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独松岭雄诞破子通,新安口智降汪华(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凌烟志》最新章节。
李子通伏地泣奏:"臣等愚昧,不见天命所归。"
这番对答让侍立的裴寂微微颔首,昨夜他刚向皇帝进言,宜用怀柔之策安定江南人心。
押送降俘的事情暂且不提,王雄诞已转战歙州(今安徽黄山)一带,准备攻打盘踞此地的汪华。
汪华原名汪世华,字国辅。隋末天下大乱,他起兵占据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等六州,建立吴国,自称吴王。在他统治期间,保境安民,政清人和,使六州在乱世中成为一片相对安宁的土地,被百姓称为"太平之主"。
此时歙州刺史府内,汪华正对着一封密信沉吟。信是辅公祏的亲笔,许诺若肯归降,当奏请朝廷封为越国公。
"杜伏威当真只派了个娃娃将军?"他问跪在地上的信使,脸露焦躁之色。
而此时,唐将王雄诞却不在军营,而是乔装成茶商,正在新安江畔的渔梁坝观察水势。老船公指着对岸险峻的山隘说:"客官请看,那便是汪华经营的‘刀枪洞’,据说藏了十年粮草。"
王雄诞望着在绝壁间盘旋的苍鹰,忽然将茶饼掰成两半:"明日此时,我要在此架起浮桥。"
盘踞此地称王十余年的汪华,其据守的新安洞口(今歙县要道)堪称天险。
当日傍晚,唐军探马回报时,特意强调:"汪华所部皆披重甲,强弓硬弩遍布山隘,寨门前还挖了三道壕沟。"
"既然如此,便请君入瓮。"王雄诞召来麾下校尉,指着沙盘上蜿蜒的山路,"汪华性急,最恨敌军怯战。明日你带老弱前去诱敌,交战即溃,连帅旗都弃于道旁。"
翌日晌午,一切依计而行。当汪华看见唐军狼狈逃窜时,果然倾巢而出。可他万万没想到,王雄诞早已亲率精锐翻越后山,此刻正站在他空空如也的帅帐前把玩令箭。
"将军神机妙算。"被俘的汪华长揖到地,花白须发在寒风中颤抖,"此战,华心服口服,愿效犬马之劳。"
而令汪华未想到的是,王雄诞当即下令救治伤员,又将缴获的粮草分发给当地百姓。
"阁下既已归顺,便是大唐子民。"王雄诞扶起汪华时说得恳切,"听闻歙州砚石乃文房至宝,来日太平盛世,还要倚仗阁下重振此业。"
王雄诞智取吴国汪华领地后,受大都督杜伏威军令,立即筹划收取崑山(今江苏昆山),此役也是最令人称道的战役。当时闻人遂安占据崑山,他是隋末唐初活跃于昆山地区的一位地方势力首领,未归附任何势力。
王雄诞认为崑山险要,强攻不易,竟卸甲单骑来到城下。闻人遂安在城头见他孤身一人,不禁诧异:"将军何故轻身犯险?"
"特来为阁下指一条明路。"王雄诞扬鞭指向东南,"杜总管昨日已取吴郡,辅公祏的三万水军正泊在浏河口。"他忽然提高声量,让每个守军都能听清,"阁下是要让全城百姓为孤城陪葬,还是愿做大唐的刺史?"
这番话如惊雷炸响,守军顿时骚动。恰在此时,一骑快马送来杜伏威的令箭,王雄诞顺势将其掷上城楼:"此乃杜总管亲笔手令!"
锦帛在朔风中猎猎展开,朱红印鉴在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 闻人遂安手捧令箭沉吟良久,忽令大开城门:"某愿随将军共建太平。"他望着城外严阵以待的唐军,低声叹道,"将军单骑入城,这份胆识,某佩服。"
至此,杜伏威完全控制了淮南与江东地区,南至五岭,东到大海。王雄诞因功被任命为歙州总管,赐封宜春郡公。
腊月十八的扬州都督府张灯结彩。杜伏威展开标注着"南至五岭,东临沧海"的舆图,笑着将宜春郡公的印信推给王雄诞:"该给你这猢狲说门亲事了。"
满堂欢笑中,唯有坐在角落的辅公祏冷眼旁观,紧握手中酒盏。
"听说那小子把缴获的财帛都分给降卒了?"辅公祏对心腹冷笑,"收买人心倒是有一套。"
窗外忽然飘起细雪,辅公祏望着庭中渐积的雪沫,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而在长安承天门,看完献俘礼的李渊正与裴寂在暖阁对弈。"杜伏威知人善任,王雄诞智勇双全,东南可安矣。"皇帝落下一子,忽然笑道,"听说那少年将军至今未娶?"
裴寂会意执礼:"臣听闻他每日晨起必读《孙子》,夜寝则枕戈待旦。"
此刻黄河两岸的爆竹声里,商旅正沿着新辟的驿道,将淮南的盐巴运往刚刚平定的江南。漕船驶过姑苏城外时,船公们争相传颂着独松岭的传奇。唯有太史令傅奕观星时注意到,紫微垣东南有星孛犯境,却在呈报御前时被满朝喜庆气氛所淹没。
此刻的王雄诞正在歙水畔巡视堤防,完全不知自己已成了长安权贵眼中的乘龙快婿。他弯腰掬起一捧江水,忽然对陈世笑道:"等开春化了冻,在此处建座水驿可好?"
江风卷起他褪色的战袍,远山残雪映着初升的星月。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