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得寸进尺(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尉迟家的傻儿子》最新章节。

几天的假期,尉迟宝琪几乎每天都是醉醺醺的被护卫搀扶回来的。过了正月初五,尉迟宝琪逃一般的返回了骊山。

尉迟宝琪休息了几天,然后走进了砖厂。在砖厂待到了中午,尉迟宝琪一起和窑工,蹲在工地上,吃起了午饭。

“家主,您不应该回去吃吗?”

尉迟宝琪抬头,看着走来的吴大壮,笑着对他说:“大壮,你阿耶这些天累坏了吧?”吴大壮,就是吴庄村里正吴老憨的儿子。尉迟宝琪第一次去吴庄村,就是他敲锣,集合的村民。

吴大壮憨厚的朝尉迟宝琪笑了笑,“家主。阿耶现在每天用不完的力气。去年丰收,今年又碰上开窑的好事,烧砖这些天吴庄村每家都需要给窑工做饭,各家也没亏待我们窑工,每天都能吃饱,一天还有一顿肉菜。现在,都有很多旁边的村子,想将女儿嫁到咱吴庄村嘞。”

“好,大壮也该娶媳妇了呀。”

尉迟宝琪这话说完,旁边的窑工就跟着起哄起来,“大壮,想媳妇了?”

“大壮,我家姑娘就不错。”

“大壮,我舅舅家的姑娘跟你正合适。”

……

尉迟宝琪乐呵呵的吃完饭,他正准备去看火门的时候,里正吴老憨端着饭碗,走了过来。

“家主。小老儿在这有利了。”说着吴老憨便准备行礼。

尉迟宝琪赶忙扶了一把,“行了,赶紧吃饭吧。”

吴老憨反而放下了碗,“家主,马上二月了,要农忙犁地了,但砖窑又离不开人……”

“行了,先吃你的饭,我一会儿将各家管家叫过来,把这事处理了。”

下午,各家嫡子带着管家到了砖厂。尉迟宝琪将吴老憨的担忧说来后,就斩钉截铁的说道:“农忙绝对不能耽误。摔砖和装窑的时候,窑工全部过来;踩泥浆、晾砖、烧砖看火的时候,各家将窑工分成三队,留一队在砖厂,剩余两队回去农忙,五天一轮转。”

“这是我想出的办法,你们有办法,也提出来。大家商量商量。”

众人七嘴八舌商量了一阵,最后发现,还是尉迟宝琪的办法好使。这时尉迟宝琪见商量的差不多了,他朝着站在几步远的各家管家说道:“之前是我疏忽了。各家在砖厂最好留一个管事。有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他们商量着处理就行,万一有变故,我们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下午酉时时分,众人要请尉迟宝琪回长安饮宴。尉迟宝琪跟众人说了,元日假期在长安,每天都是被护卫扶回去,现在还没缓过劲来。等过些天,他亲自下厨,在骊山款待他们。这样,尉迟宝琪才躲过这次饮宴。

第二天,尉迟宝琪刚刚跑到吴庄村,吴老憨正在晒谷场上,往外搬曲辕犁呢,他看见尉迟宝琪正朝这边跑过来,马上起身,远远朝着尉迟宝琪行了一礼,高声喊道:“家主,又跑步锻炼身体呢?”

尉迟宝琪跑到晒谷场,吴庄村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和正在晒谷场忙碌的妇女,齐齐朝尉迟宝琪行了一礼。

尉迟宝琪朝他们挥了挥手,走到搬出来的曲辕犁旁,蹲下身,开始检查他面前的曲辕犁。

这时,吴老憨凑了过来,“家主,这犁真是个好犁,能省不少力气。但……但……”

“有事就说,怎么还吞吞吐吐了?”

“家主,这犁就不能每家每户有一把吗?去年周围的村子,就朝咱们借犁。今年刚过元日,周围村子的里正,就跑过来借犁了,可咱们村也要用呀。”

听到吴老憨的话,尉迟宝琪久久没有吭声,良久他才叹了口气,“哎,这个事情,很复杂呀。”

不错,这个问题很复杂。尉迟宝琪改造出曲辕犁,为什么第一时间告知朝廷,因为他知道,凭他一己之力推广曲辕犁,到死都不可能将曲辕犁送到大唐十道所有百姓手中。制造曲辕犁所用的木材,一个世家、两个世家根本负担不起;而且贞观初年,大唐地广人稀,曲辕犁要用于开荒、农忙,才能产生大作用,一群人生产曲辕犁而不用,那就是“本末倒置”。那么多人生产曲辕犁,谁人种地呢?最后便是古代这糟糕的交通情况。

尉迟宝琪知道,去年新丰县就出现了,各级官吏优先在自家的土地上使用曲辕犁,新丰县有一小部分农户,农忙时分,根本没借到曲辕犁,最后县令得知,处罚了那些官吏,民怨才得以平息。

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呀。百姓是淳朴的,有时候却也傻的可爱,百姓们看见世家大族用曲辕犁,他们才会用;而且,如果尉迟宝琪向其他州、县推广曲辕犁,那些不认识尉迟宝琪的百姓,第一时间肯定会选择报官,最后还是需要官府的助力,才能推广曲辕犁。

贞观初年,识字的百姓,凤毛麟角,他们获得消息的渠道,都是通过人传人。为什么尉迟宝琪不将造纸术、印刷术这些神器搞出来?那是因为现阶段,如果搞出来,会让世家大族得以腾飞,但百姓想获得知识的途径还是几近于无,尉迟宝琪虽然是世家出身,但他不想成为世家压迫百姓的“罪魁祸首”。

一句话,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先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之后才是开民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