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钟相杨幺】(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
这还只是正赋,不计苛捐杂税。</P>
“先生,劝谏官家真有用吗?”陈东看着抛荒的沃土,整个人变得无比茫然。</P>
其他学生,也都看向朱铭。</P>
朱铭斩钉截铁道:“我会让他听的,实在不听,另想法子。”</P>
来到湘阴城外,这里遍地乞丐,很多都是乡下逃来的农民,进城找不到活干只能行乞。</P>
朱铭花费两天时间,总算雇到船只,但仅能过洞庭湖坐到岳州。</P>
……</P>
洞庭湖西侧,鼎州武陵县有一大湖,通过沅水与洞庭湖相连。</P>
由于官府不断加税,商人钟相觉得生意难做。早在十多年前,他就在外地接触摩尼教,誊抄教义带回家乡,并且自己进行部分修改。</P>
此时此刻,数百人聚在钟家。</P>
“光明普遍皆清净,常乐寂灭无动诅。彼受欢乐无烦恼,若言有苦无是处……常受快乐光明中,若言有病无是处……如有得住彼国者,究竟普会无忧愁……”</P>
教徒们唱诵着经文,向往着没有苦难的光明国度。</P>
这玩意儿遍布南方,浙江称摩尼教,福建称明教,淮南称二桧子,江东称四果,江西称金刚禅。教众除了贫苦农民,还有胥吏、厢军、士子、土匪、戏子……三教九流,无所不包。</P>
钟相带着教徒唱完经文,开始宣讲教义:“这世间有万般法,分贫富贵贱的,就不是什么善法。若让我来行法,就当等贵贱、均贫富……”</P>
“入我教的,都是兄弟姊妹,一般平等无二。哪个做了官,也不能高高在上。哪个积了财,也要救济贫苦兄弟……”</P>
“若整个武陵县,百姓都入我教,保管让他田蚕兴旺、生理丰富……”</P>
“如今官府追缴免夫钱,咱与官府诉说过了,当官的同意少征一点。乡社里存的钱粮,肯定是不够的。我家愿拿出两百贯,帮助兄弟姊妹渡过难关。其余乡绅,我也会让他们接济一些,总不可能看着教中兄弟姊妹吃不着饭……”</P>
数百教众激动不已,齐刷刷跪地磕头:“多谢天大圣老爷开恩!”</P>
钟相微笑点头:“都站起来不用谢我。入教皆是兄弟,互助共济是应该的。”</P>
钟相已经传教十多年,方腊在他面前,也属于摩尼教后辈。</P>
他的信徒可不止这几百人,已经遍布武陵县,甚至在洞庭湖周边开了多个分坛。</P>
许多底层吏员也来入教,官府消息他随时能获得。</P>
士绅商贾都知道钟相的存在,甚至历任县官也明白,但根本不敢对钟相下手。特别是方腊起义之后,县官都吓傻了,只能假装看不到,祈求别在自己任期内造反。</P>
而表面上,钟相组建的只是互助会——乡社。</P>
农民随便交点钱粮就能入会,社内实行互助共济。遇到官府盘剥时,钟相负责去交涉,尽量让官吏少收点,然后拿出社内资金,帮助有困难的会员渡过难关。</P>
社内资金不够,就让有钱的会员捐赠一些,甚至还会找士绅商贾募捐。</P>
受钟相影响的乡村,百姓明显过得更好,倒是跟大明村有异曲同工之妙。</P>
待教徒散去,钟子昂低声禀报:“爹,刚收到消息,方腊部将方七佛,已在南边占据三州之地。”</P>
钟相说道:“暴宋气数未尽,方腊闹出恁大动静,一年半载也败亡了。咱们不能轻易发动,须得静观时局变化。你带着一些师兄弟,今年去岳州数县传教。官府横征暴敛,正是传教的大好时机。”</P>
钟子昂说:“孩儿明白。”</P>
钟相叮嘱道:“须得小心一些,莫要惊动官府,咱在岳州那边没有根基。”</P>
就在钟相**之地以东十余里,十四岁的杨太正在商船上做工。他还不叫杨幺,那是造反之后的外号。</P>
杨太读过两年私塾,家贫辍学,被父亲安排到商船上帮工。</P>
“免夫钱有着落了!”族兄杨钦欢喜跑来。</P>
他们两个年记虽小,但既然在商船打工,也得乖乖交钱才行。</P>
杨太问道:“哪来的钱?”</P>
杨钦说道:“自己出一些,社里帮一些,再跟官府谈谈就够了。”</P>
“真个有用啊?”杨太惊喜道。</P>
他们两兄弟,都是被父母拉着入教的,平时忙着干活也没听人**。</P>
经历此事,杨太对摩尼教有了认同感。</P>
当晚,他跟杨钦两兄弟,就摸黑下船去听坛主**。</P>
杨太毕竟读过两年书,听得各种教义,比寻常信众理解更深。他幻想着那个没有压迫和苦难的光明之国,回到船上彻夜不眠,翻来覆去怎也睡不着。</P>
均贫富,等贵贱,多好的日子啊!</P>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