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血巷(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最新章节。

这时,下了一整天的雨,竟也奇迹般地停了。

乌云散开,火辣辣的太阳重新露头,炙烤着湿漉漉的大地。

葛从周带着一排战士,返回到当铺前的那条街道。

郭玮也带着先锋连剩余的战士,相互搀扶着,从当铺和邻近的房屋里蹒跚走出,来到了街面上。

两人对视一眼,来不及多说,立刻开始匆匆点名。

结果让人心碎:先锋连一百四十余名战士,此刻还能自己站着的,已不足七十人。

阵亡二十余名,伤员多达五十余,其中重伤员,就有十几个。

伤亡近半。这条短短的街道,浸透了他们的鲜血。

“救人!”郭玮的嗓子,已经完全嘶哑,军服上浸满了泥浆和暗褐色的血渍。

还能动弹的战士们,立刻和匆匆赶来的旅部医护人员、民夫担架队一起,投入了抢救伤员的忙乱中。

喂水的,用刺刀裁绷带的,帮着按住伤口止血的……

葛从周也顾不上自己胳膊上的伤,用没受伤的右手,奋力将一个腿部中弹、意识模糊的战士托上了担架。

直到看着所有的重伤员,都被初步处理,抬了下去,他才感觉左肩一阵痛楚袭来,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冷汗。

在郭玮的坚持下,他跟着后续的担架,走向设在一处大宅院里的战地救护所。

激战方歇,街道上到处是横流的泥水,混杂着暗红的血迹。

两旁许多房屋的门窗都已稀烂,露出一片狼藉的内里。

西军的士兵们正逐屋搜索,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后勤部门的人员则大声吆喝着,清点缴获的物资——成堆的米面、油布包裹严实的弹药,还有堆满房间的医药。

担架队的身影,在街道上穿梭不息。

郭玮和先锋连剩余的几十名战士,默默地坐在当铺以及附近几间破损的屋舍里休息,没人说话。

前番紧张的战斗,仿佛抽空了每个人最后一丝力气。

一个老兵,从怀里掏出被雨水和汗水浸得发软的草烟,火柴划了几次都失败了,最终只能无奈地,将烟卷捏在手里。

战斗时的亢奋与勇猛早已消退,此刻,只剩下疲惫。

活下来的庆幸,与身边熟悉面孔永远消失的悲伤,交织在一起,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一个年轻的战士,把头深深埋进膝盖里,肩膀抑制不住地微微耸动,发出极力压抑着的呜咽。

他旁边一个年纪稍长的老兵,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粗糙的大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郭玮靠坐在当铺的门框边,心中五味杂陈。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片沉默。

十几骑西军人员策马来到他们跟前,猛地勒住缰绳。

当头一个军官,披着的蓑衣也掩不住魁梧的身形,

他目光扫过屋檐下这群疲惫的士兵,声若洪钟:

“你们谁是葛从周,郭玮?”

郭玮一个激灵,连忙站起身。

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污渍,定睛一看,来人正是他们的师长梁成富!

他立刻挺直腰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沙哑:

“报告师长!我是军法官郭玮!连长葛从周负伤,已经送往救护所了!”

梁成富利落地翻身下马,几步走到郭玮面前,目光关切:

“葛从周负伤了?伤势重不重?你们连队伤亡情况怎么样?”

语气又快又急。

郭玮深吸一口气,清晰回道:

“报告师长,葛连长是左胳膊被子弹咬了一口,没伤到骨头,军医说缝合后,静养些时日就好,应无大碍。”

接着,他将先锋连的伤亡情况,清晰而简洁地汇报了一遍。

当听到“阵亡二十三,伤五十六,伤亡近半”时,梁成富的脸颊肌肉抽动了一下,陷入了沉默。

他目光缓缓扫过屋里屋外,这些血泥满身的士兵,重重地点了点头:

“都是好样的!你们率先冲进村子,打乱了敌人的部署,立了大功!”

“你仔细统计好,将此战立功人员的名单,尽快报上来!我亲自给你们授勋,绝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是!谢谢师长!”

郭玮用力点头。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将为了伪装民夫,命令士兵从百姓家里拿东西,并在墙上留言的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梁成富听罢,大手一摆:“事急从权,你们这不算犯错!”

随即对身后一名参谋吩咐道:“记下来,日后务必按价,足额赔付给百姓。”

郭玮心中的顾虑,已完全消散。

于是想起一事,忍不住好奇,问道:

“师长,驻守这村子里的,是洋人的什么部队?死硬死硬的,枪法也准,和我们之前打的清妖,很是不一样。”

梁成富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不列滇的第99拉纳克郡团,都是他们的本土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自然不能和清妖比。”

他话锋一转,声音拔高,带着豪气:

“不过,咱们近卫第十师,也不是孬种!还是把他们全歼了!”

“连他们的团长,都被我们活捉了!并缴获了他们囤积在这里的大量辎重弹药。”

“这下,他们在花县前线的主力部队,弹药粮食接济不上,要饿肚子了。”

梁成富说到这儿,用力拍了拍郭玮的肩膀,吩咐道:“带你们连的同志们归建!”

随即翻身上马,向村中走去。

“是!”郭玮高声应道,再次敬礼,目送着梁成富一行人策马而去。

大街上来来往往尽是西军的官兵和后勤人员,一片大战之后的忙碌景象。

后勤部的人仍在清点着缴获,而更多的部队,已开始抢修工事,准备应对敌人可能到来的反扑。

三华村,已牢牢地握在了西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