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复洺水唐军雪耻,断粮道黑闼临危(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凌烟志》最新章节。

武德五年二月末,大唐疆域战火交织,悲喜交加。河北前线,罗士信于洺水城壮烈殉国,李世民不惜重金赎回其尸身,以殊礼归葬长安,全军为之动容;东南战场,王要汉克杞州、擒敌将,切断了徐圆朗的北援通道;西北边陲,段德操虽重创梁师都却因突厥介入而功败垂成。当三路战报相继传来,秦王李世民在洺水畔深刻体会着其父统筹全局的执政智慧。然而,河北战事未了,就在他为罗士信举行隆重葬礼后不久,复仇的兵锋已直指洺水城。

二月廿八,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洺水两岸。李世民站在营帐前,望着远处洺水城头的火光,对身旁的李世积沉声道:"是时候了。罗将军的血不能白流,今日定要夺回此城。"

三日前,中军帐内灯火通明。李世民指着沙盘上的洺水城,对众将分析:"刘黑闼以为我军新败,必不敢轻举妄动。殊不知,这正是收复城池的良机。"他转向秦叔宝,"叔宝率五千精兵,趁夜渡河,埋伏在城东芦苇荡中。"

"末将领命!"秦叔宝抱拳应道,甲胄铿锵作响。

李世民又看向程知节(程咬金):"程将军引三千骑兵,待城头火起,即刻强攻西门。"

最后对尉迟敬德吩咐道:"尉迟将军随我统领中军,待敌军出城追击时,截断其归路。"

二十八日夜,子时,秦叔宝率领的精兵悄无声息地渡过洺水。士兵们口衔枚,马裹蹄,在芦苇丛中静静潜伏。直到东方既白,城头守军换防之时,秦叔宝突然下令发射火箭。霎时间,城楼粮仓火光冲天,守军大乱。

"杀!"程知节见状,立即率领骑兵从西门发起猛攻。战马嘶鸣,铁蹄震天,守城将领慌忙调兵支援。就在此时,李世民亲率中军从南门突入,尉迟敬德一马当先,手持马槊连破三道城门。

刘黑闼在洺州大营得知消息,急令范愿率军救援。然而唐军早有准备,李世积在半路设伏,大败援军。至午时,洺水城头重新飘起唐字大旗。

三月伊始,李世民与李艺会师后,作出了一个让众将不解的决定:在洺水南岸扎营,分兵屯驻北岸,却始终避而不战。

"殿下,我军士气正盛,为何不乘胜追击?"就连老成持重的李艺也忍不住发问。

李世民站在营寨高台上,指着对岸的敌军阵营说:"刘黑闼骁勇善战,正面交锋难免伤亡惨重。不如以逸待劳,断其粮道。待其军心涣散,可不战而胜。"

他随即唤来程名振:"程将军,命你率领一千轻骑,专事袭扰敌军粮道。切记,焚其粮草即可,不必恋战。"

与此同时,刘黑闼连日派兵在唐营前叫阵,甚至让士卒辱骂李世民。唐军诸将皆愤懑不已,纷纷请战。李世民却泰然自若,只是下令加固营垒,增派哨探。

"殿下,敌军如此嚣张,末将愿率三千精兵,必破其阵!"连一向沉稳的秦叔宝也按捺不住。

李世民摇头笑道:"叔宝勇武,本王岂不知?然小不忍则乱大谋。刘黑闼越是急于求战,越说明其粮草不继。再等数日,其军必乱。"

果然,不过旬日,刘黑闼军中的存粮日渐减少。而程名振率领的轻骑更是神出鬼没,接连焚毁了三批从冀州运来的粮草。洺水北岸的汉东大营,开始弥漫着不安的气氛。

就在这军心浮动之际,三月初十这日,刘黑闼大营却突然张灯结彩,鼓乐喧天。原来,为提振士气,刘黑闼特意擢升老将高雅贤为左仆射,并在中军大帐设宴庆贺。

高雅贤(出生不详,卒于622年),是隋末河北地区义军领袖窦建德和刘黑闼麾下的核心将领之一。隋末天下大乱中,他加入了同乡窦建德在河北建立的起义政权,成为窦“夏”政权中的重要军事将领,但与刘黑闼、王小胡等人一样,并非窦建德部中最初的核心元从,而是后来吸纳的地方豪强或武装首领。

在窦建德与罗艺(后归唐为李艺)等势力的对抗中,高雅贤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并以勇猛着称。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窦建德在长安被唐廷处死。同年七月,窦建德旧部在刘黑闼领导下于漳南再度起兵反唐,高雅贤随刘黑闼复起,他与范愿、董康买、曹湛等人一样,是最早且最坚定支持刘黑闼的窦建德旧部。他们杀死了唐朝派来的安抚官员,响应刘黑闼。之后在刘黑闼迅速横扫河北的战役中,高雅贤作为主要将领,立下了汗马功劳。

"诸位,"刘黑闼举杯高呼,帐内烛火通明,"今日高将军荣升左仆射,当与诸君痛饮!"

酒过三巡,高雅贤已是醉眼朦胧,他拍案而起,朗声道:"蒙大王厚恩,雅贤必当效死以报!"

正当宴饮至酣处,帐外忽然传来急促的战鼓声。亲兵急报:"唐将李世积率部逼近大营,已在营外叫阵!"

众将皆惊,纷纷请战。不料高雅贤一把推开搀扶的亲兵,醉醺醺地喝道:"取我兵器来!区区李世积,何劳诸位出手!"说罢,不顾刘黑闼劝阻,竟单枪匹马冲出营门。

月色下,李世积见高雅贤独自追来,故意拨马便走。高雅贤酒意上涌,紧追不舍。两骑一前一后,直冲出三里之外。忽然间,道旁芦苇丛中闪出一将,正是李世积部将潘毛。但见寒光一闪,潘毛手中长槊直刺高雅贤肋下。

"呃啊!"高雅贤惨叫一声,坠于马下。

潘毛正要补上一枪,忽见远处火把通明,汉东军援兵已至,只得拨马退去。

待亲兵将高雅贤扶回大营时,这位刚刚升任左仆射的老将已是气息奄奄。刘黑闼闻讯赶来,只见高雅贤躺在军榻上,鲜血浸透了崭新的官袍。

"大王..."高雅贤艰难地睁开双眼,"末将...有负厚恩..."话音未落,便已气绝身亡。

帐内顿时一片寂静,方才的喜庆气氛荡然无存。刘黑闼俯身拾起高雅贤跌落在地的左仆射印信,烛火摇曳间,映照着他铁青的面容,也照见了帐外愈发浓重的夜色。

高雅贤的死,在汉东军营中点燃了复仇的烈焰。三月十二日拂晓,当唐军再次逼近营寨挑衅时,刘黑闼麾下骁将王小胡主动请缨。

这位与高雅贤有八拜之交的猛将双目赤红,在帐前立誓:"不擒潘毛,末将提头来见!"

战鼓声中,王小胡率精骑突出营门。他并不与唐军主力纠缠,而是精准地直扑潘毛所部。两军在洺水畔的滩涂上展开激战,王小胡手持长槊,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潘毛见势不妙,拨马欲退,却被王小胡截住去路。

"贼子!今日便要你为高将军偿命!"王小胡怒喝一声,手中长槊如蛟龙出海。不过三合,便挑飞潘毛手中兵刃,生擒其于马下。

就在汉东军为生擒潘毛而士气大振之时,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为解粮草之困,刘黑闼不惜从冀、贝、沧、瀛四州紧急调运粮秣。数百艘粮船沿漳水顺流而下,数千辆粮车在官道上排成长龙。

然而这一切,早已被程名振派出的斥候探知。这位善于奇袭的唐将亲率一千二百精兵,分作水陆两路设伏。

是夜月黑风高,程名振亲率水军乘小舟潜伏在芦苇荡中,待敌船队进入伏击圈,突然万箭齐发。火箭如流星般划破夜空,点燃船帆,漳水之上顿时火光冲天。

与此同时,陆路伏兵在程名振副将的指挥下,用火药炸毁桥梁,堵塞道路。运输车队进退维谷,很快便被唐军分割包围。一夜之间,汉东军苦心筹集的粮草尽数焚毁,漳水面上漂浮着焦黑的船板,官道两侧堆积着烧毁的车架。

消息传回汉东大营,刘黑闼勃然大怒,却无计可施。而被囚禁在营中的潘毛,在得知唐军大捷后,竟在囚帐中放声大笑。这笑声在沉寂的汉东军营中回荡,仿佛预示着末日的临近。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