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南山之约(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最新章节。

“Charge!”

百十米外,原本在稻田泥泞中,缓慢推进的红色阵线,骤然沸腾!

无数不列滇士兵,发出混杂着恐惧、疯狂与原始野性的吼叫,挺着明晃晃的刺刀,如同决堤的红色洪水。

向着这道单薄的引水渠,发起了最后的决死冲锋!

泥浆在他们狂奔的军靴下,四处飞溅。

深蓝色的无檐软帽下,一张张或因狂热、或因极度恐惧而扭曲的面孔,越来越近。

或绿色或红色的瞳孔里,反射着凶狠的光芒,清晰可见。

“准备手枪!上刺刀!”

敬翔猛地拔出腰间的转轮手枪,朝着所有还能动弹的战士,用尽平生力气嘶声大吼。

残存的西军战士们,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迅速行动起来。

有人打开转轮,快速检查弹巢,确保最后一颗子弹也能射入敌群;

有人“咔”地一声,将闪着寒光的刺刀卡上步枪卡榫,眼神决绝,死死盯住前方涌来的红潮;

那些身负重伤、无法站立的战士,则默默掏出腰间的手枪,数着里面的子弹。

确保将最后一颗,留给自己。

卢岭生左臂胡乱缠着的绷带,早已被鲜血浸透,凝结成暗褐色。

他“咔”一声利落地上好了刺刀,用尽全身力气,发出撕裂般的怒吼:

“同志们!南山陵园见!”

这声呐喊,瞬间激起了悲壮而决绝的涟漪。

“南山陵园见!”

一个眉目英俊、眼神却如饿狼般凶狠的年轻战士,高声应和,用力拍了拍腰间的枪套。

“再见了营长!下辈子,老子还跟你打洋鬼子!”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老兵咧嘴,露出被烟草熏得焦黄的牙齿,手中紧握的步枪刺刀微微颤动。

“来生再会,兄弟们!黄泉路上,结伴走,不寂寞!”

更多沙哑的、带着各地口音的声音,吼出了最后的告别。

声音里,有豪迈,有悲怆,更有对这人世间的最后一丝留恋。

敬翔猛地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弥漫着硝烟与血腥的空气,连同所有的勇气,一并吸入肺腑。

他用他所能发出的最响亮、最坚定、仿佛能穿透生死界限的声音吼道:

“同志们!最后一起唱咱们同心社的社歌!一起上路!”

“让这些洋鬼子听听,什么是华夏儿郎的骨气!”

说罢,他率先唱了起来。

声音在炮火灼烧过的空气中迸发,嘶哑,却带着砸碎旧世界的决绝: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华夏受苦的人!”

起初,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在敌人震天的喊杀声中,显得如此孤独而悲怆。

但随即,离他最近的卢岭生跟了上来,声音粗粝而有力,像顽石相互撞击。

然后是脸色惨白、气息已如游丝的滩娃子。

他用尽生命最后的气力,翕动着毫无血色的嘴唇,发出微弱如丝的和声。

再然后,是这引水渠里,每一个还能张开嘴的西军战士——军官、士兵、轻伤员、重伤员……

他们都仰起头,用尽胸腔里最后一丝力气,加入了这生命最后的合唱: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自由平等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歌声开始汇聚,从微弱变得清晰,从杂乱变得整齐。

它不再仅仅是歌声,而是一股不屈的意志,一道精神的壁垒,一次灵魂的宣告。

这悲壮而雄浑的合唱,穿透零星的枪声与敌人的嚎叫,

盘旋在这片被鲜血浸透的阵地上空,竟一时压过了敌人的冲锋呐喊。

面对数十倍于己、蜂拥而至的敌人,这用生命最后火花唱出的战歌,是他们留给这个世界,最响亮、也最骄傲的回答。

不列滇士兵已冲至四五十米内,刺刀冰冷的寒光,几乎能映出西军战士眼中,那炽热的火焰。

就在敬翔双目赤红,血贯瞳仁,即将下达最后反冲锋命令的千钧一发之际——

“杀!!!”

一阵山崩地裂、汇聚了数千人的喊杀声,猛地从他们身后的茅草坡顶,爆发出来!

那声音如此巨大,如此狂暴,仿佛整个山坡,都要在这怒吼中崩塌、倾覆!

无数身穿黄色军装的西军士兵,如决堤的洪流,漫山遍野地冲下草坡!

无数把明亮的刺刀,在夏日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令人胆寒的光芒!

无数双军靴踏地之声,汇聚成滚动的闷雷,大地为之震颤!

这股愤怒的黄色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势,狠狠地拦腰撞入了,正埋头冲向引水渠的不列滇军纵队的侧翼!

西军的援兵,终于在这生死一线的最后一刻,如同及时雨般,赶到了!

-------------------------------------------------------------------------------------------------------------------

(注1:“Hurrah/Huzza”

源于北欧战吼传统,至19世纪中期已成为嘤军标准冲锋口号,克里米亚战争中,曾广泛的使用。

其发音拟声为 “hū-rā!”(长音拖高后骤停),兼具提振士气与震慑敌军的双重作用。

“Charge!”

直译为“冲啊!”,与“Hurrah/Huzza”共同构成19世纪嘤军冲锋时,最核心的口号组合。

后世影视作品常出现的 “Go! Go! Go!” ,实为越战时期,米军大规模使用的战术指令,与嘤军历史传统,存在明显时代及地域差异。

注2:大佬们,为了让大家保持阅读的流畅感,就不强行分为两章了。

其实今天字数发了七千多,分三章绰绰有余,请大家看到乌鸦如此拼命的份上,继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