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停封禅拒婚罢官(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最新章节。

十月廿八这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御书房内,照在李治那略显疲惫的面庞上。

他静静地坐在龙椅上,手中翻阅着来自边疆的战事奏报,每一页都承载着战争的残酷与紧张。

李治的眉头紧紧皱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

他的心情异常沉重,原本,他之前已经下诏决定要举行封禅嵩山的大典,以彰显大唐的国威和他的功绩。

然而,如今边疆的突厥叛乱尚未平息,局势紧张,他实在没有心思去操办这样的盛事。

李治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站在一旁的张瑜身上。

张瑜低着头,毕恭毕敬地站着,等待着皇帝的指示。李治的声音带着一丝严肃:

“之前下诏要封禅嵩山,现在突厥叛乱还没平定,哪有精力搞这些?你去传旨下去,封禅的事先停了,等以后安稳了再说。”

张瑜闻言,连忙:

“奴才这就去传旨。只是之前礼官们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仪式了,要不要跟他们说清楚停办的缘由,免得他们心里犯嘀咕?”他的语气有些迟疑,似乎在担心这样的决定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李治略微思考了一下:

“得说清楚,就说眼下边疆战事吃紧,朝廷需要集中精力平定叛乱,封禅的事只能暂缓。让他们把精力转去协助处理军务相关的事情,别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

张瑜领命后,迅速退出御书房,当天就将停封禅的旨意传达了下去。

礼官们接到旨意后,虽然心中有些遗憾,但也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停下了手头的准备工作,转而全力配合军务事宜。

第二天,阳光洒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十月二十九这一天,吐蕃派来的使者终于抵达了这座繁华的都市。他们肩负着文成公主的使命,前来向唐朝朝廷告丧,并提出了和亲的请求。

消息如同一阵旋风,迅速传遍了宫廷内外。李治得知此事后,立刻召集大臣们前来商议。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人皆沉默不语,思考着这突如其来的和亲提议。

李治首先开口:

“吐蕃赞普去世,文成公主派使者来告丧,还提及了和亲之事。诸位爱卿,你们对此有何看法?这和亲之事,我们是否应该答应呢?”

话音未落,一位大臣站出来:

“圣人,依微臣之见,如今我们正忙于平定突厥的叛乱,局势紧张。若能答应吐蕃的和亲请求,或许可以稳住吐蕃,避免两面受敌,实乃明智之举。”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另一位大臣便紧接着反驳:

“圣人,吐蕃此次突然提出和亲,未必没有其他企图。说不定他们是想趁我们分心之际,谋取更多的利益。况且,目前边疆战事吃紧,我们并没有合适的公主或宗室女可以出嫁。依微臣愚见,不如先婉言拒绝,派遣使者前往吐蕃参加葬礼,以表诚意,稳住他们再说。”

李治沉思片刻后:

“依朕之见,便依后者所言行事。和亲之事暂且搁置,不可轻易应允。”

他顿了顿,继续道,“即刻派遣郎将宋令文为使节,前往吐蕃,代表朝廷参加赞普的葬礼,并对文成公主表示慰问。”

李治目光扫视过殿内的大臣们,接着吩咐:

“此外,宋令文此行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便是密切留意吐蕃的一举一动。待他归来后,务必向朕详细禀报。”

大臣们纷纷领命,齐声应道:

“微臣遵旨”

当天,他们便迅速拟好了给吐蕃使者的回复,并立即召见宋令文,将出使的相关事宜统统交代清楚,叮嘱他尽快启程前往吐蕃。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便到了十一月初一这一天。李治坐在龙椅上,翻阅着官员们的政绩记录,当他看到左庶子、同三品高智周的记录时,不禁皱起了眉头。

“高智周这阵子处理政事怎么总是出疏漏呢?”李治自言自语道,“好些奏报批得都不周全,这可如何是好?”他思考片刻后,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李治对身旁的张瑜说道:“你去传旨,告诉高智周,让他别再兼任政事了,专心当左庶子教导太子就行。你要跟他说清楚,这并不是怪罪他,而是希望他能集中精力教好太子,不要分心。”

张瑜连忙应道:“是,奴才这就去传旨,一定把圣人的意思说清楚,免得高大人心里有负担。”

李治点点头,继续说道:“另外,高智周罢了政事,他之前管的那些事,也不能没人接手啊。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安排一下。”

李治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就让之前协助他的官员先暂时接管相关事务吧,等朕物色到合适的人选后,再做定夺。你去转告接手的官员,一定要将事情梳理清楚,切不可出现任何差错。”

张瑜领命后,迅速离去,将李治的旨意传达给了高智周。高智周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然而,他也深知自己近期在处理政务方面确实有所欠缺,于是决定进宫向李治谢恩。

高智周来到宫中,见到李治后,恭敬地行了个礼。

李治见状,关切地问:

“朕看你情绪似乎有些低落,可是对朕的决定有所不满?”高智周连忙摇头,诚惶诚恐地回答道:“微臣岂敢对陛下的旨意有丝毫不满,只是觉得自己最近未能将政事处理妥当,有负陛下的信任,实在惭愧。”

李治微微一笑:

“你不必过于自责。你在教书育人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太子跟着你学习,获益良多。从今往后,你就专心教导太子吧,若能将太子培养成才,其意义远胜于处理多少政事。”

高智周听了李治这番话,心中的阴霾顿时消散了许多。他感激涕零地再次躬身谢恩,表示一定会尽心尽力地教导太子。

随后,高智周便告辞离去,回到自己的府邸,从此专心担任左庶子一职,不再过问政事。

【这部马上就要进入尾声阶段了,李孟姜虽然是按照历史上得了风疾,也就是中风,但是她没有被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