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盛世南巡(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贾琮崛起》最新章节。
十年间,林如海已官至首辅大学士,位极人臣,更是太子太师,肩负着教导储君、辅佐朝政的重任。
贾琮此番携众妃嫔南巡,名为视察新政成果、体察民情,实则也是对太子和林如海的一次重大考验——将整个帝国中枢,放心地交托于这一老一少手中。
“陛下南巡,意在观新政于地方,察民情于细微。”
林如海放下奏本,望向窗外,
“殿下监国,老臣辅政,责任重于泰山。当以陛下‘勤政、爱民、务实、肃贪’八字为圭臬,不可懈怠分毫。”
赵昀起身,对着林如海深深一揖:“昀谨记外公教诲,必不负父皇重托,不负外公期望。”
少年太子的眼神,坚定而明亮。
......
扬州,瘦西湖。
暮春的瘦西湖,杨柳堆烟,繁花似锦。
皇家画舫“揽月”号静静地停泊在五亭桥畔。
比起庞大的龙舟,画舫更为精致雅逸。
傍晚时分,夕阳熔金,将湖水染成一片绚烂的橙红。
画舫顶层铺设了柔软的波斯地毯,设下精致的家宴。
没有繁复的宫廷礼仪,只有家人般的温馨氛围。
各色精致的淮扬菜肴香气四溢。
贾琮与黛玉并肩坐在主位。
黛玉身边依偎着小女儿赵昭,宝钗则照顾着稍显文静的赵宁。
甄沐瑶、邬思瑶、元春、迎春、宝琴、秦可卿等人围坐,笑语晏晏。
怀孕的探春和邢岫烟被特意安排在舒适的软榻上,由宫女细心照料。
惜春则安静地坐在一角,膝上放着画板,不时用炭笔勾勒着眼前的美景和人物。
酒是温和的江南花雕,菜是地道的淮扬风味。
丝竹之声换成了清雅的古琴,由一位随行的宫廷乐师演奏。
“陛下,娘娘,尝尝这道清炖蟹粉狮子头,火候极好。”
宝钗微笑着为贾琮和黛玉布菜。
“果然鲜美!”
贾琮尝了一口,赞道,“比御膳房做的更添几分烟火气。”
他看向黛玉,“玉儿觉得如何?”
黛玉含笑点头:“汤清味醇,肉质细嫩,不负盛名。”
她目光温柔地看向探春和邢岫烟,“两位妹妹多用些,这汤最是滋补。”
探春爽快应下,邢岫烟则温婉道谢。
邬思瑶尝了一口松鼠鳜鱼,眼睛一亮:“这刀工和火候,将糖醋汁的酸甜酥脆发挥得淋漓尽致!回头得让御厨来学学。”
甄沐瑶则看着湖光山色,感慨道:“十年后再回扬州,市井更繁华,水道更通畅,商税新政推行后,秩序井然,再无昔日盐枭横行、胥吏盘剥之乱象。陛下励精图治,功在千秋。”
贾琮举杯,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此非朕一人之功。若无各位……何来今日之景?”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黛玉脸上,深情而郑重,
“此杯,敬诸位,敬这十年风雨同舟,敬这来之不易的盛世清平!”
“敬陛下!敬皇后娘娘!敬盛世清平!”
众人齐齐举杯,眼中闪烁着感动与自豪的光芒。
连赵宁和赵昭也似懂非懂地举起了装着甜汤的小碗。
月光悄然升起,清辉洒落湖面,与画舫的灯火交相辉映。
琴声悠扬,晚风带着花香和水汽拂过。
惜春的画板上,已勾勒出大致的轮廓。
波光粼粼的湖面,华美的画舫,舫上围坐谈笑的身影,远处朦胧的亭台楼阁。
画面中央,是并肩而坐的帝后,以及环绕膝下的女儿们。
温馨、圆满,跃然纸上。
宴席渐散,孩子们被嬷嬷们带去安歇。妃嫔们也各自回舱休息。
黛玉体贴地安排宫女小心护送探春和邢岫烟。
顶层甲板上,最终只剩下贾琮与黛玉。
他轻轻揽住她的肩,黛玉顺势依偎在他怀中。
两人凭栏远眺。
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静谧的扬州城上。
城中万家灯火,如同繁星落地,勾勒出一幅安宁祥和的盛世画卷。
“玉儿,你看,”
贾琮低沉的声音在夜风中格外清晰,
“这万家灯火,每一盏下,或许都有他们的悲欢离合,柴米油盐。但朕所求,不过如此——政通人和,海晏河清,让他们能安安稳稳地点亮这盏灯,过自己的日子。”
黛玉将头靠在他肩上,感受着他胸膛传来的沉稳心跳和温暖,声音温柔而坚定。
“陛下做到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江南赋税充盈,北疆胡马不窥,火器震慑宵小,新政惠泽万民。这盛世,如您所愿。”
她顿了顿,望着天上的明月,轻声道。
“只是有时午夜梦回,还会想起当年那个在东路院挨饿受冻、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琮哥哥……命运之奇,莫过于此。”
贾琮收紧了手臂,下颌轻轻蹭着她的发顶,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喟叹。
“是啊。从东路院到紫禁城,从庶子贾琮到帝王赵琮……这条路,布满荆棘,步步惊心。若无玉儿你始终相伴,若无这些真心待我的姐妹、忠臣良将,我贾琮……焉能有今日?”
他低头,深深望进黛玉清澈的眼眸,那里面映着月光,也映着他自己。
“得妻如玉,得众卿真心,得此盛世……朕此生,再无遗憾。”
月光温柔地包裹着相拥的帝后,将他们的身影拉长,投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
画舫“揽月”号静静地泊在月光下,灯火通明,如同一颗镶嵌在江南水乡的明珠。
船内,是家,是国,是一个曾经卑微的庶子用铁血、智慧与柔情,亲手缔造的——不朽传奇。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