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养寇自重,奉旨成婚(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晋末:从代晋开始》最新章节。

最后这句,她声音有些发抖。

司马文露察觉到异样,伸手握住王神爱垂落在她肩上的柔夷。

她明白家嫂的苦。

因为,她的皇兄是个傻子。

子孙?

奢望罢了。

...

农历五月二十,天德合吉,宜嫁娶。

乌衣巷人山人海。

达官显贵们逢人便作揖问好,一派喜气洋洋。

红色囍字灯笼高挂房门、檐角,囍字剪纸贴满门窗,整个谢氏宅院一片大红。

绢匹、酒黍稷稻米面等贺礼,堆砌院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晋陵公主,孝武帝之女,仪态万方,德容兼备。与谢氏谢混为天造地设...二人宜相敬如宾,夫唱妇随,家道和顺,子孙满堂...布告中外,咸使闻之。”

中常侍太监以鸭公嗓音,宣读完圣旨。

宅院又开始热闹非凡。

奴仆们忙前忙后,不断传菜递酒。

谢灵运、谢晦、谢瞻等一众小辈,在人群中穿梭打闹。

“这谢氏当真富奢,你看那庭前五尺高的火树银花珊瑚树,还有那金丝楠木案牍。啧啧,真气派。”宾客满座的大堂内,有人评价。

“不止呢,那几尊细腻似玉的莲花瓣纹瓷器,知道是啥不?越窑青瓷!”有懂行的接话。

“今日谢混迎娶晋陵公主,谢氏与皇室又紧密咯。”

“可不是,谢氏借此机会,说不定便重回高位。”

“哼!幼稚。只是先帝之女,作用不大,况且桓氏那边形势复杂,不好说啊。”

“慎言!”

众生百态...

身着新郎服的谢混,牵着红布盖头的司马文露,进入大堂过礼。

同牢共食...

合卺饮漱...

摘缨结发...

待谢混与司马文露礼成后,主位上的谢琰、司马道子,皆面露笑容。

“哈哈哈,谢大人,文露就交到谢混手中了。”司马道子清冷的声音,响彻大堂。

谢琰拱手笑道:“殿下安心,我儿自当相敬有加,断然不会让公主受了委屈。”

司马文露被搀扶离开,谢混上前。

旁边的司马元显,笑眯眯看着他,说话老气横秋:“文露是我皇室公主,你若不加以善待,我可不答应。”

即便他已把控朝政,在这注重尊卑长幼的场合,难免会感到被怠慢。见新郎官过来,自然要显示一下存在感。

“对,我们也不会答应。”

司马德文、司马尚之、司马休之等人,随声附和。

几人如今仰仗司马元显,肯定得为他捧场。

谢混微微一笑,拱手左右礼了一圈,平静开口:“诸位放心,混定会呵护备至。”

“会稽王,我先与益寿去敬酒,先失陪了。”谢琰适时说道。

随后,谢混跟着谢琰逐一认识了当朝显贵。

琅琊王氏的王谧、王诞,太原王氏的王愉、王恺,尚书左仆射王雅,领军将军孔安国、护军将军兼国子博士车胤等等。

此外,桓氏也有人来,中护军桓脩、司徒左长史桓石生、辅国将军桓谦。

这些人中,谢混尤其注意那王谧。

这可是从司马皇室跳槽到桓玄,从桓玄跳槽到刘裕,非但不被清算,还被重用的牛人。

后面桓玄兵临建康时,这王谧已位列侍中重职,被司马元显派去江陵安抚桓玄,桓玄以礼相待,两人相谈甚欢。

到桓玄接受禅位,王谧亲自主持禅位仪式,解下司马德宗的玉玺绶带,后被任命为中书令。

及至刘裕赶走桓玄,准备清算时,众人都说王谧当诛,是刘裕亲自出面保下他,并专门派人去把他追回来,并任命他为侍中、司徒等职。

堪称东晋第一墙头草兼幸运儿。

之所以如此好命,一来他出自琅琊王氏,二来他曾有恩于落魄的刘裕,为其还过赌债。

以区区黄白之物,换来全家性命和荣华富贵,一本万利已不足以形容。

不过,因积年旧怨的原因,琅琊王氏如今的扛鼎人王珣没来。

...

翌日一早。

谢混醒后,头痛欲裂。

昨日宾客们轮番向他敬酒,到中途他就不省人事了。

尽管此时酒水多为谷物发酵酿造,度数很低,但架不住实在喝得太多。

“夫君...”

旁边传来轻唤。

谢混一震,这才想起,自己已经是有家室的人。

转过头一看,随即愣住。

司马文露头上红盖头都没取下来,身上也依旧穿着新娘服。

喝酒误事啊!

春宵一刻值千金,昨晚自己居然是在宿醉中度过。

还怠慢佳人,让她坐了一夜。

可真不是东西。

连忙取来喜秤,为司马文露掀起盖头。

一张含羞带怯的脸庞,呈现在眼前。

谢混看得有些痴迷。

司马文露悄悄打量谢混,见他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顿时害羞低下头,两只耳尖发红,脸颊亦如晚霞般,绯红如火。

“文露,你真美...”

谢混喃喃道。

旋即不等司马文露有所反应,便印了上去...

正是。

停车坐爱枫林晚。

一树梨花压海棠。

...

婚后生活是枯燥的,乏味的。

数日后。

谢混从宅院出来,路过朱雀桥时,忍不住扶了扶腰。

谢琰、谢肇、谢峻三人,两日前便赶回去会稽。

如今只有他和司马文露在谢氏宅院中,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如此虚弱。

得强身健体,不然以后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咋整。

断然不能便宜了他人。

“公子,我们去哪?”管事刘忠询问。

他眼中含笑,公子到底是初尝肉味,还不知道节制。

“先去琅琊郡看看。”谢混开口道。

去哪?

当然是去募集班底。

第一个就是那刘穆之。

然后。

钢铁猛男——蒯恩。

尽忠职守——刘钟。

挑粪公侯——到彦之。

一己之力对抗半个北魏——毛德祖。

以及檀道济、王镇恶等人。

不过以上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及刘穆之重要。

倒不是非他不可,似徐道覆之类的也可作备选。

只是这种内政能力堪比王猛的大才,决计不能留给旁人,尤其是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