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这是在认账,也是在下战书(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最新章节。

一名扫地杂役拾得陶片,以为奇物,拿给识字的儿子辨认。

孩子读出“三老爷分润三千两”等语,吓得父子连夜逃往邻县告状。

消息经驿道飞传,巡盐御史震怒,立即提审涉案账房。

与此同时,陈皓在北岭召开“晒证大会”,公开播放盲艺人录制的“哑音密曲”还原版。

百姓们听着熟悉的旋律里传出“嫁祸陈皓”四字,群情激愤,纷纷高呼要为陈皓讨回公道。

酒馆楼顶,陈皓静静地站在那里,望向府城的方向。

凉风拂过,他的衣袂轻轻飘扬。

他转身对身旁的李芊芊和柱子下令道:“明日开始,行动!”

夜色渐深,酒馆的灯火熄灭,整个小镇归于寂静。

然而,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皓记风云》第94章 山雨欲来

陈皓负手而立,猎猎夜风鼓动着他的衣袍,仿佛一杆迎风招展的旗帜。

他深邃的目光穿透重重夜幕,仿佛能直接洞穿府城的层层阴霾。

“明日开始,《寻印日记》复更,”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第一篇标题就叫——《静先生的礼物收到了吗?》”

李芊芊闻言,清脆的声音应道:“是,掌柜的,我这就安排下去。”柱子则在一旁挥了挥拳头,憨声道:“那些狗官,早就该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的厉害!”

与此同时,在府城深处,静先生的书房内一片狼藉。

最后一片陶片被他狠狠地撕成了碎片,仿佛要将所有的罪证都彻底毁灭。

他缓缓抬起头,凝视着窗外如注的暴雨,雨水敲打着窗棂,发出令人心悸的声响。

他的脸色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格外苍白,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攫住了他的心脏。

终于,静先生缓缓地披上了蓑笠,遮住了他大半的面容。

他推开房门,走了出去,冰冷的雨水瞬间打湿了他的衣衫。

檐下的灯笼在风雨中剧烈摇曳,忽明忽暗的光芒映照出他一个从未示人的侧脸——苍白,冷峻,眼中燃烧着一种孤绝的火焰。

静先生披斗笠离府那夜,街巷无人知其去向。三日后……

静先生披斗笠离府那夜,街巷无人知其去向。

三日后,北岭山道却传出消息——一名素袍老者独坐讲字台废墟整夜,不言不语,仅以炭笔在焦墙上写满《共济文约》全文。

那老者仿佛是从地底深处钻出来一般,无声无息地出现在被大火焚烧过的讲字台遗址上。

残垣断壁,焦土遍地,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焦糊味。

老者却像是毫无所觉,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佝偻着身子,仿佛一尊风化的石像。

他手中的炭笔,仿佛一把锋利的刻刀,在被熏黑的墙面上,一笔一划地刻画着。

笔尖与墙面摩擦,发出细微而刺耳的“沙沙”声,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字迹清瘦如刀刻,每一个笔画都透着一股刚毅和决绝,仿佛要将心中的愤懑和不甘都倾泻而出。

天边泛起鱼肚白,老者已然消失不见,只留下半截烧尽的火把,孤零零地插在土中,那焦黑的顶端,像是被精心修剪过一般,竟隐隐有几分笔架的形状。

陈皓是在清晨时分得到的消息。

“掌柜的,不好了!讲字台那边……”柱子气喘吁吁地跑进酒馆,脸上带着几分惊慌。

陈皓放下手中的账本,抬头问道:“慌什么?慢慢说。”

柱子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这才说道:“讲字台的墙上,被人写满了字!说是……说是《共济文约》!”

陈皓闻讯,并未露出过多的惊讶,只是淡淡地说道:“知道了,我去看看。”

讲字台前,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陈皓拨开人群,走上前去。当他看到墙上的字迹时,

“是他亲笔抄的,一字未改……”李芊芊不知何时也来到了他的身边,语气凝重地说道。

她仔细地辨认着墙上的字迹,作为皓记酒馆的账房,她的记忆力惊人,几乎过目不忘。

“这是在认账,也是在下战书。”陈皓望着那半截烧尽的火把,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韩捕头奉命暗查“神秘老者”身份,实则借巡查之名,将一包混入药粉的香灰送入酒馆灶膛。

韩捕头最近显得格外殷勤,三天两头就往皓记酒馆跑,美其名曰“巡查治安”,实际上,他的目光总是若有若无地扫过酒馆的每一个角落。

“陈掌柜,最近生意不错啊!”韩捕头笑眯眯地说道,眼神却如同毒蛇一般,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陈皓也笑着回应道:“托韩捕头的福,小店才能安安稳稳地做生意。”

两人心照不宣地打着太极,彼此试探着对方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