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不如百姓一声真(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最新章节。

那是官营的食盐凭证,如果被私吞,那百姓们就无盐可食了!

他顾不上其他,急匆匆地跑向皓记酒馆。

“掌柜的!出大事了!”周文远气喘吁吁地说道,将手中的残页递给了陈皓。

陈皓看完,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立刻吩咐小李子去查近月的盐引发放记录。

很快,小李子就带来了消息:“掌柜的,万记旧党以‘灾备’的名义,申领了三百引盐!远远超出了配额!”

“签批人是谁?”陈皓追问道。

“是……是当年巡夜司的副统领,现在是尚书府的管家!”

陈皓的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万记旧党和京城里的权贵勾结在一起,想要把江南道的百姓逼上绝路。

他没有选择直接揭发,而是找到了张大叔,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

“张大叔,你去召集村民,就说咱们修井缺钱买盐,发起一个‘百村换盐’的活动。每户出一篮野菜、十枚鸡蛋,就可以换半斤粗盐。”

张大叔有些疑惑:“陈掌柜,咱们哪来的盐?”

陈皓神秘一笑:“盐,自然有人会送来。”

“百村换盐”的消息一传开,立刻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

大家纷纷拿出自家最好的野菜和鸡蛋,排着队来到指定的地点换盐。

李芊芊则在一旁忙碌着,她在每一包盐上都贴上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此盐来自某某村某某户,壬午年九月初三换”。

短短五天时间,参与换盐的百姓就达到了上千户,小纸条也积攒了厚厚一叠——俨然就是一部活体账本。

复查官也很快察觉到了风向不对。

他立刻下令查封“换盐点”,声称他们“私贩官盐”。

百姓们却齐声反驳:“我们没卖盐!是拿东西换的!你们去查篮子啊!”

官差们翻查野菜篮,竟然发现每一篮子的底部都压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换盐人:张大牛,住址:城南刘家屯”。

更有老妇哭诉道:“我儿子在边军,就等着这盐腌菜送前线!你们这是要害死他啊!”

舆论瞬间哗然。

复查官脸色铁青他只能悻悻而归,灰溜溜地离开了换盐点。

当夜,皓记酒馆后院,灯火通明。

陈皓看着堆积如山的换盐记录,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些纸条,就是他手中的武器,也是他反击的底气。

“周文远。”陈皓唤了一声。

“小……小人在。”周文远战战兢兢地走了过来

“把所有的换盐记录,都装进陶罐里。”陈皓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夜幕低垂,皓记酒馆后院的灯笼发出昏黄的光芒,将陈皓坚毅的侧脸映照得更加分明。

周文远小心翼翼地捧起装满换盐记录的陶罐,每一个罐子都封上了厚厚的蜡,确保水滴不进。

这些陶罐,承载着江南百姓的希望,也承载着陈皓的决心。

“下水的时候小心点,务必藏好。”陈皓叮嘱道,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擂鼓一般敲击在周文远的心上。

周文远重重地点头,扛起陶罐,消失在夜色中。

他的身影虽然佝偻,但步伐却异常坚定,仿佛肩上扛着的不是几个陶罐,而是整个江南的未来。

待周文远离开后,陈皓转头看向李芊芊,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官府能烧纸,烧不了千人口舌。”

次日清晨,一封匿名信静静地躺在徐怀恩的案头。

信封上没有任何署名,只有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气。

徐怀恩打开信封,取出一张换盐清单,纸张粗糙,字迹潦草,却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个换盐人的姓名和住址。

在清单的末尾,用娟秀的字体批注着一行字:“盐引三百万,不如百姓一声真。”

徐怀恩凝视着这行字,良久不语。

他能感受到这行字背后蕴藏着的力量,那是来自江南百姓的呼声,也是来自陈皓的期盼。

他缓缓拿起笔,蘸饱墨汁,在奏折上写下了斗大的几个字——《江南盐政十弊疏》,然后小心翼翼地封好,命人快马加鞭,直递御前。

与此同时,溪水中,第十片竹叶缓缓飘远,阳光洒在竹叶上,清晰地显现出“青蚨”二字。

第十一片竹叶静静地躺在溪边的石块上,一个少年正用手中的刻刀,小心翼翼地刻下第一个字:“盐”

徐怀恩上疏三日,京师无音,他放下手中的茶杯,望向窗外,坚定地说道:“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