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反其道而行!(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最新章节。
它们细小而扭曲,仿佛是某种神秘的咒语,诉说着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李芊芊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候,生怕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显影的效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显示出她内心的紧张。
随着茶烟的熏蒸,密文越来越清晰:“东阁壬字柒号令,实为伪诏启动符;静先生未死,然真身已囚禁于京西三十里外‘寒窑驿’。”
陈皓的眉头紧锁,目光如炬,死死地盯着那段文字。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将这些信息与自己所掌握的线索一一对应。
东阁壬字柒号令,伪诏,寒窑驿……每一个词语都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他缓缓放下残卷,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的郁结之气全部释放出来。
“你可识得寒窑驿地形?”他突然转头,看向身旁的断喉燕,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断喉燕微微一怔,随即点了点头:“曾随师父送药入宫,途经三次。那地方名义上是驿站,实为东厂私狱,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官道出入。”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像一把磨损的刀锋,带着一种令人胆寒的锋利。
陈皓闻言,陷入了沉思。
寒窑驿,东厂私狱,四面环山,一条官道……这些信息在他的脑海中汇聚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他仿佛看到了静先生被囚禁在黑暗的地牢里,四周是冰冷的石壁和无尽的黑暗。
次日清晨,北岭村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着淡淡的炊烟,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景象。
然而,这份宁静很快就被打破了。
柳三婆拄着拐杖,急匆匆地赶来,她的脸上写满了焦急和不安。
“皓哥儿,出事了!”她气喘吁吁地说道,声音嘶哑而颤抖,“昨夜子时,李老爷府中突起大火,烧毁了书房半座!更可怕的是,有人在他的井边发现了一只湿透的青瓷碗……”
“碗底压着一片干枯的紫竹叶,”柳三婆的声音越来越低,仿佛生怕被人听到,“叶背写着……写着‘你说过的每一句谎,都在等你认领’……”
陈皓的他立刻意识到,这绝不是什么鬼魂索命,而是有人在模仿他们的手段,试图混淆视听。
“万富贵!”他冷冷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锐利,“他急于撇清嫌疑,故意伪造‘冤魂报应’,意图嫁祸于我,逼官府提前动手!”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柳三婆有些慌乱地问道,她虽然见多识广,但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还是有些不知所措。
陈皓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反其道而行!”他沉声说道,“柱子,将三口贴姓空棺抬至晒谷场中央,焚香告祭,并请村中孩童传唱新谣:‘三棺候主,不日来迎’!”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的都察院,赵御史正襟危坐,他的面前摆着一封刚刚收到的飞鸽传书。
信封上没有任何署名,只用简单的红色蜡封着。
赵御史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取出一张折叠的纸条。
纸条上只有一段简短的口信:“寒窑有囚,脉案非真,银针藏颅。”
赵御史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
寒窑有囚,指的自然是失踪多年的静先生;脉案非真,银针藏颅,则暗示着其中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立刻意识到,这封匿名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阴谋。
他不敢有丝毫的犹豫,立刻起身,连夜提审当年负责收殓静先生尸体的仵作。
起初,那仵作还百般抵赖,拒不承认。
但赵御史据理力争,步步紧逼,最终,那仵作终于崩溃,供出了一个惊天秘密:“当年收殓所谓‘静先生尸体’时,曾见其左手小指缺失一节……而现存所有官方画像皆完整无缺!”
赵御史闻言,如遭雷击。
他立刻意识到,朝廷档案本身已被系统性篡改。
这背后,必然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操控着一切。
他不敢再走明路,遂化名“南陵病叟”,托商队带回一封密函,夹在药材包夹层中送往北岭。
数日后,陈皓收到了赵御史的密函。
看完信后,他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看来,我们不能再被动等待了……”他喃喃自语道,语气中带着一种决绝。
他立刻召集断喉燕、柱子、小李子密议,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移棺计”。
由断喉燕扮作运尸人,将一口空棺伪装成“病故客商遗体”,经官道直送邻县义庄;棺内暗藏改装火折与石灰包,一旦途中遭劫,便引爆烟雾制造混乱脱身。
此举旨在试探官道是否已被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