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再赴会稽,谋划军队(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晋末:从代晋开始》最新章节。
最后,他单独拉过刘穆之。
“这是刘道和,刘穆之,可为内政辅佐大才。”
蒯恩几人一惊。
他们是最近才接触刘穆之的,只是感觉公子特别重视此人,连乘坐马车都拉着他一起。
未曾想,居然能得到公子如此高评价。
看着其貌不扬的刘穆之,谢肇也有些诧异。
内政辅佐大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以州刺史的内政佐官——别驾从事史来说,有“总理众务,职权甚重,当刺史之半”的评价。
不过,三弟精明、聪慧,想来这刘穆之是有真本事。
“见过二位公子。”刘穆之拱手一揖。
谢肇大笑夸赞道:“哈哈哈,恭喜三弟觅得如此良才大将。”
随后,他拉着谢混:“走,快随我进府,父亲已等候多时。”
来到门外,谢肇又指了指屋内,悄声道:“三弟,父亲正在气头上,你待会儿态度好点。”
谢混心领神会。
知道是对他在建康的所作所为不满。
跟着进入郡府,便见谢琰板着脸坐于主位,自顾自喝茶,连看都没看他一眼。
谢混微微一笑,拱手作揖,语气恭敬:“混,拜见父亲。数月未见,父亲却显得愈发年轻。”
谢琰今年已四十有八,鬓角也开始斑白,近日里因忧心孙恩贼寇,其实有些心力憔悴。
在此之前,他根本不把孙恩放在眼里,甚至曾言孙恩为区区小贼。
有这改变,只因谢混那句“养寇自重”。
重了,怕打死。
轻了,怕翻车。
不痛不痒吧,又怕被有心人察觉。
这是一件很费心力的事。
因此,才会把谢混从京师招来。
此时听到这般违心的恭维,谢琰没好气道:“为父业已心焦力竭,白发丛生,休得胡语。”
“谁说的,父亲老当益壮,有千里之志...”
“停停停!”
谢琰制止谢混的马屁,他只是一时气恼想不通,并非真生气。
“这些就是你寻得人?”
“正是...”
谢混又将刘穆之等人,一一介绍。
谢琰听后,兴致缺缺。
见状,谢混让几人先行离开,又挥退了一众小吏,堂中仅剩父子四人。
“父亲,我知道您对孩儿做法,心存疑惑。且听我逐一道来。”
“我选择于朝外起家,是为积累军功。”
“大晋偏安一隅,但近年来内乱不断,京师首当其冲,为是非之地;而今元显集权一身,诸臣皆附,威加内外。”
“我若留京,归于其西府麾下,风险弥盛;出任朝中,又职低权微,于谢氏无甚大用。还不如就在这三吴,既远离是非,亦能效仿叔玄,以武职功勋傍身。”
“而后,或立褚州,或立朝堂,全凭我心。”
谢玄当初便是以勋功立身。
先以桓温掾属起家,又辗转桓豁司马,再组建北府军抵御前秦,最后于淝水之战,率军充当先锋,败苻坚名震江左。
可惜年仅四十六,便英年早逝。
谢混便是要效仿谢玄,走武勋之路。
还是太祖那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若他现在手里有两万军队,搭配火药,马上就敢冲到建康,挟天子以令诸侯。
再挑翻桓玄,拳打刘牢之,改朝换代。
听完后,谢琰沉默不语。
谢混的想法,他之前揣摩过,也大致猜得出。
按他对谢氏的设想,是依照此前两父子定下的——“朝中与州郡,守望相助”,他自己坐镇三吴,再在京师立一个有话语权的人。
这个人选,没人比幼子更合适。
但现在看来,倒是他一厢情愿了。
任凭如何巧舌辩解,他还是看的出,谢混是不愿待在朝中,费时磨资历。
儿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这做父亲的,也能理解。
良久后。
“益寿,功勋之路可不好走。”
谢琰还是想提醒幼子,走上这条路,要有心理准备。
“父亲放心,孩儿知晓。”
谢混见谢琰松口,当即应道。
谢琰微微颔首,不好再说什么,旋即又看向谢肇、谢峻。
“你们谁回京师?”
他这一脉承袭父亲谢安,亲兄谢瑶已过逝,两侄谢澹、谢璞,一个居于姑孰,一个在东阳当太守,都远离京师。
既然谢混不愿去朝中,总要有人去,不然,别人会笑话父亲谢安后继无人,只能在长子、次子中间选了。
谢肇与谢峻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谢肇主动站出来。
“我去吧,二弟性率直,不适合朝中尔虞我诈。”
谢琰点头同意,长子去还能应付,次子,估计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
这个事敲定,也就没必要再询问结交寒庶的缘由。
刚才他也留意过,那蒯恩几人,明显是武将之姿。
功勋路,手下没武将怎么行?
这也就说得通了。
成名将帅皆有人主,谢混的资历不足以招揽,只能自己寻人培养。
自行脑补完,谢琰询问:“那孙恩你要如何做,月前探子察觉,海上有异动,恐此寇又在谋划什么。”
谢混听后并未答话,而是起身来到堂外,左右查看一眼,回屋反手再将门关上。
谢琰三人见状,一脸严肃,意识到接下来的话,相当重要。
说计划之前,谢混有言在先:“两位兄长,此事机密,万不能泄露丝毫。”
父子四人是一根线上的蚂蚱,他并非担心二人跑去告密,而是谨防两人无心之举,或口不择言,坏了大事。
“三弟放心,我们定会烂于胸中。”
“对,你就放心吧。”
谢肇、谢峻相继保证。
谢混相信经过这番提醒,两人知道好歹。
接着,压低声音道:“目前来看,父亲手中军队,是以镇压贼寇名义,从州郡县各世家大族征召而来。”
“故而,您先要取得这些地方大族认同,定期安抚慰问,加深联系,最好从中培养一批支持您的人。对将士们,也要体恤。”
谢琰立刻辩驳:“此事应当无需在意,为父声望足以号令这些人。”
他对麾下将士态度一直很恶劣,也就是现在要谋划三吴,才有所收敛,但也有限。
谢混摇头:“倘若朝廷一道诏令下来,要调走您,没有这些士族、将士支持,您只能将三吴拱手让人。”
谢琰沉思片刻后,不得不点头认同。
他不是在这里晃一圈就走。
想扎根这里,避免被夺权,当地士族及军中将士支持,确实很关键。
为了族基,只能与这些人虚以逶迤一番。
“其次,我们要组建自己的军队,类似北府兵!”
谢琰闻言,断然否定:“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