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谣言!自损威名(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最新章节。

中军大帐。

帐外风声渐紧。

雪粒如针,拍打在帐幕之上,细碎而急,似要将那层厚帆布都刺穿。

帐内火光微暗,炭火燃得低沉,发出不时的“噼啪”声。

那声音在寂静里显得格外突兀,仿佛能一点一点击在人心上。

赵烈、梁桓、韩云仞、董延四人肃立。

他们谁都不敢先出声,只能垂着目光,看着脚下的地毯,任寒气顺着铠甲缝隙渗入骨中。

方才那场请退,震彻全营,情势之重,他们谁都没从中缓过神来。

如今这帐里只剩几人,却比刚才千军呼啸时更让人喘不过气。

因为萧宁的话,太出乎意料。

“朕问你,在朕来此之前,北境将士如何看朕?”

那句平平淡淡的询问,像一柄刀,轻轻地,却稳稳地插入他们心里。

一时间,谁都不敢动。

火光在他们脸上跳跃,映出一层冷汗。

连梁桓这样性子直爽的,也不敢抬头。

他知道,这个问题,没有安全的答案。

赵烈站在最前,背脊绷得笔直。

他喉结滚动,指节微微用力,似乎想抓住什么,却又无从着力。

“陛下此问……臣,不敢言。”

他低声道,声音发紧。

萧宁背着手,立在火盆前。

火光映在他衣襟下摆,烫出一道暗红。

他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但说无妨。”

那声音很轻,却不容拒绝。

帐中安静得只剩下炭火的爆裂声。

那一点火星跳起,落下,仿佛每一次都敲在几人心头。

梁桓偷偷抬头,看了萧宁一眼。

那目光温淡,甚至带着笑意,可那笑让他心底发寒。

因为越是平静,越显得深不可测。

赵烈的呼吸变得极慢。

他明白,逃不过了。

既然陛下要听,那就只能说。

他抱拳,沉声道:

“陛下既问,臣不敢欺。”

话到此处,他顿了顿,似在酝酿。

旁边几人皆绷紧了神经。

韩云仞甚至在心底暗暗祈祷,愿赵烈能稍稍婉转,莫要太直。

可赵烈并非圆滑之人。

他出身将门,说话素来实在。

他再三思量之后,仍旧选择了实言相告。

“在陛下亲至北境之前,臣等所闻,皆是……王爷往日之名。”

他抬起头,目光直视前方,语气平稳,却带着几分难掩的迟疑。

帐内的气息顿时更冷。

萧宁微微一笑:“说来听听。”

赵烈的心口像被什么压了一下。

他深吸一口气,低声开口——

“昔年,北境将士多言,王爷不通武事,不晓军阵。”

“每逢秋猎,只知豪奢张扬,设宴比鹰,斗犬为乐。”

“有一次御猎西苑,据说王爷放鹰逐鹿,反被鹿顶翻于地,笑者遍野。”

“那件事传到北境后,几乎成了军中笑柄。”

他稍作停顿,嗓音沙哑,继续往下说。

“还有人言,王爷贪饮无度,好聚宾朋,夜夜笙歌。”

“京师的金霞楼、梨园台,无不识陛下尊颜。”

“有老卒戏言,王爷在那处出入的次数,比上朝还勤。”

梁桓眉头微蹙,韩云仞脸色已微变。

赵烈仍旧咬牙往下——

“又有人传,王爷轻财好施,动辄撒金于街,以银铸碗,邀人斗酒。”

“有一次,京中雪夜,王爷醉行市口,遇流民而笑,掷金百两于地,言‘拾者为贵’。”

“此事传至军中,士卒讥讽,皆言王爷不知寒苦。”

“也有人说,王爷轻佻任性,曾为斗马,闹至宫门之外。”

“那一日,三王并辩,王爷高声失仪,被禁足十日。”

“自那之后,凡议王爷者,无不以‘纨绔’二字称之。”

帐中气氛愈发凝重。

赵烈的语气却更低沉,像每个字都带着重量。

“陛下登基之前,军中还传一言。”

“有人说,王爷幼年聪慧,却早弃学问,弃礼仪,唯好声色。”

“朝中老臣多叹,言‘昌南王若为天子,则大尧多灾’。”

“也有人暗言,先帝无嗣,传位于王爷,是天意弄人。”

“这话虽重,却确有其传。”

赵烈说到此处,额上已有冷汗渗出。

他顿了顿,抬袖抹去汗水,低声补道:

“臣当时亦闻此言,不敢驳,只觉惶然。”

“北境将士多半出身寒门,他们不识王爷,只听传闻。”

“有人戏言——若王爷真至北境,怕连马镫都不识。”

“还有人言——若他为帅,一日之内便亡。”

梁桓的手微微一抖。

这话已是彻骨之刺。

若再多说一句,便是亵上之罪。

可萧宁始终没出声。

他神情淡淡,眼神中不见半分波澜。

似乎这些话,与他全然无关。

赵烈的嗓子发紧,却还在继续。

“臣记得,当时有老校校尉言,‘北境男儿铁血,以血立名,王爷不过锦衣玉骨,不堪风雪。’”

“也有人说,王爷纵得天下,怕连刀都不敢提。”

“这些言语,虽粗鄙,却确是旧传。”

“更有人背后议论,王爷一生从未披甲,未亲临军阵,不识兵心。”

“有人还言,他少年纵逸,轻慢文士,轻慢庶族。”

“京师寒士皆怨,北境武人亦轻。”

“于是军中早有定论——王爷非能治军之主。”

这番话一层层叠加下来,犹如刀刀入骨。

梁桓、韩云仞、董延早已汗湿后背。

他们不敢阻,也不敢看萧宁的脸。

只有赵烈还直直地立着,嗓音低哑。

“直到陛下登基那一日,军中仍有流言。”

“有人说,大尧江山,自此恐不安。”

“亦有人私下叹——世间竟真有以‘纨绔登基’之事。”

最后一句说出,他再也说不下去。

喉咙干涩,胸口发紧。

帐中陷入一片死寂。

连那点火光都似黯了下去。

只听得风声,越吹越急,似在帐外咆哮。

梁桓偷偷看了萧宁一眼。

那一眼,就像看进了深渊。

天子的脸上仍带着淡淡的笑,却无半点情绪可辨。

他不怒,也不言。

只是看着赵烈,静静地,看得人心底发凉。

赵烈低下头,嗓音几乎听不见:“臣所言皆实,不敢妄增,不敢妄减。”

说完这句,整个人微微一颤。

帐中无人动。

风卷起火星,炭灰落在案角,发出细细的声响。

那声音,在此刻显得极长。

梁桓心头发紧,几乎要出声求饶。

可就在此时,萧宁忽然动了。

他抬起头,唇角微微弯起。

那笑意极淡,似云烟一缕。

“如此甚好。”

声音平缓,干净,没有怒意。

帐中几人齐齐一怔。

赵烈的心口一震,整个人怔在原地。

梁桓、韩云仞、董延也都面面相觑,满脸的不解与惶惑。

“如此甚好。”

这四个字落地极轻,却重得像石。

没有人明白陛下的意思。

他们都在想——那一堆讥讽、耻笑、污名,怎会被称作“甚好”?

火光轻跳。

无人敢问。

无人敢动。

帐内的空气,静得仿佛凝成冰。

只有那一点淡淡的笑,悬在萧宁唇角,不散,不冷,也不暖。

赵烈低下头,心跳如擂。

他听不懂,也不敢懂。

只觉得那四个字,回荡在脑海,越转越深。

梁桓抿着唇,暗暗呼吸,喉咙发涩。

韩云仞与董延皆垂首不语。

萧宁站在火前,负手而立。

那一点火光映在他身上,影子在地上铺得极长,稳如山。

没人再开口。

那笑、那四字,就这样悬在静寂之中。

——直到风声再起,撩动帘幕,吹得火焰微晃,仍无人敢发一语。

“如此甚好。”

这四个字,像一柄无声的印,深深地印在他们心底。

赵烈、梁桓、韩云仞、董延四人立于原地。

他们谁都没再开口,只是彼此对望了一眼。

那一刻,所有人都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同样的情绪——困惑,惊惶,甚至有些不安。

萧宁方才的那一句“如此甚好”,像是一块石头落进深潭,没有回声,却让整个水面都泛起了暗暗的涟漪。

几人心中惴惴,却又不敢擅自问。

火盆里的木炭燃得极稳,光线低沉,隐隐映出萧宁的侧影。

他立在那儿,神情淡淡,似乎对方才的对话早已抛诸脑后。

这种从容,让人心底越发发紧。

梁桓忍了又忍,终于上前一步,低声道:

“陛下……”

他停顿片刻,仔细斟酌着措辞。

“臣等愚钝,不敢妄言,但方才陛下所言‘如此甚好’,臣等……实在不解。”

萧宁转过头,神情不变,声音平平。

“不解何事?”

梁桓拱手,微微低首。

“臣不敢妄测圣意,只是……陛下方才听闻的那些言语,皆是无稽之谈,流言中伤。臣以为,陛下该怒,该辩。”

“然陛下不但无怒,反言甚好,臣愚昧,实不知其意。”

他说得极谨慎,字字试探。

赵烈、韩云仞、董延三人也都屏住呼吸。

他们心里想的,其实与梁桓无异。

那些流言,句句诛心,若传入寻常帝王之耳,早该震怒。

可萧宁却笑了。

那笑意淡得几乎让人不安。

帐中一时静得出奇。

火光微微一跳,映得萧宁的眉目忽明忽暗。

他似乎并未立刻答,而是伸手将火盆中的炭拨了拨。

“北境地接大疆。”

他终于开口,声音低缓。

“你们可知,这话意味着什么?”

赵烈下意识应道:“陛下之意,是边地形势险要,若北境不固,大尧之北门将为敌所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