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优化人才库(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黄山脚下的坚守》最新章节。

随着供销社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扩张,李明深刻地意识到,现有的人员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招聘新的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

汤口镇地方小,且处于边远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流入。李明精心策划了招聘方案,在各大招聘网站发布了招聘信息,同时还在当地的人才市场设置了招聘摊位。然而,招聘的过程并不顺利。前来应聘的人虽然不少,但真正符合要求的却寥寥无几。

“怎么会这样?难道是我们的招聘条件设置得太苛刻了?”李明看着手中的一叠简历,眉头紧锁。

他的助手小王说道:“李主任,可能是我们供销社的知名度还不够高,而且咱们汤口镇地处边远,很多人才不愿意来。这里交通不便,娱乐设施匮乏,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对人才的吸引力确实不足。”

李明沉思片刻后说:“不行,我们不能就这样干等着,得主动出击。咱们得想办法突出咱们的优势,比如这里自然环境优美,生活成本低,而且咱们供销社的发展潜力巨大。”

于是,李明决定改变策略,不仅与周边的高校合作,还带队前往职业院校招聘。他们来到了黄山职院,在校园招聘会上设立了醒目的展位。

“同学,来看看我们供销社的岗位,发展前景很不错的。”李明热情地向过往的学生介绍。

“可是汤口镇有点偏远啊。”有学生犹豫地说道。

李明耐心解释:“我们虽然地方偏远,但有很多优势。比如工作竞争压力小,晋升机会多,而且能让你更亲近大自然。”

在招聘过程中,李明发现职院的一些学生实践能力很强,很符合供销社的部分岗位需求。经过深入沟通,李明与黄山职院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以后咱们学校会定期为你们输送优秀的实习生和毕业生,你们也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和就业环境。”黄山职院的领导说道。

“没问题,我们一定全力做好保障,共同培养实用型人才。”李明坚定地回应。

同时,李明也意识到,仅仅依靠外部招聘还不够,内部培训也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他组织了一系列的内部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员工为新员工授课。

经过一番努力,人才短缺的问题终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一批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新员工加入了供销社。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又出现了。由于新员工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出现了不少失误。再加上汤口镇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娱乐设施匮乏,一些新员工开始心生去意。

在一次重要的农产品推广活动中,负责策划的新员工小张因为对市场调研不够充分,制定的推广方案存在漏洞,导致活动效果不佳,没有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

“这怎么回事?小张,你做方案之前有没有认真了解市场情况?”李明有些生气地问道。

小张低着头,满脸愧疚地说:“李主任,我知道错了,我对市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而且这里的生活确实不太习惯,我有点动摇了。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业余生活也很单调,我有时候觉得很苦闷。”

还有一次,负责财务的新员工小李在处理账目时出现了错误,差点给供销社造成了经济损失。

“小李,财务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你怎么能这么不小心?”李明严肃地批评道。

小李委屈地说:“李主任,我知道错了,但是这边太偏远了,我有时候心里也烦躁。我想念大城市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文化活动。”

面对这些失误和新员工的不稳定情绪,李明感到既着急又无奈。他知道新员工需要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也理解他们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但也不能容忍这些失误影响供销社的正常运转,更不能轻易让好不容易招来的人才流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明决定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制度。让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与新员工结成对子,在工作中进行指导和帮助。

“老王,你带带小张,多教教他怎么做好市场调研和方案策划。同时,也多跟他聊聊咱们这里的好,让他安心留下来。”李明对经验丰富的老王说道。

“没问题,李主任,我一定把我知道的都教给他,也会劝劝他。咱们这里虽然比不上大城市,但人情味浓,大家相处得像一家人。”老王爽快地答应了。

在老员工的悉心指导下,新员工们逐渐积累了经验,工作失误也越来越少。

但李明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他加强了对工作流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了严格的质量审核制度。

“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不能让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咱们这里条件比不上大城市,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咱们可以一起打造一个温馨、有活力的工作环境。”李明在工作会议上强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