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洪武帝又见建文帝,文武首战御书房(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最新章节。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已经完成验收的林昊,也来到了朱元璋所在的舷窗之内。

以灵魂状态存在于此的朱元璋,只看见林昊拿出一块圆形的透明琉璃,直接就按在了这圆形的舷窗之内。

他看着这块形如眼睛,且甚是厚重圆形琉璃,当即就面露明显的惊骇之色。

“他的琉璃制造工艺,不就是造个可以卖大钱的奢侈摆件和镜子吗?”

“现在就可以用在战舰上了?”

“他不怕海风吹破了琉璃?”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林昊就又让人扛走了这块形如眼睛的透明琉璃。

紧接着,林昊就看着孝陵宝顶的方向,似有埋怨的说道:“要不是你耽误了我好几年。”

“这东西就真的能全面上舰了!”

“届时,不论风雨多大,都可以敌人是瞎子,我不是瞎子。”

“就是因为你耽误了我好几年,才让这东西只能在关键观察窗加以安装。”

“没有办法,这东西的工艺难度太大,还不能量产。”

“而且,密封胶的问题,也还是个大问题!”

“要是再有个十年八年的,我准能攻克这些难题!”

林昊话音一落,眼里的埋怨之色,虽然有所锐减,但也还是有那么点‘意犹未尽’的意思。

片刻之后,林昊就果断转身道:“走,我们去其他的战舰看看。”

朱元璋看着林昊带领一众工匠师傅远去,当即就松了好大一口气。

“咱就知道,咱即便是老了,也不是个傻子。”

“即便是被你所骗,即便是后知后觉,也总会想办法阻碍你的进步。”

“真让你节约了这十年八年的时间,咱家大孙,可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想到这里,他又果断转身,看向孝陵宝顶之下的应天皇城。

“咱的大孙啊!”

“你到底有没有发现,你这快要原形毕露的师父的狐狸尾巴啊!”

也就在朱元璋的目光,尽可能的聚焦于皇宫御书房方向之时,他就又突然眼前一黑。

等他再次恢复意识之时,他就看到了非常熟悉的一幕。

他的头顶之上,是象征着最高权柄的盘龙金顶。

而这盘龙金顶之下,则是那高高在上的龙案和龙椅。

龙椅与龙案之下,则是分列两边的六把交椅。

如果需要的话,这六把交椅之上,就会满座皇帝的六个近臣。

按照规制,皇帝的六个近臣,必须是三文与三武。

有文有武,文武相当,文武并行,文武对立,才是一个王朝长治久安之根本。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当即就想到了李善长和徐达分坐两边,相得益彰的场景。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他的洪武六年,依然存在。

不过就是李善长换成胡惟庸而已!

可他也不知道怎么的,他这个眼睛一闭,就来到建文二年初的‘魂’,却觉得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那种忍不住的回忆,突然就涌上了他的心头。

不等朱元璋开始追忆,他就看到了熟悉的脸庞。

从外面打开房门的人,正是常侍太监王升。

此刻的王升,早已不再是他身边那个,年轻谨慎的小太监,早已成为了两鬓花白的总管大太监。

王升开门之后,依旧是自然的站在门外右侧随侍。

紧接着,身穿常服式龙袍的朱允炆,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对于他这个来自洪武六年的魂来说,距离上次见朱允炆,其实并不久远。

可他就是觉得,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自以为的’宝贝大孙了。

建文元年距离建文二年初,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而已。

所以朱允炆的样貌,也并没有什么转变,依旧是个连胡子都没留的年轻人。

可他对朱元璋来说,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洪武三十一年末,乃至是建文元年上旬的朱允炆,还是一个披着龙袍,也欠缺龙威的‘小龙’。

他经过林昊一年的磨练之后,在建文元年后期,也就是在他离开之时,已经初具龙威。

可现在的朱允炆,却已经有了真龙天子的气象。

如果非要拿什么来打比喻的话,那就是初登大宝的朱允炆,就是一个还未亲政的弱君。

可是现在,他已经有了‘一言九鼎’的底气。

“可是,他哪来的底气呢?”

“大明的军政大权,不都在他林昊的手里吗?”

“难道......”

朱元璋想到这里,突然就想到了,现在只醉心造船,只一心和造船师傅们打交道的林昊。

“难道,他还政于允炆了?”

朱元璋刚想到这里,就再次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如果他林昊造那么多海船,是为了打完倭国,再回来索要皇权的话,就不会还政于朱允炆。

可如果他没有还政于朱允炆,他朱允炆的气质,又哪里有这么大的变化?

在朱元璋看来,什么都可以演,唯独这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底气’,是无论如何也演不出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原因无他,

只因为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底气’,本就源于绝对的‘实力’!

想到这里,朱允炆就带头走进了御书房。

而跟在他身后的六个人,朱元璋也全都认识。

追随在右后方的,分别是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

而追随在左后方的,则分别是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以及开国公常升。

朱元璋虽然认出了常升,但他却并不知道常升这个常遇春的次子,也已经有了国公的爵位。

“怎么回事?”

“这第三把武勋的交椅,不该是遇春的长子,郑国公常茂的吗?”

“怎么会是常升呢?”

不等朱元璋想明白这个问题,朱允炆就坐上了龙椅。

“六位爱卿,新年开国,国家也当有新的迹象,新的规划。”

“你们都是国家的文武肱骨,说说看,你们都有什么想法。”

朱允炆话音一落,对立而坐的三文三武,就都看向了彼此。

终于,黄子澄率先开了口。

朱元璋看着正要开口的黄子澄,当即就不满意了。

“咱大明以武立国,什么时候轮到文官先开口了?”

可黄子澄接下来的话,又让朱元璋面露满意之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