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李秦援董(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三巅之三兴大汉》最新章节。

荆州,襄阳城。

去年刘备击败秦温、黄祖、韩玄、刘度、赵范、金旋联军,连夺南郡、江夏、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六郡,一统荆州。

如今,刘备坐拥荆州九郡,兵强马壮,威名远播。

他立于襄阳城头,目光如炬,眺望着远方风云变幻的天际,心中暗自筹谋着未来的霸业。

“董卓乱政,朝廷危矣。吾虽偏安一隅,然身为汉室宗亲,岂能坐视不理?”刘备心中暗自思量,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坚毅与决绝。

他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撼动董卓的庞大势力,必须联合天下诸侯,共谋大计。

于是,刘备修书一封,遣使送往各地,诚邀诸侯共商讨董大计。

且说那使者快马加鞭,一路奔波,终将刘备的书信送至各路诸侯手中。

诸侯们闻讯,纷纷响应,誓要共除国贼,恢复汉室正统。

曹操在陈留接到书信后,拍案而起,大声疾呼:“董卓欺压百姓,荼毒生灵,吾等身为汉臣,岂能坐视不理?吾愿率部出征,共讨董贼!”

袁绍在渤海接到书信,亦是怒不可遏,当即召集麾下文武,商议讨董大计。

他挥毫泼墨,写下讨贼檄文,誓师出征,要与董卓决一死战。

孙坚在江东亦收到刘备的书信,他本就是一位勇武过人的将领,闻讯后更是热血沸腾,誓要率领江东子弟,为汉室除害。

一时间,天下诸侯群起响应,各路大军纷纷向洛阳进发,誓要将董卓斩草除根。

而此时的董卓,却还沉浸在独揽大权的得意之中,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浑然不觉。

他每日里在洛阳城中花天酒地,纵情声色,完全不顾朝廷大事和百姓疾苦。

李儒见状,心中暗自忧虑,他深知董卓如此行事,必将惹怒天下人,引来无穷祸患。

于是,他屡次劝谏董卓,要他收敛行径,广纳贤才,以图长远之计。

然而,董卓却对李儒的劝谏置若罔闻,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他的所作所为,终于激起了天下人的公愤。

李儒无奈,只能摇头叹息,暗自感叹董卓的昏聩不悟。

他深知,以董卓的残暴和贪婪,迟早会将洛阳城乃至整个天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且说各路诸侯大军压境,声势浩大,如同狂风骤雨般向洛阳袭来。

曹操、袁绍、孙坚等诸侯各领精兵强将,誓要将董卓的势力连根拔起。

刘备亦不甘落后,他亲自率领荆州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往洛阳。

一路上,他严明军纪,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百姓们闻讯,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誓要助刘备一臂之力,共除国贼。

董卓闻讯大惊,急忙写信请河东太守李世民和九原太守秦昊求援。

当李世民收到董卓的书信后,他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

李世民深知董卓的残暴不仁,其祸乱朝纲、欺压百姓的恶行早已传遍天下。

然而,身为河东太守,他亦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倘若董卓真的被诸侯联军所灭,那接下来的乱世之中,又有谁能保证河东的安宁呢?

他凝视着书信上董卓焦急的笔触,心中暗自思量。

李世民深知自己不能坐视不理,毕竟董卓此刻仍是朝廷的权臣,他的存在对于维持某种微妙的平衡尚有价值。

再者,李世民心中亦有一股豪情壮志,他渴望在这乱世之中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于是,李世民迅速召集麾下文武,商议出兵支援董卓之事。

他慷慨陈词:“董卓虽恶,但此刻他仍是朝廷之臣。诸侯联军来势汹汹,若董卓覆灭,天下将更加混乱。

我等身为汉臣,岂能坐视不理?吾愿率部出征,支援董卓,共抗诸侯联军!”

众将闻讯,纷纷响应。

他们深知李世民的智勇双全,更明白在这乱世之中,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抵御外敌。

于是,河东大军迅速集结,整装待发。

李世民亲自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往洛阳。

一路上,他严明军纪,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