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大人跪的不是天,是看不懂的字(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最新章节。

返程途中,王元楷命人测绘了整个河西走廊的“石语图”,并在奏报中直言不讳地写道:“我们读不懂的,未必不是法!”

长安城,中书舍人柳奭的书房内。

一盏昏黄的油灯,照亮了他阴沉的脸庞。

桌面上,堆满了来自各地的奏报。

他看着那些关于“图文契约”、“泥塑教学”、“石语图”的奏报,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些东西,就像一颗颗钉子,狠狠地钉在他的心头。

他原本以为,只要控制住文字,就能控制住百姓的思想。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那些泥腿子,竟然找到了另一种表达方式——图像!

“这…这简直是岂有此理!”柳奭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猛地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方漆黑的夜空,喃喃自语:“文禁…难道真的行不通了吗?”

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

“谁?”柳奭不耐烦地问道。

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大人,礼部尚书求见。”

柳奭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让他进来。”

房门缓缓打开,礼部尚书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谄媚的笑容。

“柳大人,深夜叨扰,实在是不好意思。”礼部尚书拱手说道。

柳奭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礼部尚书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地说道:“是这样的,下官听说,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童谣。”

“童谣?”柳奭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是的。”礼部尚书点了点头,“这些童谣,用词粗俗,内容低俗,简直不堪入耳。而且,它们还在民间广为流传,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柳奭的脸色,变得铁青。

“这些童谣,都是谁写的?”他厉声问道。

礼部尚书吞了吞口水,结结巴巴地说道:“据…据说是…一些孩子。”

柳奭的身体,猛地一震。

他想起那些贴在太庙廊下的“童书”,想起那些用泥塑还原的“事故现场”,想起那些用石堆拼成的“大地记事”。

他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些“俚语乱典”,而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场来自民间的,对官方话语权的挑战!

“大人,我们…我们该怎么办?”礼部尚书小心翼翼地问道。

柳奭沉默了许久,突然抬起头,

他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支笔,蘸饱墨汁,在纸上重重地写下几个字:

“釜底抽薪!”

柳奭的“釜底抽薪”四个大字,如同一柄淬毒的利刃,直插李承乾苦心经营的民智之根。

几日后,一封密奏摆在了李二的御案上,正是柳奭泣血上书,恳请设立“正字局”,痛陈民间图符混乱不堪,有伤国体,实乃蛊惑民智的乱源。

李二龙颜不悦,将奏折扔在一旁,只觉得这柳奭迂腐不堪,不堪大用。

然而,李承乾拿到奏折,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连批复都懒得写,直接丢给身边的内侍,吩咐道:“把历年民生司刊印的《童注版》、《五感技典》、《百匠图谱》统统找出来,汇编成册,题名《民用字源》,明日早朝呈上。”

次日朝堂之上,李承乾慷慨陈词:“启禀父皇,儿臣以为,文字本为记录之用,理应服务于民。凡百姓日用能识者,皆为正字!”

李二听罢,龙心大悦,当即准奏,并下旨全国推行。

当夜,终南山顶,明月如钩。

韦素柔轻抚着石碑上新刻的盲文版《字源序》,指尖在凸起的纹路上缓缓移动,感受着每一个字符带来的力量。

“素柔,你在做什么?”韩十四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带着一丝关切。

韦素柔抬起头,对着声音的方向微微一笑:“十四哥,我在给自己…也给这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定了名。”

话音刚落,远处突然传来一声闷雷,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韩十四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他走到韦素柔身边,紧紧地握住她的手,轻声道:“素柔,我们回去吧,要下大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