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躲炮洞(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最新章节。

这救命的躲炮洞,就在战壕内侧壁上,洞口狭窄,仅容一人进出。

但里面纵深尚可,能遮蔽两人的身形和枪支。

这是昨天下午,每个士兵按照湘南苦训的标准,亲手挖出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时不少人抱怨岭南土质,黏湿难挖,侯荣却一边奋力挥铲,一边对满头大汗的闫福昌说道:

“福昌,这洞就是保命符,多流汗,少流血!挖深一寸,活命的机会,就大一分!”

众人刚忙活出个雏形,就见北面尘土飞扬,大队穿着红色和深蓝色军服的不列滇人匆匆而至,在不远的北坡停下。

连长当时让大家别管外面,继续埋头深挖工事。

侯荣一声不吭,挥铲的动作却更快了。

一直干到天黑,这简易却至关重要的防御体系,才初具规模。

此刻,这简陋的土洞,成了钢铁风暴中,他们唯一卑微而坚固的庇护所。

闫福昌的手,下意识地摸向怀中那支冰冷坚硬的物件——西军军工厂最新生产的后装线膛枪。

冰凉的枪身,此刻竟奇异地传递来一丝微弱的安全感。

这支枪是宝贝疙瘩。

射击时,不再需要像54式步枪那样,站着,用通条从枪口压实弹药。

只需卧倒,旋转后拉那造型奇特的枪机,打开后膛,塞入整装子弹,闭锁,便可瞄准击发。

射速能达到54式的两到三倍。只要稍加练习,一分钟打出八到十发子弹并不难。

连队军法官反复强调,这新枪全军眼下也只有三千支,优先配给近卫第十师试用。

有严格的保密制度,绝不能落入敌手,身处绝境时,必须先毁掉新枪。

不过,闫福昌用了这段时间,也摸清了新枪的些微毛病。

击发时,后膛偶尔会漏出灼热燃气,有时甚至会燎着贴近瞄准的脸眉,火辣辣地疼。

而且,不知是工艺还是设计缘故,这枪的精度,似乎不如侯荣那支老54式稳定。

超过两百米,想精准命中单个目标,就得靠点运气。

正因摸清了这个特点,他们那位年纪虽轻,却心思缜密的军长陈钰成,特意下了指令:

在每个班排中,挑选那些射术精准的老兵,依旧装备精度更高的54式步枪。

他们的任务,是专门狙杀敌人的军官、旗手、鼓号手、炮组成员等这类高价值目标。

侯荣就是因为在家乡山里经常打猎,枪法极准,被选中继续使用54式。

而像闫福昌这样装备新式步枪的士兵,则负责在中近距离,用密集快速的火力,压制和大量杀伤冲锋的敌兵。

“福昌,你那‘快铳’检查好了没?”

侯荣在炮火间隙中大声问道,他习惯把射速快的新枪叫“快铳”。

“关键时刻,可不能卡壳!”

“检查好了,表哥!”

闫福昌连忙回答,下意识又摸了摸枪机。

“记住!这枪是快打用的,别在远处跟人对射!靠近了再打!”

“远了,就让咱们这些用‘老伙计’的来!”

侯荣拍了拍自己那支保养得油光锃亮的54式步枪,叮嘱道。

他总是这样,战斗前不厌其烦地提醒,生怕表弟在战场上犯糊涂。

闫福昌虽还没和敌人,真刀真枪的干过仗。

但从旅长到班长,每个军官都反复告诫,洋人火炮异常犀利,决不能掉以轻心。

必须严格按照湘南训练的那套方法,构筑工事与作战。

此刻,亲身感受这天崩地裂的炮火覆盖,他才真正明白了军官们的良苦用心,也明白了侯荣,为何那么拼命催他挖洞。

若没有脚下壕沟,身前土垒,以及这小洞,阵地上,不知已倒下多少同袍。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那仿佛永无止境的炮击,终于渐渐停歇。

世界瞬间被抽空声音,只剩下耳鸣的嗡嗡,和泥土滑落的窸窣。

一种极不真实的寂静,笼罩下来。

“咻——!”

连长的哨音,尖锐地刺破这短暂死寂。

“快!都从洞里出来!进入射击位置!冤家找上门了!”

班长夏德明急切的吼声,紧接着响起。

闫福昌和侯荣对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手脚并用地,先后从狭窄的躲炮洞口爬出。

来不及抖落满身泥土,迅速扑到土垒后,探出头向外望去。

这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北面坡地,密密麻麻的深蓝色和红色身影,如同决堤的潮水,向着阵地涌来。

刺刀在硝烟中,反射着惨白的光,汇成一片移动的金属森林。

耳边传来浪涛拍岸般的、听不懂的异域腔调的呐喊。

紧接着,密集的子弹就“嗖嗖”飞来,打得土垒噗噗作响,溅起阵阵烟尘。

西军阵地上,十几名钻出躲炮洞的战士,刚探出头,就被这阵精准的排枪击中,应声而倒。

--------------------------------------------------------------------------------------------------------------

(抱歉,各位大佬,今天实在太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