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妙计(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登天》最新章节。

“归武令颁布以后,朝廷以各种名义缩减盘龙关上的开支,从那时起,北境百姓就开始想尽办法供养银龙军,说句不好听的,银龙军根本就不是朝廷的军队,是北境百姓一锄头一锄头,从地里挖出来的军队!”

“可这一仗打了太久了,朝廷又以折冲府盘剥,北境各州的百姓早已是苦不堪言,家徒四壁者,数不胜数,就是从此之后,北境的百姓不吃不喝,怕是也凑不出足够的银钱,来完成沐姑娘构想的宏伟防线!”

“不管诸位愿不愿意接受,眼前夺回的失地只是暂时的,我们迟早还是需要退回龙铮山防线,所以我觉得与其将我们手中好不容易得来的银钱,用在这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之上,倒不如早做打算,加固龙铮山防线,同时也可以分出部分军资,资助龙铮山以北的百姓南迁。”

陆衔玉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同时也有理有据,哪怕是一心想要在盘龙关前与蚩辽人一决胜负沐荀纱也很难找到足够让人信服的说辞来驳斥陆衔玉。

但沐荀纱显然不是个愿意认输的性子,她当下侧头看向奎宣文,想要让这师兄弟中,最善言辞之人,替自己出声,却见奎宣文却是在对着陆衔玉连连点头,看那模样分明已经是被陆衔玉说服。

沐荀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当下便恶狠狠的瞪了奎宣文一眼。

奎宣文似有所感,当下缩了缩脖子,收起了脸上的赞赏之色,但无论沐荀纱如何使脸色,他却始终闷着头,不愿出声。

沐荀纱更加气恼,却又无可奈何。

“陆姑娘,我想知道,你的这番好,到底是你的意思,还是那位楚侯爷的意思?”而就在这时,那位名叫黄归龙的老者再次起身说道。

这个话问有些意有所指了。

莫说是陆衔玉,就是吕琦梦等人闻言,也在这时皱起了眉头。

嗅出了些许不对劲味道的陆衔玉也不接话,只是反问道:“我们不是在讨论下一步大军该如何行动吗?只要言之有物,这些话谁说的,有那么重要吗?”

黄归龙抚了抚下巴处的胡须,脸上露出似笑非笑之色,他见此举无功,倒也并不继续宅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而是故作语重心长的言道:“陆姑娘,你的担忧我是理解的,但若是又退回龙铮山,北境各地刚刚被激发的抗击蚩辽的热情恐怕又会消退,我们总不能一直困守于龙铮山下?”

“更何况,就像是你说的北境百姓已经在多年征战以及朝廷的盘剥下苦不堪言,他们又能再从牙缝中挤出多少军需供我们与蚩辽人消耗下去呢?”而就在这时,那位名叫黄归龙的老者再次出声说道。

“或许以我们目前的财力确实无法完成从灵谷到许城的完整防线,但我们手上掌握的灵石再配合民间的筹款是足以将……”老人说着走到了沙盘前,指了指了位于最东侧的两座两座城池,又指了指最西侧的两座城池,言道:“灵谷与土河二城,以及藏岳与许城二城之间的防线构筑完成的。”

陆衔玉倒是并未急着反驳黄归龙的提议,而是走到了沙盘前,看着老人所致的四处地界,这些城池是沐荀纱口中新防线的七座城池中,所涉及的四座。

分别位于东西两侧,彼此之前相距不算远,依照目前的财力,确实面前能够修筑完善。

“可只是这四座城池构筑的防线并不足以抵挡蚩辽,我们的中间依然门户大开,这就和防洪修坝一般,如果无法完全合拢,这样的防线也将毫无意义,蚩辽人完全可以从其余几处进攻,此举岂不是空耗我们的财力?”很快陆衔玉就皱起了眉头,出言反驳道。

黄归龙却摇了摇头,似乎早已料到陆衔玉会有这般的怀疑,眯眼笑道:“但这正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处防线修成,蚩辽大军若再次来犯,一定与陆姑娘所想一般,会避开两处防线,从中心的三座城镇入侵,届时我们只需在三族城池留守一定数量的疑军,一旦蚩辽大军来袭,稍作抵抗,便从三城撤离,引蚩辽大军深入。”

“届时我们陈于这两处防线的主力部队可以同时出击,直取盘龙关!”

“一旦夺回天险,不仅可以对深入腹地的蚩辽人关门打狗,更可以从此转守为攻,有了北出幽莽的屏障!”

这话一出,在场中的一些人都不免被黄归龙描绘的美好未来所振奋,一个个面露兴奋之色。

心思简单的沐荀纱更是双眼放光,看着黄归龙便问道:“长老,你有如此妙计为什么一开始不告诉我,我还以为是要修筑整个防线呢?原来只是疑兵之计……”

她的话还未说完,却被一旁的奎宣文一把拉住,坐回了座位上。

沐荀纱有些不解,看向对方,却见奎宣文的脸上丝毫没有听闻这般“完美计划”的兴奋,反倒目光渐渐阴沉。

不仅是他,吕琦梦与荣通同样如此,就连那伤势还未痊愈的韩遂也同样目光愤懑的盯着正在沙盘前滔滔不绝的老人。

“你们这是怎么了?”沐荀纱就是再迟钝,也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她凑到了奎宣文的身旁,小声问道。

奎宣文侧头看了一眼沐荀纱,有些无奈:“师姐啊……”

“你可长点心吧……”

沐荀纱被他这般一说,愈发不解,而这时那位黄归龙却忽然转头望向了提出这个问题的沐荀纱。

“荀纱,可不是老头子故意瞒着你,昨日与你说起这些的时候,我确实是想加固防线,可后来……”

说到这里,老人顿了顿,目光瞥向了人群中的某一处,一位三十出头的青年。

那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伏儿与我探讨此事,分析了诸多北境局势,便觉此法与那位楚侯爷固守龙铮山之策一样,都是中庸之法,只是权宜之计。”

“而后伏儿费尽心思,方才想出这般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