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太湖会师(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最新章节。
冬末的太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原本的渔歌唱晚、帆影点点的宁静景象,已被一片肃杀的铁血气息所取代。
连绵的营寨如同钢铁的丛林,沿着湖岸线蔓延开来,一眼望不到尽头。
赤色的“靖乱”字旗与青色的楚烈战旗交错竖立,在带着湿冷寒意的湖风中猎猎舞动,共同宣告着一场迫在眉睫的大战即将在这片水域及其周边上演。
五日前达成的脆弱盟约,迅速转化为了实际的军事行动。
靖乱军与楚烈军,这两个曾因城关镇的背叛而心存芥蒂的势力,在东方霸三十万大军南下的巨大压力下,不得不再次携手,将各自的命运捆绑在这片名为太湖的棋盘之上。
会师的场面,宏大而压抑。
靖乱军的营盘,布置得井然有序,沟壑纵横,哨塔林立。
士卒们精神饱满,虽面容肃穆,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历经血火淬炼后的坚毅与自信。
他们控制着庆州大部,后方稳固,粮草充足,缴获自蒙骜大军的精良装备也陆续列装,使得这支新兴的军队焕发出一种锐意进取的勃勃生机。
战马嘶鸣,甲胄铿锵,操练的号子声整齐划一,带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感。
相比之下,不远处的楚烈军营寨,则显得气象迥异。
营盘布局略显散乱,士卒们大多面带倦容,眼神中缺乏光彩,士气明显有些低落。
他们一路辗转,从金寨、霍城、舒城等岌岌可危的前线据点收缩至此,早已是疲敝之师。
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大片的战略纵深,仅剩下三座孤悬在外、彼此难以呼应的城池,尤其是最前沿的金寨,早已在魏阳军不间断的打击下摇摇欲坠,告急的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入中军,给这支老牌军队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悲观阴影。
两军相遇,表面上客套寒暄,互相致意,但那股无形的隔阂与猜忌,却如同太湖上弥漫的薄雾,挥之不去。
靖乱军的将领们,如赵甲、李仲庸等,看着楚烈军那略显狼狈的阵势,眼神中不免带上了一丝审视与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而楚烈军的一些军官,面对兵强马壮、士气正旺的靖乱军,心情则更为复杂,既有对盟友强大的些许安慰,更有几分寄人篱下的憋屈与不甘。
会师的核心,位于太湖中段一处由靖乱军控制的大型水寨。
这里经过紧急扩建,成为了联军临时的指挥中枢。
水寨中央,一座新搭建的木结构议事堂临水而立,飞檐斗拱,虽显仓促,却也颇具规模,堂前“楚靖联军”的旗帜迎风招展。
堂内,气氛比之外面更加凝重微妙。
联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楚烈国大元帅纪元嵩,端坐于主位之上。
他蓄着整齐的短须,身穿暗青色锦袍,外罩轻甲,试图维持着一位大元帅的威严。
然而,他那双本该沉稳如湖的眼眸深处,却难以掩饰地流露出一丝心力交瘁的疲惫与挥之不去的忧色。
连日来的败绩和巨大的军事压力,显然已经让这位沙场老将不堪重负。
他对坐在左侧上首的武阳,态度显得异常客气,甚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倚重与协商的意味,再无昔日上国元帅面对地方势力时的倨傲。
武阳神色平静,一身玄色常服,并未披甲,但久居上位、尤其是经历庆州血战与真劲突破后所养成的沉稳气度,让他在这群雄汇聚的场合中丝毫不落下风。
他偶尔与身旁的诸葛长明低声交换意见,目光深邃,仿佛能洞穿眼前的地图,看到远方那正在集结的恐怖风暴。
诸葛长明依旧是一袭青衫,羽扇轻摇,面容古井无波,唯有那双洞察世事的眼睛,偶尔掠过楚烈诸人时,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靖乱军一方,赵甲、蓝延煜、李仲庸、孙景曜等核心将领分列武阳身后,人人屏息凝神,如同即将扑食的猎豹,审视着对面的“盟友”。
楚烈国方面,除了主帅纪元嵩,两位重量级的公子——熊亮与熊炎,以及元帅封知安尽数在列。
熊亮依旧是那副温文尔雅、未语先笑的模样,他主动与靖乱军将领点头致意,试图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而三公子熊炎则截然不同,他面色冷峻,眼神锐利如刀,嘴角习惯性地向下撇着,带着一股毫不掩饰的傲气与戾气。
他的目光扫过靖乱军众人,尤其在武阳脸上停留片刻,隐隐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服,显然对之前城关镇的“旧事”以及如今需要仰仗靖乱军的事实,感到极为不快。
老将封知安静静地坐在熊炎下首,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显得心事重重。
“诸位,”
纪元嵩清了清有些沙哑的嗓子,打破了这令人难堪的沉默,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疲惫,
“今日,靖乱军和楚烈军,摒弃前嫌,会师于此太湖之畔,实乃局势使然,亦是存亡之道。东方霸携雷霆之威,庞涓拥虎狼之师,兵锋所指,意在将我两家逐一碾碎。唯有同心同德,合力一处,方有一线生机可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示意亲兵将一张巨大的牛皮地图在堂中铺开,上面详细标注了双方兵力的大致部署、城池关隘、水道山川,以及魏阳军可能的进军路线,那一条条粗壮的黑色箭头,如同毒蛇般指向太湖防线,令人心悸。
熊亮率先开口,语气诚恳,试图扮演调和者的角色。
“武帅,诸葛先生,诸位靖乱军的将军,如今敌势浩大,远超以往。依在下愚见,我军当务之急,是依托太湖天险,构筑稳固防线,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同时,可发挥我军水师优势,不断派出快船,袭扰魏阳军漫长的粮道与水路补给,使其不能安心攻城,久则生变,或可觅得战机。不知武帅与诸位以为如何?”
他的策略偏向保守和防御,符合楚烈军目前士气不高、力求稳住的现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