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为吴三桂起兵合法性背书(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藩之变:大清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

却听到耳边传来一声浊音。

“这位壮士,可否借一步说话?”

贺天彪转头一看,是唐甄眼睛望着吴应熊,连看都不看自己。

只见吴应熊欣然地点了点头,比了个邀请的手势。

“窦兄弟,要不让颜先生先吃饭吧。”

吴应熊没有直向贺天彪下令,而是转过头去,向在一旁没说话的窦开山商量起来。

窦开山闻言一怔,见吴应熊如此维护自己的权威,很上道地拱手:

“世……是,小爷!”

本来还想喊世子的,见吴应熊打眼色,才把要喊出口的话咽下去,转头向贺天彪吩咐道。

“天彪,还不快放了先生。”

“易直兄,你先用膳,我去去就来。”

随意抹了抹嘴巴的唐甄向吴应熊拱手邀曰:“壮士请。”

二人并肩同行,留下贺天彪依然懵懵懂地拎着颜元的衣领。

“放手,听到没有。”颜元见有了台阶,也是顺势而下。

“狗日的书生,你以为俺不敢杀你是吧。”贺天彪见状,不乐意了。

“怎么,你没听到你头领说的话吗?要不要我再念一遍。”

“他说的是让你先吃饭,你吃完俺再砍你。”

“有本事你把佩剑还我,咱们切磋切磋,家师吴讳洞云善骑射、剑戟……”

“来来来,我让你一只手……”

……

月明星稀,银妆素裹。

二个人影在月光下闲散漫步。

“先生唤我出来,不会只是为了漫步消食吧。”吴应熊强压住心中波涛澎湃,连连深吸几口气后,才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无他,因为对方是写出《潜书》的唐甄。(注2)

唐甄,字铸万,清初蜀中三杰之一;又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四大著名启蒙思想家”。

唐甄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更是一名“知行合一”的实干者。

任山西长子知县时,唐甄为了动员百姓种桑养蚕,不仅逐户劝解做说服工作,还亲自带头示范。

仅三十日便带动百姓种桑八十万株,期间未发一纸政令。

唐甄认为,文书通告只是“藉以通言语,备遗忘耳,奚足恃乎”。

并且指出“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实,就是实干,踏踏实实做事。为政最重要的是付出实际行动,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反之,百姓就不得安宁。

他的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官场中公文泛滥、有令不行的弊端提出的,并非一概否定发布文告推行政令的作用。

认为如果只管发文,不问落实,其结果只能是“百职不修,庶事不举,奸敝日盛,禁例日繁,细事纠纷,要政委弃”,公文告示贴满大街小巷也形如空文。

是个典型的实干派。

但吴应熊看中的,不是他干实事,而是他政治纲领中的“富民”、“抑尊”理念。

因为吴应熊急需一个政治纲领,为吴三桂起兵反清的政治合法性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