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 934章 谈判(八)933 934两章合一(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抗日卖军火》最新章节。

海军方面,尽管整体规模不及英国皇家海军,但 U 型潜艇部队凭借 “狼群战术” 一度重创盟军大西洋补给线,成为盟军的心腹大患;空军则在战争初期凭借先进的战斗机与轰炸机型号,掌握了欧洲战场的制空权,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火力支援与侦察保障。

支撑起这支强大军队的,是其堪称典范的指挥体系与参谋团队。德国军队的参谋制度经过长期发展已极为成熟,总参谋部作为核心指挥机构,汇聚了一批受过系统军事教育、具备极强逻辑分析与战略规划能力的军官,他们擅长对战场信息进行快速整合、评估,并制定出详尽且具备可行性的作战方案。

以总参谋部为核心,从集团军群到师级单位的各级参谋机构形成了高效的信息传递与指令执行链条,能够确保战略意图精准下达到战术层面。

在具体战役中,诸如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等将领,既是优秀的前线指挥官,也得益于参谋团队提供的精准情报与战术推演支持 —— 曼施坦因提出的 “镰刀闪击” 计划,正是凭借参谋团队对法军防线弱点的精准研判,才得以绕开马奇诺防线,实现对法国的快速合围;

古德里安则在参谋团队的配合下,将装甲集群的机动性发挥到极致,创造了单日推进数十公里的作战纪录。这些案例都印证了德国军队指挥与参谋体系的专业性。

然而,这样一套高效的军事体系,在整个二战中却始终受制于希特勒的个人干预,这种干预最终成为德军从战略优势转向溃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希特勒作为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元首,尽管掌握着德国最高军事指挥权,但其自身的军事才能却远不足以匹配这一职位,甚至可以用 “平庸” 来形容,而他一战时期仅为陆军上士的经历,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在军事领域缺乏系统历练与高阶认知的底色。

一战爆发后,希特勒于 1914 年加入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第 16 团,成为一名普通士兵。

在战场上,他表现出一定的勇敢,曾因在战斗中传递情报时被毒气熏伤而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后又因 “行为勇敢” 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并晋升为上等兵(即上士军衔)。

不过,这一军衔在德军体系中属于士兵序列的高阶,而非军官阶层,意味着他从未获得过指挥分队及以上规模部队的实战经验,也从未接受过军官必备的系统军事教育 —— 无论是战略战术理论、后勤保障规划,还是多兵种协同指挥等核心能力,都不在他的知识范畴内。

他的战场经历更多集中于一线执行层面,而非统筹全局的决策层面,这种 “士兵视角” 的局限,也为他后来干预军事指挥时的短视与固执埋下了伏笔。

一战结束后,希特勒投身政治,凭借煽动性的演讲与对民众情绪的操控崛起,但他始终没有机会也未曾主动去弥补军事专业知识的短板。

即便在成为德国元首、逐步掌控军事大权后,他对军事的理解仍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面:过分迷恋武器装备的技术参数,却忽视后勤补给与兵员补充的现实制约;

热衷于追求 “闪电战” 的表面辉煌,却缺乏对长期战略的理性规划;习惯用主观意志判断战场形势,而非基于参谋团队提供的客观情报与专业分析。

这种平庸的军事才能,在二战中多次暴露无遗。他常常无视前线指挥官的实战经验与专业建议,用个人臆断取代科学决策。

在二战的多个关键战役中,他多次越过总参谋部与前线指挥官,直接对部队的调动、部署甚至战术细节发号施令,彻底打乱了原有的指挥节奏。

1941 年的莫斯科战役中,这种干预造成了致命后果。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推进至莫斯科近郊时,后勤补给线已极度漫长,士兵面临严寒与物资短缺的双重困境,前线指挥官与总参谋部多次建议暂缓进攻、转入休整,待春季再发起总攻。

但希特勒坚信 “苏联已濒临崩溃”,拒绝任何撤退或休整的提议,强令部队继续进攻,最终导致德军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遭受重创,不仅未能攻克莫斯科,更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彻底失去了对苏战争的战略主动权。

1942 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希特勒的干预同样致命:他固执地将第六集团军投入斯大林格勒市区的巷战,无视保卢斯元帅关于突围的请求,甚至在部队被苏军合围后,拒绝允许其投降,要求 “战斗到最后一人”,最终导致这支精锐集团军全军覆没,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在西线战场,1944 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德军本有机会凭借防线与预备队组织有效反击,但希特勒始终怀疑前线将领的忠诚,迟迟不肯放权调动装甲预备队,错失了将盟军赶下海的最佳时机;

而在阿登反击战中,他又不顾后勤匮乏与兵力不足的现实,强行发动大规模进攻,最终不仅未能突破盟军防线,反而耗尽了德军最后的精锐力量,彻底丧失了翻盘的可能。

希特勒的干预,本质上是用个人的主观判断取代了专业参谋团队的理性分析,用对权威的维护破坏了高效的指挥体系,即便德军士兵战斗力强悍、将领具备优秀战术素养,也无法弥补战略决策上的致命失误,这也使得 “希特勒的瞎指挥” 成为公认的德国二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寒意还裹着雾气贴在窗玻璃上,魏德曼就带着副官急匆匆地让联络天带着他们赶到了谈判的会议室紧急约见参谋长。

不过也很快就见到了参谋长,刚看到参谋长进来,魏德曼一把抓住迎上来的参谋长的手臂:“参谋长阁下!我们国内批复到了,完全同意您的方案,我们可以立刻敲定所有细节!”

副官适时上前,打开公文包取出一份草拟的协议框架,魏德曼指着纸面补充道:“按照您的要求,除了我们订货的货款外,50 架‘天运’运输机,总价 40 吨黄金,另外为了加急我们挑选了五百件贵国的古董作为附加补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