边的陶缸里,泛着清黄的光。“这是今年的新油,”苏晓用勺子舀起一点油,“拌凉菜、烙饼都好吃。”
孩子们围在榨油机旁,看着油慢慢流进陶缸,脸上满是兴奋。毛豆主动帮忙递工具,乐乐则拿出画板,画下榨油的场景,琪琪则在笔记本上记录榨油的每一个步骤,小默则举着相机,拍下这珍贵的瞬间。
榨完油后,苏晓用新油烙了饼,还拌了凉拌黄瓜。孩子们坐在磨盘旁,吃着饼,就着黄瓜,嘴里满是油香和清香。“这饼太好吃了!”乐乐咬了一口饼,“比上次的玉米粥还香。”赵爷爷看着孩子们吃得开心,笑着说:“明年咱们还一起榨油,再烙更多的饼。”
离开花田前,孩子们在木牌上添了新的字迹:“九月的花田,有油香、饼香,还有不变的友谊。”乐乐把新画的榨油图留给了赵爷爷,琪琪则把新写的诗稿贴在木牌上,浩浩则弹着《榨油歌》,和大家一起哼着,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车子驶离花田,孩子们从车窗里探出头,看着越来越远的花田,心里满是期待。他们知道,明年夏天,向日葵还会绽放,老磨坊还会飘香,他们还会回到这里,继续书写属于他们和友谊花田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