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6章 回音星的歌与无诺鸟的寂(上)(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万尾妖王的影新书》最新章节。
沼泽的雾渐渐散去,露出清澈的天空,赎罪稻在风中轻轻摇曳,歌声里混着寻诺队的笑声和周砚对着醒诺花说的那句“晚晚,哥哥回来了”。守诺城的雾是青灰色的,像块浸了水的绒布,沉甸甸地压在百年盟约碑上。碑身爬满铜锈,碑顶的“永不背弃”四个字被侵蚀得只剩轮廓,风一吹,铁锈簌簌往下掉,像在哭。
林砚踩着晨露登上城楼时,正撞见楚棠蹲在碑前,指尖抚过碑侧一道深痕——那是五十年前,“裂诺派”用斧刃砍出的记号,当时两派为“盟约是否失效”打了三天三夜,最后以“暂封碑”收尾,从此守诺城被劈成两半:东城区信奉“盟约已死”,西城区坚守“誓约不灭”,中间隔着道爬满荆棘的“断诺巷”。
“这道痕里藏着铅,五十年了还在往下渗。”楚棠指尖沾了点锈粉,在阳光下捻了捻,“当年裂诺派的首领赵苍,就是用灌了铅的斧刃砍的碑,他说‘死守褪色的誓言,不如砍碎了重立’。”
林砚的目光掠过碑前的石坛,坛里的“守诺花”开得惨淡,花瓣边缘泛着黑——这种花只在盟约被坚守时才会纯白,一旦有背叛,花瓣就会发黑。她忽然弯腰,从坛底摸出块碎瓷片,上面刻着半朵稻穗:“是西城区的‘稻诺会’留下的。”
稻诺会是西城区坚守盟约的民间组织,成员都以稻穗为记。楚棠突然指向断诺巷深处:“看那里。”
巷口的荆棘丛里,有个穿灰布衫的少年正笨拙地摘花,指尖被刺出了血也没停。他手里的篮子里装着束守诺花,花瓣黑得发亮,却被细心地用棉纸包着。
“是东城区的人。”林砚认出他腰间的木牌——裂诺派的标记,“摘发黑的花,是想拿去给裂诺派当‘盟约已死’的证据吧。”
少年似乎察觉到注视,猛地回头,篮子“哐当”掉在地上。他约莫十六七岁,眉眼间带着股倔强,见是她们,突然涨红了脸,捡起篮子就往巷子里跑,跑了两步又停下,回头瞪了一眼,声音闷得像含着石头:“看什么看!这花本来就该死!”
楚棠捡起他掉的一朵花,花瓣黑得像墨:“有意思,裂诺派的人,却用棉纸包花,怕碰坏了似的。”西城区的稻诺会藏在间老米铺里,铺主老周见她们来,掀开米缸下的暗门:“赵苍的孙子赵砚,今天又来闹了,说要拆碑。”暗门后是间密室,墙上挂着幅泛黄的布画,画里两个扎辫子的小孩在盟约碑前插稻穗,题字是“同生”。
“这是当年立碑人后代的画。”老周指着画里穿蓝布衫的小孩,“这是我爷爷,旁边是赵苍的爷爷,他俩当年亲手把稻种埋在碑下,说‘稻子年年长,盟约岁岁守’。”
林砚突然注意到画里的稻穗是双生的,穗尖缠绕在一起。老周叹了口气:“裂诺派说我们篡改历史,可这画骗不了人。”他从暗格里掏出个木盒,打开的瞬间,林砚愣住了——里面是两截稻穗标本,穗粒饱满,穗杆上刻着极小的字:“东”“西”。
“这是最后一批‘同生稻’,五十年前裂诺派烧西城区时,我爷爷拼死抢出来的。”老周的手在发抖,“赵苍当年也不是真想毁约,他儿子死在‘护诺战’里,他是恨‘守诺派’见死不救——可盟约里明明写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楚棠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块碎瓷片,正是早上在碑前捡到的,上面的半朵稻穗,刚好能和画里的稻穗对上。
“赵砚的篮子里,除了花还有这个。”楚棠展开块手帕,里面是片干枯的稻叶,叶尖有个极小的“西”字,“他摘发黑的花是假的,其实是来偷藏这个。”
林砚突然看向断诺巷:“去看看。”
少年果然还在巷子里,正蹲在碑后,把稻叶埋进土里,埋得极深,埋完又对着碑磕了三个头,额头都红了。见她们来,他猛地站起来,手里还攥着块带血的荆棘:“你们想干嘛?我才没……”
话没说完,林砚突然指着他的手:“稻叶上的‘西’字,是用指甲刻的吧?刻得太深,流血了。”
少年的脸瞬间白了,转身要跑,却被楚棠拉住:“赵苍的斧头灌铅,是为了让碑‘死透’,可他砍完碑,自己在碑后埋了块稻穗木牌,你知道吗?”
少年愣住了。老周不知何时也来了,手里拿着个褪色的木牌,上面刻着双生稻穗:“这是我爷爷在赵苍坟里找到的,他到死都带着。”
阳光突然穿透云层,照在木牌上,少年突然蹲在地上,肩膀抖得厉害:“我爸说……说盟约是枷锁,可我奶奶总在夜里摸这块木牌,说‘你爷爷心里苦’。”
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半块玉佩,雕着稻穗,和老周手里的木牌上的稻穗纹路一模一样。
“这是奶奶给的,说‘等你想通了,就去西城区找老周家的人’。”少年的声音带着哭腔,“我才不信什么盟约,可……可每次看到碑上的裂痕,就觉得它在疼。”拆碑的日子定在三天后,裂诺派的人已经开始往碑上绑绳子,赵砚急得满嘴起泡,却只能每天往碑后埋稻叶——那些稻叶都是他熬夜刻的,叶叶都带着“西”字。
林砚和楚棠在米铺的密室里翻到本日记,是赵苍的亲笔:“今日砍碑,斧刃灌铅,是怕后人心软,再把碎碑拼起来。可夜里摸碑,锈里竟长出了稻芽,是当年和老周埋的种……”
“他是故意让碑‘死透’。”楚棠指着日记里的插图,赵苍画了幅“裂诺派议事图”,图里每个人的腰间都藏着片稻叶,“他怕守诺派死守空碑,耽误了真正该做的事,才故意逼他们‘破而后立’。”
老周突然一拍大腿:“难怪!当年裂诺派烧西城区,却唯独留下了米铺,还在铺顶放了把稻种!”
拆碑当天,裂诺派的斧头刚举起来,赵砚突然冲上去,张开双臂挡在碑前:“不准拆!”
赵苍的儿子,也就是赵砚的爷爷,气得发抖:“你个小兔崽子!知道什么!”
“我知道爷爷在背后埋了稻种!”赵砚从怀里掏出那半块玉佩,和老周手里的木牌一对,正好拼成完整的双生稻穗,“我还知道,当年护诺战里,守诺派不是见死不救,是被叛徒引去了假战场!”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林砚突然指向碑顶:“看!”
阳光照在锈迹上,竟透出底下的刻字——是赵苍的笔迹:“诺在心中,不在碑上。”原来他当年砍碑时,特意在锈下刻了这句话,就是怕后人真的忘了。
楚棠突然将两截稻穗标本放在碑前,标本遇光后竟开始发芽,嫩绿的芽尖缠在一起,像极了画里的双生稻。
“五十年了,稻种没死。”林砚轻声说,“盟约也没死。”
赵砚的爷爷突然老泪纵横,从怀里掏出另一半玉佩:“这是你奶奶藏的,说‘等稻子再发芽时,就拿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截玉佩合在一起,双生稻穗的纹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裂诺派的人慢慢放下了斧头,守诺派的人开始用布擦拭碑上的锈迹,擦着擦着,露出底下密密麻麻的刻字——都是这些年,两城百姓偷偷刻下的小约定:“今日借西城区一碗米,明日还一捧稻”“东城区帮西城区修屋顶,西城区教东城区种稻”……
赵砚蹲在碑前,看着发芽的稻种笑了,指尖的血滴在土里,染红了一小块,却让嫩芽长得更欢了。
林砚碰了碰楚棠的胳膊,看向断诺巷——那里的荆棘不知何时开出了白色的花,花瓣上还沾着晨露,像无数双没说出口的眼睛,终于笑了。拆碑风波过后,守诺城的雾淡了些,断诺巷的荆棘丛里,竟冒出几株嫩绿的稻苗——是赵砚埋稻叶的地方,那些刻着“西”字的稻叶,竟在土里发了芽。
赵砚每天天不亮就来浇水,指尖的伤口还没好,沾了水就疼,他却咧着嘴笑。这天刚蹲下身,就见巷口站着个穿蓝布衫的姑娘,手里提着个竹篮,篮里是刚蒸好的米糕,冒着热气。
“我叫周禾,老周家的。”姑娘把篮子递过来,“我爷让给你的,说……谢谢你护着碑。”
赵砚的脸“腾”地红了,手在衣角蹭了蹭才接过来,米糕的热气扑在脸上,暖得他鼻子发酸。他突然想起奶奶的话:“西城区的老周家,祖上和咱赵家是埋稻种的交情。”
周禾蹲在稻苗旁,指尖轻轻碰了碰叶尖:“这稻子长得真快,我爷说,当年两家人埋的稻种,就是这样‘你缠着我,我绕着你’地长。”
赵砚低头看她的手,纤细的指尖沾着点泥土,和自己满是伤口的手一比,突然往后缩了缩。周禾像没看见,从篮里掏出个布包:“给,这是止血的药膏,我爷配的,治荆棘刺特别灵。”
布包上绣着双生稻穗,针脚歪歪扭扭,一看就是新手绣的。赵砚捏着布包,突然说:“我……我帮你们修米铺的屋顶吧,昨儿看它漏雨了。”
周禾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我爷爬不动梯子。”
阳光穿过巷口的缝隙照下来,落在两株缠绕的稻苗上,赵砚突然觉得,这断落巷的风,好像没那么冷了。老周的米铺藏着个秘密——密室里不仅有赵苍的日记,还有个落满灰尘的木箱,里面是五十年前的“护诺战”遗物:半截生锈的长枪、染血的稻穗旗、还有封没寄出的信。
“这信是守诺派首领周明写的,没来得及送出去就牺牲了。”老周用布擦着木箱,声音发颤,“当年赵苍认定是周明故意不派兵,才让他儿子战死,可他不知道,周明是被叛徒截了信,带着亲兵往战场赶时,中了埋伏。”
楚棠展开信纸,上面的字迹被血渍晕开,却仍能看清:“苍兄,叛徒已除,吾带精锐驰援,望等吾……”
林砚突然指向信纸角落的火漆印——是朵稻穗纹,和赵砚玉佩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赵苍到死都带着这封信的拓片。”老周从箱底翻出块羊皮,上面是信的拓印,边角都磨破了,“他砍碑那天,把这个塞进了碑缝,说‘等周家后人看到,就知道我赵苍不是真要毁约’。”
正说着,巷口传来响动,赵砚背着工具箱站在门口,脸颊通红:“周爷爷,我来修屋顶。”身后跟着周禾,手里抱着卷新的茅草。
老周突然笑了:“好小子,还真来了。”
屋顶的月光特别亮,赵砚踩着梯子往上爬时,周禾在底下扶着梯子,时不时递块瓦片。赵砚低头看她,月光落在她仰起的脸上,像落了层霜,他突然说:“我奶说,当年我爷砍碑后,躲在这儿哭了整整一夜。”
周禾愣了愣,递瓦片的手顿了顿:“我爷说,他爷也在这儿哭了一夜,说‘对不起苍兄’。”
两人突然都没说话,只有瓦片碰撞的轻响。过了会儿,赵砚小声说:“我以前觉得盟约是骗人的,可……可看到碑上的字,突然觉得,那些偷偷刻字的人,比喊口号的人更信盟约。”
周禾仰头看他,月光在他脸上投下浅浅的阴影,她突然笑了:“我爷说,真的盟约,不在碑上,在心里。”
那天夜里,米铺的灯亮到很晚,赵砚帮着修好了屋顶,还和老周、林砚、楚棠一起,把赵苍的日记和周明的信抄了几十份,准备天亮后贴满守诺城。贴传单的那天,裂诺派和守诺派的人在盟约碑前吵了起来,吵到最凶时,赵砚突然爬上碑座,举起了那封染血的信。
“我爷不是要毁约!”他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他是恨叛徒,恨这不清不楚的死!”
人群突然安静下来,赵砚展开羊皮拓片,阳光照在“等吾”两个字上,刺得人眼睛发酸。老周颤巍巍地举起那半截长枪:“这是周明的枪,枪杆上刻着‘同生’,和赵苍的枪杆上的‘共死’,本是一对!”
周禾突然跑回米铺,抱来那面稻穗旗,抖落灰尘后,金黄的稻穗在风里舒展——那是两派当年共用的战旗,五十年了,颜色虽褪,穗尖的“永不背弃”四个字仍清晰可见。
“护诺战那天,这面旗被炮弹炸成了两半,周明和赵苍各捡了一半,都以为对方的丢了。”老周的眼泪掉在旗面上,“可他们到死都带着!”
裂诺派的人沉默了,守诺派的人也红了眼。赵砚突然跳下来,走到周禾身边,两人一起将两半旗帜拼在一起——断口严丝合缝,就像从来没分开过。
那天下午,守诺城的百姓自发聚到盟约碑前,有人带来新刻的稻穗木牌,有人捧着当年偷偷交换的信物,还有人唱起了五十年前的《守诺谣》。赵砚和周禾站在碑前,看着人们用布擦拭碑上的锈迹,露出底下密密麻麻的刻字,突然相视一笑。
楚棠碰了碰林砚的胳膊:“你看,稻苗都长高了。”
断诺巷的荆棘丛里,那两株缠绕的稻苗已经抽出了穗,嫩绿的穗尖在风里轻轻摇晃,像在说:约定这东西,只要有人惦记,就永远不会真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