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妈,尝尝卫华寄的花生(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年代华娱:开局和女儿国王拍电影》最新章节。

祖上是桐城派的有名人物,方珍不是朱晽,只关注艺术,文学上颇有见识。

阎刚出生陕省,是华国当下有名的文学评论家。

最关键他还是《华民文学》的编辑,在《燕京文学》写文章,显得有些特殊。

相关部门授意?

方珍想到这个可能,打起精神,仔细阅读。

是阎刚的风格,每句评论都能说到点子上,剖析合情合理。

不过……

涉及田地归个人承担,小说还是有很大风险啊!

“晽晽!”

她叹口气,提醒女儿:“哪怕上面有人下定论,这样做还是有些冒险。”

“你想在影视表演方面发展,少沾染模棱两可的问题。”

……

“又是这一套!”

朱晽愤然回屋。

这孩子!

方珍很生气,晚上吃饭时又想数落朱晽。

还好有朱云青在,他晚上回卧室安慰妻子:“晽晽也不小了,咱们该听听她的意见。”

“我也是鲁省的,高卫华小说里的事情,回去也有所耳闻。”

“或许晽晽说得对,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或许会耽误女儿的幸福。”

“至少这次是她选的,我们还是静观其变。”

“你越是跟她反着来,晽晽就越想证明自己。”

……

不得不说,朱云青同志是很讲理论的,方珍的气消掉大半。

“你就会宠着她!”

她瞪丈夫一眼,没再埋怨,但心里暗暗祈祷,最好高卫华考不上华戏。

过后一星期,方珍明面上不说,私下里照朱云青说的去做,没提高卫华。

效果很不错!

忙着准备高考的朱晽,见母亲不再针对高卫华,乐得好好学习,期待着九月份到来。

但来自杂志社的电话,打破朱晽家的‘平静’生活。

“读者给高卫华寄东西?”

朱晽觉得奇怪:“需要大麻袋?”

她没放在心上,挂掉家里的电话,翻出军绿布包,想着绝对够用。

但到了《燕京文学》杂志社,朱晽跟去杂物室,看完堆积的东西,顿时目瞪口呆。

花生!

红薯!

……

都是田地里的产物,用麻袋装的,少的也有半斤,多的有两三斤。

再看看挎着的军旅布包,朱晽对《燕京文学》的编辑章德凝苦笑道:“就算我能拿回去,家里也放不下啊!”

“是高卫华的读者寄来的?”

她再次确认。

章德凝也是个女同志,语调悠悠道:“我们杂志社可不敢弄错。”

“以前见过寄粮票和钱的,实物也不是没有。”

“但像高卫华同志这样品类众多,又无法安置的,实属难见,可见大家对他的欢迎。”

……

“交给你们分掉吧!”

朱晽稍稍思索,就有了决断:“我只拿走读者的回信,高卫华应该也能理解。”

“好吧!”

章德凝点点头。

高卫华拜托朱晽处置他稿子的所有相关事务,她自认听后者的。

再说花生、红薯这些东西再存放下去,的确有坏掉的可能,还是趁早处理掉。

“别的东西太重,你带点儿鲁省的花生吧。”

章德凝提醒朱晽。

“好!”

朱晽于是带着几十封信件和半军旅挎包花生回家。

“妈!”

看到方珍回来,她立即迎上去:“尝尝卫华寄来的花生。”

又是高卫华?

方珍同志头有点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