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096糖醋软熘黄河鲤鱼带焙面(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娱大厨》最新章节。
周围的人纷纷大笑。
“芭护卫,你知道本官为什么要穿着官袍做菜吗?”
热芭一本正经道:“大人这么做肯定有你的道理,我不敢胡乱猜测。”
“没错,我这么做确实有道理,穿着官袍做菜太帅啦。”
“哈哈~~”
“本官身为京师野生厨房首席厨师,做菜是职责所在,头可断官袍不能乱,腿可瘸仪式感不能缺。”
热芭笑得不行。
张锦轩把袖子卷好,对着镜头说道:“咱们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吧。《诗经》有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说的就是黄河鲤鱼,黄河鲤鱼在很久以前就是一道名馔了。”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鲤鱼的身价非常高,鲁国国君鲁昭公曾送鲤鱼作为孔丘喜得贵子的贺礼,孔丘受宠若惊,当即给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
“我们要做的这道鲤鱼焙面,是以黄河鲤鱼、龙须面为主要食材做成的。鲤鱼焙面是简称,这道菜的全称是糖醋软熘黄河鲤鱼带焙面。”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鲤鱼焙面和糖醋鲤鱼是有区别的,多了一个软熘的步骤,糖醋汁的做法也存在区别,更多细节待会做的时候再和大家说。”
“但凡名菜,都带有一些传奇色彩和趣闻传说。”
“鲤鱼焙面也不例外,其来历众说纷纭,这里简单给大家讲几种,大家当乐子听听,有兴趣可以去深入研究一下。”
“第一种说法和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相传鲤鱼焙面是赵匡胤的弟妹符蓉所创。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前有点犹豫,可把大臣们急坏了。这时符蓉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秘密缝制龙袍,另一件就是发明了鲤鱼焙面。”
“鲤跃龙门这个词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鲤鱼跃过龙门,打破枷锁,一飞冲天,化而为龙,泽被万民。赵匡胤此时的处境和鲤跃龙门太像了,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盖在鲤鱼身上那层金丝焙面,寓意皇帝才能穿的龙袍。鲤鱼焙面这道菜端到赵匡胤面前,赵匡胤一看就懂了,于是在众人苦苦哀求下‘勉为其难’地当了皇帝。”
“朝代更迭到大清呢,就不得不提起咱们美食圈里的红人慈禧老佛爷了。她和光绪皇帝逃难路过开封,开封官员命令厨师用黄河鲤鱼做了道当时叫糖醋熘鱼的菜给两人吃,慈禧老佛爷吃了心花怒放,叫人拿来纸笔,写了幅‘熘鱼出何处,中原古汴梁’的对联,这道菜由此名声大噪。”
“第二种说法,北宋年间开封地区有一道非常盛行的菜,叫作‘宋嫂醋鱼’,多位厨师在“宋嫂醋鱼”的基础上总结改良,慢慢创出了鲤鱼焙面。”
“第三种说法认为鲤鱼焙面是两个菜合二为一,诞生时间不超过百年。”
“大约在民国后期到解放初期这个时间段里,当时生活不富裕,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开封一家知名饭店‘又一新’的几个老厨师觉得糖醋熘鱼吃完后,剩下的糖醋汁倒掉太可惜了,就想出用龙须面蘸糖醋汁的吃法,大受欢迎。”
“上世纪五十年,面点大师何梦祥做了改进,把刀切龙须面改为拉面油炸,蘸糖醋汁食用,一直流传至今。”
“焙面这个名字也有说法,一开始是‘背面’,一条糖醋软熘鲤鱼背上背着龙须面。又有说是‘被面’,龙须面像一床被子似地盖在鲤鱼上,开封土话把被子外边的一面叫做被面。当时有文化的厨师不多,就采用了这两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后来有些文化人觉得土气,借用‘焙’这种烹饪技法,改为焙面。”
“实际上文人改名这个说法有点明褒文人暗贬厨师了,因为焙面在改良过程中使用过焙这种技法。”
”《如梦录》记载,当时的焙面是用水煮的。接着在少油的年代焙焦食用,但这种做法有股生面的味道,就改为油炸。拉面传到开封,当地厨师把细如发丝的拉面和糖醋熘鱼结合起来,变成了鲤鱼焙面。”
“说到这里,大家想必已经听明白焙面的制作方法了,总结起来就五个字:龙须面油炸。”
“喜欢吃兰州拉面的小伙伴们得打起精神了,我们马上开始做拉面,大家跟着我学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