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紫袍未动,棋先乱(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最新章节。

他颤抖着手,从床底下取出一个上了锁的木箱,打开箱子,从里面取出一本泛黄的医书。

医书的夹层里,藏着一份用牛皮纸包裹的原始脉案,上面详细记录着钦使的病情和脉象。

张大夫捧着脉案,泪流满面。

他颤抖着从身上撕下一角衣襟,用鲜血写下“愿赎罪”三个字,然后托买菜的孩童,将血书和脉案一同送往皓记酒馆。

陈皓收到血书和脉案后,默默地看完,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吩咐李芊芊将它们与之前收集到的血书奏稿并列归档。

“掌柜的,咱们现在该怎么办?”李芊芊有些担忧地问道。

陈皓微微一笑,说道:“不急。有些证据,不必立刻亮出,但必须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县城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风雨欲来的味道。

周文远接连召开了三次幕僚会议,却不见一人赴约。

吴捕头称病告假,师爷托辞回乡奔丧,就连平日里最喜欢贪小便宜的厨娘,都突然辞工。

周文远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堂上,望着炉中梅香的残烬,心中充满了恐慌和不安。

他忽然想起什么,连忙命人取来笔墨,写下一封密信,信的内容只有短短几句话:“事已难控,静先生恐不可留。”

他本想差遣自己最信任的心腹,将这封信秘密送往京郊,却被贴身的小厮拦住了。

那少年颤抖着声音说道:“大人,门外……门外来了个送葬的队伍,抬的棺材……正对着咱们家的大门。”

周文远心中一惊,连忙掀开帘子,往外看去。

只见一队送葬队伍,抬着一口黑色的棺材,棺材的四角绑着白色的幡布,幡布上空无一字,唯有一枚锈迹斑斑的铜钱悬于棺首,随着微风轻轻摇晃——正是民间报冤索命的“索命钱”。

周文远猛然想起,这种规矩只有北岭才有。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冷汗瞬间浸透了他的官服。

那封写好的密信,终究未能送出。

月光惨淡,将那口黑色的棺材照得格外阴森。

小厮的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大人,他们……他们这是……”

周文远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只是紧紧地攥着手中的毛笔,笔尖被捏得粉碎。

门外,送葬队伍的领头人,缓缓地抬起头,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

他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敲了一下棺材盖,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周文远的心脏,也跟着狠狠地跳动了一下。

领头人咧开嘴,露出满口黄牙,声音嘶哑地说道:“周大人,这棺材……是给您备下的。”

三天后的北岭晒谷场,正午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扬起的谷糠在空中飞舞,像无数金色的小精灵。

陈皓站在高台上,环顾四周,百姓们黝黑的面庞上写满了期待。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谷物和泥土的芬芳,这味道让他感到踏实。

“各位乡亲!”陈皓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安定的力量。

“我陈皓,今日要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他一挥手,柱子捧着一个木匣子走上前来。

陈皓打开木匣,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份手抄本,封面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伪政录》!

“这里面,有张大夫用良心换来的原始脉案!有沈瞎子拼着性命解出的‘影子章’真相!还有刘推官从米仓送来的消息——东阁密诏已备,只待借口启动!”

他拿起一份手抄本,用力挥舞,“这些东西,我陈皓要让它们飞到京城,飞到那些当官的桌子上,让他们看看,咱们老百姓不是好欺负的!”

十二个精壮汉子,从人群中走出,他们都是常年跑商的行家,眼神里透着坚定。

陈皓将手抄本一一交给他们,拍着他们的肩膀,沉声道:“拜托了!把真相带到京城!”

目送着最后一人消失在官道尽头,陈皓转过身,望向远处的西山,那里,关押着静先生。

“静先生,该接你回家了。”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这时,柳三婆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手里紧紧攥着一块沾满泥土的布条。

“掌柜的!这是从京郊通往北岭的驿道边上,一头迷途的耕牛角上发现的!”

陈皓接过布条,展开,只见上面歪歪斜斜地绣着三个小字:“井将填”。

刹那间,一股寒意涌上心头。

他死死地攥着布条,指节发白,几乎要将布条捏碎。

“他们要灭口……”陈皓的眼中,寒光如同刀锋般锐利。

“那就抢在土埋之前,把人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