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一十一章 四帝齐聚(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青葫剑仙》最新章节。

只见蔚蓝神光铺天盖地,一道恢弘身影踏浪而至。

来人身着深蓝龙纹帝袍,头戴十二旒冠冕,面容俊伟,额生一对晶莹龙角,周身隐有波涛环绕,眸光开阖间,似有四海翻腾之象。

正是统御无尽海疆的龙帝!

“玄帝相邀,岂能不来?”龙帝声若洪钟,落于南方王座。

坐下瞬间,空中水汽氤氲,仿佛有无形海渊降临!

水族群妖纷纷下拜:“参见陛下!”

“起来吧。”

龙帝只随意一摆手,漫天水汽便悄然平复,仿佛方才的浩瀚海渊只是幻影。

几乎同时,西方天际传来清越鸣响,万千翎羽凭空浮现。

一道纯白流光破开云层,所过之处雪花纷扬,流云自成阶梯。

来人身姿挺拔,白衣胜雪,面容俊逸出尘,双眸锐利如鹰,周身缭绕着若有若无的流风。

正是高居澄空大陆的白帝。

他并未显化万丈法身,亦无显赫异象,只踏着漫天飞雪而来,无声无息地落在西方王座上。

飞禽各族齐齐俯首,竟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唯有敬畏。

此时,三位妖帝已然落座,无形的威压交织,偌大的会场落针可闻。

所有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东方。

那里,青帝的王座依旧空悬,萦绕着生生不息的乙木清气。

玄帝眸光微动,似要开口。

就在此时,东方天际,忽有一抹青色悄然晕染。

没有风云变色,没有万灵咆哮,只有一缕若有若无的草木清香随风飘至。

一道风姿绰约的女子身影自虚无中迈步而出。

她青丝如瀑,直垂至腰际,仅以一根青藤松松束着,面上罩着一层轻薄白纱,令人无法窥探真容,唯有一双眸子显露在外。

然而,正是这双眼眸,让所有人都感到心悸。

左眼澄澈如初生碧潭,右眼深邃若万古玄冰,一生一灭,一荣一枯,两种截然相反的道韵,却在她眼中完美交融,演化着天地间最本源的生命轮转。

青帝步履轻盈,踏空而行,脚下有点点青翠光芽萌发生长,托举其足,旋即又凋零消散,归于虚无。

不过三步,她便已端坐于东方王座上。

“路途耽搁,让诸位久候了。”

青帝缓缓开口,声音透过轻纱传来,温润平和,如春泉漱玉,悄然化开了场间那令人窒息的凝重威压。

木族修士激动万分,纷纷拜倒,却不敢高呼,只怕惊扰了那份独特的宁静。

就在此时,半空中忽有异象显现。

只见苍穹之上,万千兽魂虚影齐齐仰首,发出无声咆哮,暗红天幕中现出一轮血色日晷,晷针投影不偏不倚,正落在午时之位。

玄帝身旁虚空微动。

一位身着暗金甲胄、面容古朴的妖圣显出身形。

此人额生三目,居中一目紧闭,周身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凶戾之气,正是玄帝座下第一战将“屠灵”。

“陛下,时辰已到。”屠灵圣尊声音低沉。

玄帝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全场,缓缓开口:“万妖大会,乃我妖族千年盛事。”

他的声音不高,却如古钟长鸣,传遍四方:“今日,白帝、龙帝赏脸亲临,朕心甚慰。尤其是青帝……”

玄帝目光转向东方王座,语气平和:“当年你我之间,曾有些许不快。然时过境迁,皆为往事。如今妖族势微,正当同心协力,共渡难关。朕此番特意相请,便是欲与道友冰释前嫌,化解昔日误会。”

话音落下,全场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

许多年轻妖修面露茫然,而一些资历极深、知晓上古秘闻的各族长老与妖圣,则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目光复杂地投向东方王座上的那道身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数十万年前那场震动整个妖族的圣地之战,虽被时光尘封,却从未被真正遗忘。

玄、龙、白三帝联手杀至木族圣地,欲镇压现任青帝,夺得《青帝灵感经》,却因圣地遗留的古老传承最终铩羽而归……

从那以后,木族与另外三族几乎水火不容,青帝也再没有离开过木族圣地。

没想到,今时今日,青帝的身影居然会出现在万妖大会上!

无数道目光看向了东方的王座,虽不敢直视帝容,却也心存好奇,等待着青帝的回答。

片刻后,温润平和的声音从王座上传来,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玄帝言重了。草木枯荣,本是天地循环;昔日风雨,亦为过往云烟。朕此番前来,是为见证妖族新一代的英杰崛起,共商未来。前尘旧事,既已归于尘土,便让它随风散去即可。”

此言一出,场中凝滞的气氛仿佛冰雪消融,那无形的压力骤然减轻了许多。

玄帝闻言,哈哈大笑,声震四野:“好!好一个‘随风散去’!青帝胸襟,令人佩服!”

他笑声洪亮,带着几分毫不掩饰的赞许,仿佛真为这冰释前嫌而欣喜。

龙帝与白帝端坐于王座之上,眸光微动,似有暗流掠过深潭,但终究未曾开口,只保持了沉默,任由玄帝的笑声在广场上回荡。

片刻过后,玄帝笑声渐歇,目光扫过下方万千妖修,朗声道:“既如此,本帝宣布:万妖大会就此开始!”

他侧首示意,身旁的屠灵圣尊当即上前一步,额间竖目虽未睁开,却自有凛冽威压倾泻而下,笼罩全场。

“大会规则如下——”

屠灵声如金铁交鸣,清晰地传遍每个角落:“场中十座擂台,参会者可任选其一登台。一旦选定,便不得更改。”

他抬手指向空中那十座暗金擂台,继续道:“采用守擂制,登台者须连续接受挑战,直至无人敢战为止。最终,十座擂台各决出一位优胜者,再由这十人做最后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