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斛政殒命朝局乱 炀帝再谋东征艰(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天色阴沉,涿郡城头旌旗猎猎。

隋炀帝刚返回涿郡,便立即调兵遣将,四面合围。

他派武贲郎将陈棱攻打黎阳,武卫将军屈突通直扑河阳,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紧随其后。

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也从东莱回援,就连之前两战两败的卫文升也重整残部,屯兵邙山南面,誓要拼死一战。

“报——!

敌军又来挑战!”

一名传令兵跌跌撞撞冲进营帐。

杨玄感眉头紧锁,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次交锋了。

他弟弟玄挺刚刚伤重而亡,士兵们士气低落,节节败退。

“大哥,不能再这样硬拼下去了。”

李子雄一把拉住正要出战的玄感,“屈突通用兵如神,若让他渡过黄河,后果不堪设想!”

玄感抹了把脸上的血污:“那依你之见?”

“必须分兵阻击!”

李子雄斩钉截铁地说,“趁他立足未稳,半渡而击之!”

可没等玄感调兵遣将,樊子盖的大军又杀了过来。

战鼓震天,箭如雨下。

“将军,西面发现卫文升的旗号!”

副将仓皇来报。

玄感狠狠啐了一口:“好个老狐狸,专挑这个时候!”

东边烟尘滚滚,屈突通的先锋部队已然渡河。

三路大军如潮水般涌来,玄感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招架。

“顶住!

都给老子顶住!”

玄感声嘶力竭地吼着,可败势已成。

士兵们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李子雄拽住玄感的缰绳:“留得青山在!”

玄感望着漫山遍野的敌军,终于长叹一声:“撤!”

这一仗,他们又败了。

三战三败,元气大伤。

杨玄感皱着眉头对李子雄说:“眼下形势不妙,东都的援军越来越多,咱们接连吃了败仗。

李将军,您看接下来该怎么办?”

李子雄捋着胡须沉思片刻,语重心长地说:“杨将军啊,现在东都守备森严,咱们在这里耗着也不是办法。

依我看,不如直接杀入关中。

那里粮仓充实,占了之后就有争天下的本钱,到时候还愁成不了大事吗?”

杨玄感一拍大腿:“好主意!”

当即下令撤掉对洛阳的包围,带着大军往西行进。

队伍行至弘农宫时,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拦住去路。

为首的拄着拐杖说:“杨将军,这宫城里头空荡荡的,粮食堆得跟山似的。

您要是攻下来,还愁没军粮吗?”

站在一旁的李密急忙劝阻:“将军三思啊!

追兵就在后头,咱们耽搁不起。”

杨玄感却已经被说动了心:“老人家说得有理。

传我命令,即刻攻城!”

三天过去了,城还是没能攻下。

李密急得直跺脚:“将军啊,咱们这是在浪费时间!”

果然,话音未落,探子慌慌张张来报:“不好了!

屈突通、宇文述的大军追上来了!”

杨玄感这才如梦初醒,慌忙下令撤退。

一路上,追兵咬得很紧,双方边打边跑。

经过董杜原时,杨玄感的部队被团团围住。

一场混战后,他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十几个人护着他突围而出。

他们慌不择路地逃进树林,在茂密的枝叶间东躲西藏。

好不容易逃到葭芦戍时,一行人已经精疲力尽。

杨玄感舔着干裂的嘴唇,只觉得又饿又渴,眼前直发黑。

杨玄感知道这次逃不掉了。

他回头望去,只有弟弟积善还跟在身后。

“败到这一步,还有什么好说的?”

杨玄感抹了把眼泪,“我宁可死在自己人手里,也不愿受官军羞辱。

你来动手吧。”

积善握着刀的手在发抖:“大哥...”

远处尘土飞扬,追兵的马蹄声越来越近。

“快!”

杨玄感猛地抓住弟弟的手,“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积善一咬牙,刀光闪过。

杨玄感倒下了,鲜血染红了黄土。

“大哥...”

积善举刀对准自己,却怎么也使不上力气。

刀“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在那儿!”

一队骑兵已经冲到跟前,把积善团团围住。

领头的校尉冷笑道:“倒是省了我们动手。

来人,把反贼首级装好,尸体拖回去!”

三天后,东都城门上挂起了杨玄感的人头。

他的尸体被剁成碎块,又在集市上当众焚烧。

黑烟滚滚,引来无数百姓围观。

“听说他弟弟也死了?”

“可不是,自己抹脖子没成,被官军活捉了。”

“这杨家算是完了...”

此时,杨玄感的另外两个弟弟正在逃亡路上。

玄纵刚从辽东溜回来,正在黎阳打探消息。

“客官要住店吗?”

店小二热情招呼。

玄纵压低斗笠:“对不住,打听个事。

听说...东都那边出事了?”

小二脸色一变:“您可别乱打听,杨家造反,满门抄斩呢!”

玄纵手里的茶杯“啪”地摔碎了。

与此同时,万硕在高阳被官兵认出。

“站住!”

监军许华带人拦住去路,“这不是杨家的公子吗?”

万硕转身就跑,却被一箭射中后心。

义阳那边,太守玄奖正在处理公务,突然被闯进来的官兵按倒在地。

“你们干什么?”

“奉旨捉拿反贼同党!”

长安城里,朝请大夫仁行刚下朝就被拦在宫门外。

“大人请留步。”

侍卫皮笑肉不笑,“皇上要见您。”

仁行苦笑:“终于轮到我了...”

在这场大清洗中,只有一个人成功逃脱——李密。

炀帝坐在龙椅上,手指不停地敲击扶手。

“反贼虽死,党羽未尽。”

他眯起眼睛,“郑爱卿,这事交给你办。”

大理卿郑善果躬身领命:\"臣定当严查到底!\"

“陛下,”身旁的大臣小心翼翼道,“牵连太广恐生民变...”

“闭嘴!”

炀帝猛地拍案,“杨玄感振臂一呼就有十万之众,可见天下刁民何其多!

不杀,如何震慑后来者?”

善果立即附和:“陛下圣明。

这些乱民活着就是祸害,不如尽数诛除!”

杀戮开始了 。

城门口挂满头颅,血水顺着城墙往下淌。

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哭喊:“我丈夫只是被拉去运粮的啊!”

“闭嘴!”

士兵一脚踹开她,“通敌者死!”

三万人头落地。

血腥味飘进皇宫,炀帝却笑了:“这下看谁还敢造反?”

正在这时,一名侍卫慌慌张张跑来:“陛下,不好了!

兵部侍郎斛斯政...逃了!”

“什么?!”

炀帝脸色大变,“追!

给朕追回来!”

斛斯政已经渡过辽河 。

他回头望了一眼中原方向,对随从苦笑道:“不逃就是死。

我与弘嗣是亲家,这下连累他了。”

消息传回,炀帝果然暴怒:“元弘嗣必定同谋!

来人,去弘化抓人!”

“陛下要派谁去?”

内侍小声问。

炀帝沉思片刻:“李渊吧,他办事稳妥。”

此时的李渊正在练武场 。

他四十出头,高大魁梧,方脸阔额,眉宇间透着英气。

“大人!”

家仆匆匆跑来,“圣旨到!”

传旨官昂首而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卫尉少卿李渊即刻前往弘化,收押逆贼元弘嗣,并接任留守一职。钦此。”

“臣领旨。”

李渊双手接过圣旨,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妻子窦氏担忧地问:“夫君,此事...”

李渊摆摆手示意她噤声,低声道:“炀帝多疑,此时不宜多言。”

次日清晨,李渊带着亲信快马加鞭赶赴弘化。

路上,亲信忍不住问:“大人真要抓元大人?

他可是...”

“住口!”

李渊厉声喝止,“隔墙有耳。”

弘化城内人心惶惶 。

元弘嗣正在书房写字,手却抖得厉害。

“老爷,”管家慌张进来,“李渊带兵到了城外!”

笔掉在地上,墨汁溅了一地。

元弘嗣苦笑:“来得真快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