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许诺(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最新章节。
七月的岭南,天亮得很早。
夜色尚未完全褪去,石头岗便已从墨色中剥离,显出荒芜的轮廓。
夏日朝霞如同一位沉默的画师,正将淡金色光,一层层涂抹在这片无名荒冢遍布的坡地上。
不列滇军的大营,沿着北坡连绵展开。
营地里升起几缕炊烟,空气里飘着燕麦糊和咸肉混合的气味。
士兵们大多沉默地吃着早餐,脸上带着大战前的凝重。
这支军队的构成很复杂。近一半人来自女王的海外殖民地。
营地一角,旁遮普与俾路支连队的士兵正在做晨礼。
他们取出随身的拜毯,在帐篷边的空地上,朝西方铺开。
随军毛拉的声音低沉平稳,众人随着诵经声站立、鞠躬、叩首、跪坐。
身影在熹微晨光中起伏,形成一种与战场肃杀,既冲突又融合的奇异场景。
不列滇人允许并“尊重”这种仪式。这是维系殖民地士兵战斗力与忠诚的重要手段。
不远处,锡克连队则是另一番景象。
没人礼拜,但多数士兵裹着厚重头巾,蓄着长须,默默地擦拭弯刀,或用土语低声交谈。
不列滇人巧妙地管理着这些差异。
他们允许锡克士兵包头蓄须,允许绿J士兵礼拜。
但像炮兵这样的核心技术兵种,始终由白人牢牢掌控。
分配给殖民地士兵的武器,也多是本土正规军替换下来的旧货。
如此番参战的三个殖民地步兵团,用的就是相对落后的恩菲尔德1851型前装线膛枪。
他们的薪饷,只有白人士兵的三分之一。
所有士官和军官,更无一例外由不列滇人担任。
常因为语言不通,军官身边,往往还需要配一名翻译。
不列滇人时常向这些士兵,灌输“食盐效忠”的观念:
既然领了军饷,吃上了这碗饭,就该为雇主死战到底。
实战中,这些殖民地军队,也常被置于最前线,用以消耗敌人的首轮炮火和兵力。
眼前的决战,也不例外。
昨夜出奇的平静。双方似乎心照不宣,都在为决战养精蓄锐,没有上演任何夜袭的戏码。
今天是个大晴天。
碧空如洗,没有一丝云彩。天公仿佛特意为这场决战,布置好了舞台。
詹姆斯·霍普·格兰特中将与米切尔少将,并肩站在石岗北段的一处小土丘上。
两人都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南面的西军阵地。
只见昨日西军仓促堆砌的土垒,一夜之间又加厚加固了不少。
像一道刚刚凝结的黄褐色伤疤,横亘在碧绿原野上,格外刺眼。
那土垒新翻泥土的潮湿腥气,仿佛隔着数里都能闻到。
土垒后方,西军的赤色战旗在微风中猎猎飞舞。旗影之下,人影绰绰,严阵以待。
格兰特缓缓移动镜筒,望向北方和西面。
那两支跟了他们一路的西军追兵,仍在四五里外安全距离扎营。
他们并不逼近,反而在埋头挖掘工事,摆出长期围困的架势。
他再将望远镜转向东面。
那是一片广袤的、沟渠纵横的水稻田,泥泞难行。
对一支拥有大量火炮和辎重的大军来说,除非抛弃所有重装备,否则极难通过。
根据哨探和五羊城传来的可靠情报,原本驻守城下的西军第十一师,在确认高卢军队登船南下安南后,立刻抽调了两个旅北上。
他们准备协同花县城内的守军,围歼城外的绿营军;
另一个目的,极可能是在东面某处设伏,正张开口袋,等着不列滇军撞进去。
格兰特放下望远镜,用手指着东面那片稻田。
“围三阙一……米切尔,这是华夏人玩了几千年的老把戏。现在,西贼原封不动地给我们摆上了。”
“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陷阱。”
“我们真正的出路只有一条:集中全力,击溃南面的敌人,然后沿着官道,快速撤回五羊城。”
米切尔点了点头。他用手套,轻轻弹去望远镜镜片上的微尘,脸上掠过一丝对西军难以掩饰的不屑。
具体的决战部署,在昨晚的军事会议上,就已确定。
以俾路支步兵第23团、第15锡克团以及旁遮普步兵第8团,这三支殖民地军队为前锋。
组成三个连续的冲击波次,作为打开缺口的敢死队。
紧随其后的,是由本土士兵构成的第60来复枪团和皇家燧发枪团。
这些士兵不仅是第二梯队,也肩负着督战和一锤定音的任务。
一旦前方殖民地军队扰乱了敌阵,这些训练有素的精锐,将立刻投入战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这支总兵力接近五千人的突击部队,全部由第一师师长米切尔少将统一指挥。
其唯一任务,便是不惜代价,打通南面这条生命通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