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老板,你这书信有些贵了(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最新章节。

那时行情比现在好,现在的唱片,已经不怎么值钱。

除了跟红色文化相关的,还有邓丽君的唱片、其他类型的唱片。

常顺也没有挑选,打算一会儿把它们进行打包购买。

继续看,他又看见了“喜报”、五十年代、特殊年代的老结婚证,这些也都是跟红色文化相关的题材。

不过他自己收藏的有不少,这些他并不打算购买。

又看了一会儿,摊面上的纸类物品都被他查看完了。

期间他发现了一些书信。

这些书信不少,有差不多200封,都是八九十年代的。

信封上的邮票大多数被人弄走了。

九十年代、2000年左右,是炒作邮票的黄金年代,所以那时候的邮票,不论值钱不值钱的,都被人收藏了起来。

摊位上也有一些古籍善本、民国或者五六十年代的旧书,这类书籍,他同样收藏了不少,也不准备购买。

“老板,你看看我选出来的这些多少钱?”

常顺把相册、药典、黑胶木老唱片、书信放到了摊位旁,问价道。

摊主挨着看了起来,他一边看,一边说价:

“相册30元,药典40块钱,黑胶木唱片30张,平均一张5块钱,150元。

书信有差不多200封,一块钱一封,200元。”

对方说的价格,除了书信有些贵了,其它的他都可以接受,也算是市场价。

“老板,你这书信有些贵了,我之前去废品回收站旧书纸里面挑选,都是按斤称的,这么多,也就两三斤重,10块钱,你要200?

书信都是八九十年代的,里面的邮票大多数都被人弄走了,也不可能有好邮票。

这样,其它的我也不还你的价,我选出来的这些,一共给你300块钱,能卖我就拿上,不行就算了!我也不是非买不可!”

他说的是事实。

先这样谈价、如果谈不妥,大不了信不要了,把其它的买下来。

常顺想买这些信件,也只是想着以后没事的时候翻开几封看看,了解八九十年代人的一些生活。

他以前收藏的自然有一些,现在看见,也只是随缘顺便购买而已。

“行吧!300就300!”

老板想了想,答应了。

或许刚才他说的话,去废品回收站挑选,的确是跟其它的书纸一样,按斤称重付款。

这位摊主的旧书,包括其他一些售卖书纸的人,他们大多都会去收购站选书,那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虽然现在看实体书的人少了,但依然有人会买书。

这些书,不一定会仔细翻阅,但看着书名,简单的翻看、从里面查找相关的资料内容,也是会有收获或者感悟的。

扫码付了钱,他就拿着东西返回了。

常顺没去古玩城里面逛。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只喜欢逛地摊。

返回的路上,他也没有再买其它的东西。

到了停车的位置,把东西都放好,他就开着车直接回家了。

上午来了一趟,收获还是不少的。

其实每次逛古玩市场或者花鸟市场,对于任何人来说,多多少少的都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