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再谒天祚帝(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风流大宋》最新章节。

天祚帝到来的排场,的确摆得与众不同。

车队最前面的仪仗马队足有千余骑,层层旗幡甚至遮蔽了所有的视线。随后的上百名号角手齐声吹动牛角号,低沉却悠长的声音仿佛能够震慑住所有人的心神。

再之后的便是全盔亮甲的宫卫骑兵,他们共分成四班,平时轮值,但在开拔出行时,才有如此大规模的共同行动。精亮的盔甲与精锐的武器在整齐的行动中,反复碰撞,发出了让人不寒而栗的阵阵金属声。

再后面,便是跟随着天祚帝进行捺钵的文武百官以及他们附属随从的队伍。根据萧奉先的安排,他们也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随行,同样也辅有规模庞大的旗幡开道,一波又一波,数以万计的人马车队便浩浩荡荡而来。

在到达捺钵营地之后,中心区域相对重要宏大的宫殿式帐篷,都是提前准备好了框架,现场准备已久的工匠们便开始一齐帮着从前来的运输马车上卸下各种帐篷毡布,迅速进行撑装布置,而其他区域的,便也只有车队里的随从人员自行操作。

很快,各式各样的不同帐篷便如雨后蘑菇一般,一座座地树立起来,一眼望不到边。干活的、安置的、巡察的、护卫的人流,却是乱中有序地流动着,仿佛是一夜之间,这里就出现了一座平地而起的城市。

如此这般的入营仪式,大约会花费整整大半天时间,却极其庄重地彰显出了大辽皇帝的巡察威严,令所有在场的部落首领、地方官员、还有前来朝拜应召属国使者望而生畏!

身为大辽皇帝,一直也十分关注南边大宋皇帝的诸多生活细节。之前的耶律洪基就十分仰慕宋仁宗,在自己的书房里常年挂着仁宗画像。同时,在他在位期间,曾十七次向宋朝索要医书、农书,还照搬颁行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而从仁宗赵祯开始,再到神宗赵顼、哲宗赵熙,这些宋朝皇帝,大多都以节俭着名。尤其是赵祯,他的衣物多为旧衣或修补过,寝具也长期不更换;而在他之后的神宗与哲宗,也是一直不喜奢侈、不扩建宫苑,更通过以身作则的制度设计约束官员与百姓的消费习惯。

这些传闻、轶事在传到大辽之后,虽然让习惯于凌驾于奴隶平民之上的贵族与皇帝深深不解,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辽皇宫里的习惯。

不过,自从赵佶继位之后,一切便就改变了。

这位大宋新官家,因为有了父兄几十年的变法财富积累,又得益于大宋四境的总体安定甚至目前对西夏的压倒性优势,更有着佞臣蔡京抛出的“豫大丰亨”的理论支持,在两国使臣来往中,在热情分享自己热衷的书画艺术同时,也将自己奢靡讲究的生活习气夹杂其中。

同龄的天祚帝在开眼的同时,更是看得心动不已。同样,在他的身边,也有着如蔡京一般的人物——萧奉先,他不仅完全理解并奉迎着天祚帝的性子,而利用他与秦刚合作海贸生意的便利,先是不断进贡一些南方的稀罕玩意,转而从皇帝手里换取到相应的授权,再为自己换取更大的收益。

大辽虽然一直保持着自己马上治天下的统治特色,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了许多粗放豪爽的草原习惯。但是来自大宋的各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生活方式,却一直都是契丹贵族与皇族高度向往并追求的。尤其是现在的天祚帝,每一个去过大宋的使者,回来后都需要专门向他仔细汇报一下在对方的京城、皇宫等地所看到的一切东西及其细节。

所以有人说,契丹人的汉化很奇怪,耶律洪基就算十分重视学习大宋科举,还亲自提倡研究儒学经典,但他却从来没录取过一个汉人状元,说明他们的这种汉化仍然是建立在要让自己的统治更稳固的基础上。同样,赵佶的各种对于文化艺术的高度追求,落在天祚帝眼中的,也只有奢靡与享受的东西。

在宫卫铁骑的护拥之下,天祚帝的御辇终于出现了,这辆御辇,便就是在萧奉先的主持下,对于大宋皇帝所推行的五辂改制的一种跟风式模仿。

五辂,源于《周礼》,是中国古代帝王专属的五种礼制车辆,即从玉辂、金辂、象辂、革辂到木辂,并贯穿于历代王朝礼仪体系。宋初的各位皇帝奉行节俭主义,直到神宗皇帝,以祥定礼文、锐意稽古为目标,开始制定包括“祭祀、车驾、服装”在内的礼乐制度。最初的辇辂,循唐制是重点,制造成本也以合理为标准。

但是到了才华横溢的赵佶上位,他决心要在这方面好好地将父亲的遗愿发扬光大。在他亲自指导修改后的玉辂面世时,就曾好好地在大辽使者面前炫耀了一番:

赵佶的这次修改,议礼局虽只说了“箱上平盘、黄屋以下皆如旧”一句,实际上却是令玉辂如脱胎换骨一般,大不一样:

玉辂的平盘,从原先的黄褥,改成了平盘上布红罗绣云龙褥,曲几、扶几,上下设银螭首二十四,之前车厢的青绣门帘,被改成了红锦帜龙凤门帘,整体来说,这次改造后的玉辂车辆的质感和色彩完全提升起来,显得极为奢华霸气!

关键这些辇辂除了外表的豪华之外,还有车上各种高级材料的装饰,如翟羽、幰衣、丝络、夹幔等等,以及纱窗、虚匮、香炉、香宝,画梯、推竿等等。也亏得辽国的使者知道他们皇帝眼下的心思,想法子贿赂了大宋议礼局,终于讨来了五辂的图样复本。

大辽也不缺工匠,有了图样,就能仿造。于是,天祚帝也能用上了豪华霸气的御辇。

萧奉先为了真正地提升天祚帝的在出行过程中的舒适感受,除了效仿大宋的宫廷文化,改造引入各种精美生活用具之外,还大幅度地增加宫帐内外宫女侍从的数量。

如此一来,天祚帝在捺钵营中的生活体验自然是显着提升。虽然因此带来各项开支与花销的大范围上升,但是萧奉先同样会用大宋宰相蔡京劝赵佶的那套理论来说服天祚帝:“陛下贵为北方天下之主,这些一点点花销根本就不值得计算,否则又怎么能对衬得了陛下今天的威名呢?”

而且,对于大辽原本进行四时捺钵的本意,萧奉先更进一步地说:“捺钵本就是为了震慑四方,只有看见大辽皇帝如此威风与豪华的排场,前来朝拜的属国及部落代表才会真正地产生出敬畏之心!”

于是,天祚帝深以为然,并赞赏萧奉先实在是他执政的肱股之臣、治世的不二之才。

谁又能知道,得到皇帝信任的萧奉先,便由此带着各级属下,开始横征暴敛、肆意索要、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既赚足了个人的好处,又蓄养起了一大批跟着他卖命的党羽手下。用心地在皇帝的周围织起了一张旁人极难接触并进入的大网。

在这张大网之中,皇帝能看到的,都是他想让皇帝看到;皇帝能听到的,依旧还是他希望让皇帝所听到的。

而在今天,萧奉先还特意换下了御辇原先的车夫,却是由他亲自为天祚帝执缰。

因为今天皇帝驾临捺钵营,特意在捺钵营地的入口处恭迎的人,包括有每年到此时都必须赶来的长春州以及东京道等地的主要官员,还有东部的完颜部、黄龙府部、达卢古部的女真首领,北部的室韦人部落首领;除此之外,今年高丽国因为是新国王继位后第一年,还特意派遣了特使来到这里进行特别朝贡。

萧奉先作为先期到达这里准备的大臣,自然对此十分熟悉,便由他站在御辇前,一边行进,一边指着道路两边纷纷行礼的众人向天祚帝介绍。

“陛下,前面跪着的那位汉将,便就是此次春捺钵专门负责外围守卫的东北路统军使徐三,他也是微臣一直向陛下推荐过的不可多得之才!”当御辇行进到秦刚面前的时候,萧奉先恰到好处地特意推荐道。

“徐三?朕对此人似乎还有点印象。”天祚帝微微地点点头,“可是混同郡王西征时提拔推荐过的那个汉人?”

“正是!臣在东京道与他共事,知其虽为武将但却颇具文才,此次陛下提议要在头鱼宴上办一场诗会,臣就想起了他。”萧奉先知道如何能在三言两语间让皇帝对他的推荐产生兴趣。

果然,天祚帝微微抬了一下身子,侧身又看了看已经走过的车后,便道:“听得国舅的话,朕倒有点兴趣,等会儿省方殿好了后,你就去把他叫来,正好朕要对明天参加诗会的人有点交待。”

萧奉先大喜,没想到自己原先只是想得到皇帝首肯,让秦刚可以参加头鱼宴上诗会,却没想到皇帝还同意提前见他。

萧奉先便招手叫过随从,让他赶紧去通知秦刚,立即准备见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