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灵芝是热性还是凉性的#,对冬季养生有什么好处?(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日常养生常识》最新章节。
说到灵芝,我总会想起爷爷那个被磨得光滑发亮的紫檀木盒子。小时候,每逢重要考试或家里有人生病,他总会神情郑重地请出那个盒子,用特制的小木槌,从一朵状如祥云、木质坚硬的“干蘑菇”上,小心翼翼地敲下几片薄片,放入壶中慢煮。满屋弥漫开一股独特的菌类清香,略带苦意,却回味甘醇。那时我总觉得神秘,这不就是块木头吗?
直到多年后,我自己也步入中年,在都市的快节奏与高强度工作下,身体频频亮起红灯:白天疲惫不堪,夜里却辗转难眠;季节更替时总难逃流感的“魔爪”;心头像揣着一团无名火,焦虑易怒。我试过各种昂贵的营养品,效果却总如隔靴搔痒。
一个冬夜,我再次想起爷爷的灵芝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开始查阅古籍、请教老师,并亲身实践。这才真正揭开了这朵“仙草”的神秘面纱,也意外地找到了应对现代人“时代病”的一把关键钥匙。
一、 灵芝是热是凉?答案是……
这是很多人,包括曾经的我,最大的疑惑。在尝过人参的“热”,体会过金银花的“凉”之后,我们习惯于用非寒即热的二元论来看待药材。
然而,灵芝是大自然的奇妙馈赠,它跳出了这个框架。灵芝性平,味微苦,几乎无毒。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药”,记载其“苦平无毒,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这个“平”字,是理解灵芝精髓的关键。
· “平”意味着不偏不倚。 它既不像人参、肉桂那样药性温热,食用不当容易“上火”;也不像黄连、金银花那样药性寒凉,过量可能损伤脾胃阳气。
· “平”意味着四时皆宜。 无论是春夏的温热,还是秋冬的寒凉,灵芝都能平和地融入我们的身体,不会因时令而带来负担。
· “平”意味着阴阳双调。 它不像热药只助阳,或凉药只滋阴,而是通过其独特的成分,引导身体恢复自身的阴阳平衡。
所以,如果你问我灵芝是热是凉,我会告诉你:它是一味“和事佬”,一位“平衡大师”。 它的任务不是给你的身体“加热”或“降温”,而是修复你身体自带的“恒温系统”。
二、 冬季养生,为什么更需要这朵“平性仙草”?
冬季,我们的身体仿佛进入了一种“特殊状态”。《黄帝内经》谓之“冬三月,此谓闭藏”。天地万物阳气潜藏,阴寒之气最盛。此时养生,核心在于“御寒补肾”与“收藏精气”。而灵芝,恰恰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出它不可替代的冬季价值。
1. 固护卫气,为你筑起“无形的防风林”
冬天为什么容易感冒?中医认为,是体表的“卫气”不足了。卫气,好比一支驻扎在肌肤腠理的军队,负责抵御外邪(风寒病毒)。冬季寒气凛冽,这支军队压力巨大。
灵芝,被誉为“补气之王”,它补的不仅是脾胃之气,更关键的是强壮卫气。它就像是给这支边防军提供了最精良的装备和充沛的粮草,让你的体表防线固若金汤。我自己最深的体会是,连续饮用灵芝水一整个秋冬后,我不再是办公室里那个“流感风向标”,即便身边同事倒下一片,我也能安然无恙。这种由内而外的安全感,是任何口罩都无法给予的。
2. 安魂守神,为你按下焦虑的“暂停键”
现代人的冬天,外有严寒,内却有“虚火”。年终压力、人际应酬、思虑过度,都在暗耗我们的心血,导致“心神不宁”。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心慌、焦虑烦躁。
灵芝的另一个核心功效是 “安神” ,或者说“安魂守神”。它不像安眠药那样强行镇定神经,而是像一位充满智慧的禅师,能安抚我们过度活跃、散乱的心神,让它慢慢沉静下来。
对我而言,睡前喝一杯温热的灵芝水,已成仪式。它能洗去我一日的纷扰与焦躁,让我躺下后不再胡思乱想,很快进入深沉、安稳的睡眠。第二天醒来,头脑清明,精力充沛。这在“藏精气”的冬季,无疑是对身体最深层的修复。
3. 扶助正气,为身体进行一次“深度大扫除”
中医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可以理解为人体的免疫力、自愈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冬季进补,很多人只知道“填鸭式”地摄入高热量食物,却忽略了身体的吸收和运化能力。
灵芝的“扶正固本”作用,就体现在这里。它不直接补充某种营养,而是像一个高明的系统优化师,全面提升身体各项机能:
· 促进新陈代谢: 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能量,清理代谢废物,避免冬季“囤积”的不仅是脂肪,还有毒素。
· 增强适应力: 现代研究认为灵芝是典型的“适应原”,能帮助身体适应各种内外环境压力,无论是温度骤变还是工作压力。
· 滋养五脏: 其性平和,可入五脏,对心、肺、肝、脾、肾均有缓慢而稳固的补益作用,而非仅仅针对某一脏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