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什么是养生?到了老年才开始养生吗?(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日常养生常识》最新章节。

· 烹饪有讲究: 多采用蒸、煮、快炒、凉拌的方式,保留食物本味,减少营养流失。

· 饮食有节: 感觉“七分饱”时就放下筷子。所谓七分饱,就是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

2. 动养:活络气血,而非透支体力

· 原则: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 实践:

· 有氧为常: 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快走、慢跑、游泳、骑行等,保持心肺活力。

· 力量为基: 每周2次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举哑铃等,维持肌肉量,保护骨骼。

· 柔韧为衡: 每天进行拉伸,或练习瑜伽、太极拳,保持身体柔韧与平衡,缓解僵硬。

· 微动补隙: 避免久坐,每隔45-60分钟就站起来活动5分钟,倒杯水、伸个懒腰。

3. 神养:内守精神,外安心志

· 原则: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

· 实践:

· 正念练习: 每天花10-15分钟,专注于一呼一吸,或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如吃饭、走路),不加评判地观察自己的思绪。

· 情绪宣泄: 找到信任的亲友倾诉,或通过写日记、绘画、唱歌等方式疏导负面情绪。

· 培养“心流”: 全身心投入一项自己热爱的活动中,忘记时间流逝,如阅读、演奏乐器、木工等。

· 亲近自然: 定期去公园、山林、水边走走,大自然是最好的心理疗愈师。

4. 居养:起居有常,顺应天时

· 原则: “法于阴阳,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

· 实践:

· 规律作息: 尽量固定每天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形成稳定的生物钟。力争晚11点前入睡。

· 子午觉的智慧: 有条件的话,中午11点-1点(午时)小憩15-30分钟,有助于养护心气。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生活节奏随四季调整。春夏晚睡早起,多活动;秋冬早睡晚起,收藏精气。

四、养生之戒:应该注意什么?—— 避开陷阱,行稳致远

在养生的道路上,比“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不做什么”。

1. 忌盲目跟风,提倡个体化养生

别人的“神仙补品”可能是你的“穿肠毒药”。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分,身体状况也千差万别。在尝试任何养生方法或产品前,最好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或咨询专业人士。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养生固然重要,但过度养生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相信身体自身的智慧和运行规律,而不是试图完全替代它们。

在饮食方面,不必过度追求极致的“干净”。偶尔享受一些美食的放纵,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也无需为此感到罪恶。身体有自我调节和适应的能力,适度的放纵反而可以让我们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更有利于整体的健康。

运动也是如此,不必为了一天没有运动而焦虑不已。身体需要休息和恢复的时间,过度的运动可能会导致疲劳和受伤。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让它能够自然地恢复和修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运动的效果。

此外,对于保健品的使用也应该谨慎。过量服用保健品可能会增加肝肾的负担,甚至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健康状况,合理选择和使用保健品,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过度依赖它们。

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身体强大的自愈能力。养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身体更好地发挥这种能力,创造一个最佳的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都是为了让身体能够更好地自我修复和调整。

3. 忌本末倒置,牢记养心为上

许多人只注重“身养”,却忽略了“神养”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长期的情绪压力、焦虑、抑郁是众多疾病的根源。如果一边吃着最健康的食物,一边怀着最纠结焦虑的心,那么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养生必先养心,心平气和,身体才能通达。

4. 忌急功近利,理解养生的渐进性

养生不是一场冲刺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它带来的改变是细微而持久的,不会立竿见影。不要因为坚持了一两周没看到效果就放弃。请给予身体和时间足够的耐心,你过去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也需要用足够的时间去温柔地修正。

养生,是一场温柔且漫长的自我成全

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是养生?它不是你生命中的一个额外项目,而是你生活本身。它不是你老了才开始的补救,而是你从此刻起对未来的自己的深情馈赠。

它不在于你吃了多么稀有的食材,练了多么高难的动作,而在于你能否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倾听身体的声音,尊重自然的节律,妥善安放自己的情绪。

从今天起,请你成为自己生命的管理师。不必追求完美,无需一步到位。或许,只是从今晚早睡15分钟开始;或许,只是明天多喝一杯水,多吃一碟青菜;或许,只是在烦躁时给自己三个深呼吸的停顿。

这些微小的、善意的改变,如同涓涓细流,终将汇成健康的江海,滋养你漫长而丰盛的一生。养生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愿你能在这条路上,与自己温柔相遇,见证一个更健康、更从容、更有活力的自己,缓缓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