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另一条伐魏思路(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家父刘阿斗》最新章节。
见众人对“不要北伐”这句话大惑不解,蒋琬伸手指向城外的沔水。
他胸前花白胡须因兴奋而抖动不停,发出近乎呐喊的声音:“东征!咱们这次顺沔水东征!”
沔水便是汉水的另外一种称呼。
它流到汉中后,往东又奔向东三郡,再经往襄阳、南郡,最终在武昌汇入长江。
蒋琬认为,既然正面北伐连诸葛丞相都未必能赢,何不换条思路,顺着沔水向东而下,攻打曹魏的东三郡?
东三郡乃是指上庸、魏兴、新城三郡,这里曾经是季汉的地盘。
魏兴郡与汉中郡相连,沿沔水东行三百里便可到达。
“咱们屡次北伐都苦于运粮,若东征魏兴等郡,便可借沔水之利,免去运粮之艰难。”
蒋琬缓缓说出自己打算东征的理由,也表明了东征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利用水运,无论行军还是运粮,的确比穿越秦岭都要容易得多。
“大司马,这万万不可啊。”姜维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沔水出兵固然容易,但万一失败,想退回来可就难了。”
从陇西一路退兵回来,姜维深知曹魏行军之神速。
若非刘瑶带着自己成功断后,恐怕他们整个大军都要葬送在魏军铁骑之手。
可这还是相对容易走的陆路撤军。
若从水路攻打上三郡不利,再想逆水行舟返回汉中,那可就难比登天了。
所以姜维坚决不同意蒋琬的建议。
“魏军不善水战,给我两年时间操练汉中水军,便不怕到时候撤军困难。”蒋琬早就想好了解决办法。
他是零陵湘乡人,从小在湘水旁长大,极为熟悉水性,更明白如何驶得一手好船。
“可末将听说,司马仲达手下就有一支水军,当年擒杀孟达时,就用上了这支水军。”姜维仍据理反驳。
十二年前司马懿擒孟达这件事,早就在汉军情报详细描述之内,在场高级将领无不了解。
当初,孟达因怕关羽战败自己遭受牵连,又与刘封不和屡遭对方欺凌,于是一咬牙一跺脚率部曲投降了曹魏。
他备受曹丕器重,还得了魏新城太守,统领东三郡的官职。
可曹丕一死,孟达在诸葛亮的引诱下,产生了叛魏归汉的想法。
当时,诸葛亮劝孟达提早防备在宛城驻守的司马懿,孟达却认为司马懿就算来攻打自己,来回请示魏帝也得一个月后方能动手。
可孟达万没想到,司马懿先斩后奏,仅仅八日便兵临上庸城下。
上庸城三面环水,易守难攻。
孟达还特地在城外堵水里设置木栅,为的就是阻挡司马懿从水路攻城。
而最终司马懿仍能攻破上庸,靠的正是一支精锐水军。
所以说,曹魏不善水战,那只是相对东吴来说。
他们本身就拥有一支很能打的水军。
姜维的担忧不无道理。
这支曹魏水军,不仅会成为季汉攻打东三郡时的一道护墙,也会成为汉军撤退时追杀夺命的一支长戟。
但蒋琬的举止出乎意外,仿佛并不把姜维的忠告放在眼里。
他自信所造的舟船、训练的水军都是可以碾压曹魏的存在。
姜维只好把求援的目光投向刘瑶,希望通过这位安定王的面子,阻止蒋琬的“奇思妙想”。
刘瑶看了看姜维,又瞧了瞧蒋琬,二人全都目含期待,等着他站在自己这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