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纷争起,不惧挑战(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年代华娱:开局和女儿国王拍电影》最新章节。
朱晽拿出新买的《大众电影》,指着封底,向母亲提及高卫华的付出。
“爸!”
她看向朱云青:“高卫华是不是曾经拒绝我进剧组?”
“这个……”
朱云青瞥下老婆方珍,硬着头皮道:“是有!”
“他知道您是方教授吧?”
朱晽循循善诱:“如果他趋炎附势,就不会想着赶我走。”
她是知道‘有夫之妇’误会的,但父母两个不清楚,不介意拿‘误会’彰显高卫华的人品。
“他不能返城,我和父亲以为是高家有问题。”
“但事实上他是为了不让家里有负担,宁可留在丁子寨。”
“和这样的人做同学,我也能有所进步。”
……
方珍气得脸色铁青。
明着是说做同学,其实就是想嫁给人家。
她这个女儿不知羞啊!
朱云青见方珍脸阴得快要滴出水来,再见女儿表情绝决,心头一颤,急忙和稀泥。
“反正晽晽已经辞职,咱们就让她拼搏一把。”
他先安抚朱晽,再提醒方珍:“到时没有考上,就只能去燕影学院。”
“你?!”
方珍不情愿,想想事已至此,也只能由着朱晽的性子。
不过对高卫华,她是彻底无感。
“行!”
朱晽点点头,满脸坚定:“我会向你们两个证明的!”
她拿书去复习。
朱晽家因《大众电影》起纷争时,外界也在议论封底。
最先提出抗议的就是长影制片厂,他们这一期选送过《刑场上的婚礼》剧照,有很大可能做封底。
现在《喜盈门》截胡,厂长不至于亲自责问,导演却坐不住了。
这部电影是蔡圆圆、广布道尔基合作,他们打电话到编辑部,询问情况:“《刑场上的婚礼》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你们这样对待它,会让先辈蒙羞。”
义正词严,基调很高。
“下一期会安排。”
副主编崔博全不慌不忙,说出理由:“你们也知道去年《华民日报》那篇文章,提醒影视工作者要关注农村。”
“革命电影有很多,你们这部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你们有乡村题材的电影,我们也可以优先安排。”
“电影界的春天到了,更应该千花齐放。”
……
解释很充分,长影两位导演无法辩驳。
现在不同以往,电影也追求差异化,他们也是懂的。
“下一期会安排《刑场上的婚礼》。”
崔博全进一步提出改进方案:“到时你们的电影正好在上映,还能起到宣传作用。”
“好吧!”
两位导演只能接受现实。
《大众电影》编辑部在沪城,他们离得太远,鞭长莫及。
不就是乡村题材的电影吗?以后我们也拍。
两人向厂长汇报,长影制片厂开始关注《喜盈门》电影的情况,要看看反响。
电影还没上映,只能看《大众电影》读者的反馈。
“电影《喜盈门》?华国好儿媳?”
“农村生活有什么可拍的?”
“这个女演员是谁?长得倒是漂亮,不知道演得怎么样?”
“她在整理衣橱,后面坐床上的男演员是谁?”
……
众说纷纭,有感兴趣的,也有吐槽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长影制片厂没出头,却不妨碍其他‘正义使者’批评。
沪城的文汇报,就专门刊登了类似的文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