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夜袭敌营破贼势 谶语祸起斩李族(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说来讽刺,这场大捷的关键,其实是秦琼、罗成夜袭敌营的计策。

他们带着死士绕到后山,一把火烧了明月的粮草辎重。

庆功宴上,须荳举着酒碗却愁眉不展:“今日虽胜,但流寇四散,后患无穷啊。”

秦琼闷头灌了口酒:“这些败兵躲进山里,转眼又成土匪。”

“可不是,”罗成把佩剑拍在桌上,“昨天又传来消息,东村的粮仓被抢了。”

果然如他们所料,残余贼寇非但没能肃清,反而越剿越多,闹得民不聊生。

话说涿郡的贼首卢明月虽然已经被消灭了,但天下哪有太平的时候呢?

这不,上谷郡又出了个叫王须拔的人,他自封“漫天王”,占了一块地盘,建立了所谓的“燕国”。

还有个叫魏刀儿的,外号“历山飞”。

这两伙人各自手下都有十万兵马,他们北边和突厥勾结在一起,南边就在燕赵一带烧杀抢掠,把这地方搅和得鸡犬不宁。

这天早朝的时候,兵部尚书手里捧着奏折,紧张得直发抖,对皇上说:“陛下,这两个月又新增了三万多流民……”

隋炀帝一听,气得把手里的玉盏都砸得粉碎,大声说道:“我修建东都、开挖运河,哪一样不是为了老百姓好?

这些不知好歹的刁民!”

站在一旁的宇文述眼珠子转了转,赶紧出主意说:“陛下,不如发个诏令,让百姓都搬到城里去住,再就近给他们分些田地。

然后让各个州县修筑城防……”

他话还没说完,就看见侍卫带着一个邋里邋遢的道士闯进了大殿。

这个叫安伽陀的道士甩着拂尘,大声叫嚷着:“陛下,这是天机啊!

谶语上说‘李氏当为天子’!”

隋炀帝一听,脸色立刻变得铁青。

他想起先皇在世的时候做过的那个怪梦——梦里滔天的洪水把都城都给淹没了。

正好这时候俭公李浑来呈递折子,隋炀帝盯着奏章上“李浑”这两个字,突然眼睛一瞪。

他小声嘀咕着:“‘浑’字带水,又姓‘李’……”

接着突然提高了声音,喊道:“传李敏进宫!”

将作监李敏急急忙忙地进了宫,还没来得及行礼,就听见隋炀帝阴森森地问他:“听说爱卿小名叫洪儿?”

李敏一听,后背一下子冒出了冷汗,结结巴巴地说:“微臣……”

隋炀帝一边抚摸着桌子上的镇纸,一边说:“洪水淹都城的谶语,看来应在你身上了。

李浑是你的叔父吧?

你们李家……”

他话才说到一半,殿外面突然电闪雷鸣。

紧接着,倾盆大雨“哗哗”地落了下来,雨水打在太极大殿的琉璃瓦上,那情景就跟当年先皇梦里的一模一样。

李敏跪在积着水的地上,看着水里倒映出的刀光剑影,这才明白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李敏当下就答应改名。

他哪能想到,隋炀帝其实是想让他自杀,免得公开处刑,只是一时不好明说罢了。

李敏心里怕得要命,退下去之后,赶忙跑去跟堂叔李浑说了这事。两人都想着得赶紧想办法保命,于是日夜凑在一起,悄悄商量对策。

李浑皱着眉头,满脸焦虑地说:“这可咋办啊,皇上的心思难测啊。”

李敏也是急得团团转,跺着脚说:“是啊,咱们得快点想出个法子来。”

可没想到,他们的私下商议不知怎么就传出去了,还传到了宇文述的耳朵里。

这宇文述跟李浑可是死对头。

当年李穆去世,本该嫡孙李筠继承爵位,李浑却把李筠害死了。

为了能顺利袭封,李浑还找宇文述帮忙,承诺把采邑收入的一半分给他。

宇文述就帮他在上面说了不少好话,李浑这才得以继承父爵。

可谁能想到,李浑之后竟完全忘了自己的承诺,一分钱都没给宇文述。

宇文述气得不行,一直盘算着怎么报复他。

这会儿正好听说隋炀帝对李浑起了疑心,他觉得机会来了,就暗中指使郎将裴仁基等人,上奏弹劾李浑和李敏私下密谋,有谋反的意图。

宇文述气呼呼地对裴仁基说:“这李浑太不地道了,你一定要把这事掺得严重点。”

裴仁基点头称是:“大人放心,我一定照办。”

唉,宇文述这人贪婪又狠毒,为了报复不择手段。

可话说回来,李浑当初背信弃义,落得如今这个局面,也算是自找的。

炀帝下令把李浑叔侄抓了起来,还吩咐问刑官从严审讯。

可折腾了半天,也没找到确凿的证据。

这时候,宇文述心里犯嘀咕了。

他怕这案子最后被平反。

于是,他派人去使坏,诱骗李浑的妻子,跟她说:“你赶紧自首,这样还能免得家族受连累。”

李浑的妻子哪有别的主意,她就想着能活命就行,就听了宇文述的话。

宇文述这人坏透了,他自己写了一道表文,在里面诬陷李浑早就有谋反的心思。

说之前皇上征辽的时候,李浑还谋划着立李敏当天子,虽然这事没成,但他心里一直没忘。

写好后,他逼着李浑的妻子签了名,然后呈了上去。

这明摆着就是无中生有啊,可就这么着,李浑和李敏好像就成了死有余辜的人。

唉,李浑为了袭封爵位,算计自己的侄子;

他妻子为了活命,又诬陷自己的丈夫。

这真是天理循环,能不让人害怕吗?

很快,皇上的敕令下来了,要诛杀李浑和他的侄子李敏。

李浑的妻子还以为自己能活下来呢,谁知道宇文述又派人把她给毒死了。

不光他们俩,李浑的宗族也都受了牵连,全都被治了罪。

这一群冤死鬼到了冥府,肯定是死不瞑目啊。

都城的百姓们都为李浑和李敏喊冤。

大家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这案子太冤了,哪有这么定罪的。”

“就是啊,无中生有,可怜了这一家人。”

可就在大家都为他们喊冤的时候,偏巧亲卫校尉高德儒出来搞事情。

他进宫对皇上奏道:“陛下,刚刚有鸾鸟聚集在朝堂之上,这可是大大的祥瑞之兆啊。”

皇上一听,脸上露出了笑容。

可百姓们私下里却都摇头叹息,觉得这朝廷真是黑白不分了。

一边是冤死的好人,一边却是这莫名其妙的祥瑞之奏。

炀帝把百官召来,问他们:“这事可属实?”

其实百官心里都明白,这是德儒在捣鬼。

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说自己也亲眼看见了,然后一个个俯下身去,向炀帝称贺。

炀帝一听,脸上露出了喜色,当下就把德儒提拔为朝散大夫,还赏赐给他一百匹帛。

等百官退了朝,大家就互相打听这事儿的真假。

有几个人说,确实看到有两只孔雀从西苑飞到了朝中,可一眨眼的工夫就飞走了。

大家听了,都忍不住笑了笑,然后各自回了家。

这事儿啊,和当年赵高指鹿为马也差不了多少。

这时候,突厥的启民可汗已经死了。

他的儿子咄吉世继承了汗位,也得到了隋廷的册封,被赐号为始毕可汗。

这始毕可汗看到义成公主还年轻,心里就动了心思,想把她占为己有。

好在公主也挺想得开,愿意放下身份,就和始毕可汗成了夫妻。

之后,始毕可汗按照胡人的习俗,上表请求迎娶公主。

炀帝觉得这事儿嘛,大家都是人,也能理解,就没有反驳。

他还说:“这是入乡随俗,合情合理,应该批准。”

始毕那叫一个喜出望外啊,亲自跑到东都去朝见隋炀帝。

炀帝按照规矩好好地优待他,对他又是慰问又是犒劳的。

这始毕在这儿待了好几天,才告辞离开。

这始毕可不是个简单人物。

他有勇有谋,一直在招兵买马。

渐渐地,他的部落就越来越强大了。

隋黄门侍郎裴矩看着始毕势力一天天壮大,心里犯起了嘀咕,担心以后会成为大麻烦。

他就给炀帝出主意,说要封始毕的弟弟咄吉设为南面可汗,这样就能把突厥的势力给分散了。

炀帝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还派使者去册封咄吉设。

可这咄吉设生性胆小懦弱,根本不敢接受诏书。

隋使白跑了一趟,只能捧着诏书回朝复命。

始毕知道这件事后,心里明镜似的,明白这是隋廷在故意搞鬼,就暗暗地生起气来,对隋廷有了怨恨。

裴矩一看第一个计策没成,就又想了个办法。

他打听到突厥有个叫史蜀胡的达官,是始毕的谋主。

于是,他就用甜言蜜语和丰厚的财物,把史蜀胡引诱到了边境。

其实啊,他早就暗中设好了埋伏,等史蜀胡一到,就把他给杀了。

始毕没了谋臣,心里那股恨意就更浓了,从此就跟隋廷结下了仇。

有人就说了:“这裴矩平白无故地挑起事端,真是该杀!”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