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顶级大佬聚会(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1951》最新章节。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二代号称“五支箭”,他们利用他们分布在欧洲各国的分支获取政治、经济情报,迅速互相沟通。这样,他们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经济动向,推动采取行动,出奇制胜。

除此之外,保守的风格以及政治关系也为其家族生意提供了坚硬的保护外壳。在多次全球金融机构几乎集体受伤的金融海啸中,罗斯柴尔德家族完胜。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投资,都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每个成功的金融大佬都有其秘诀,李家的秘诀在于目光敏锐、独到、激进、团结、执行力特别强。这些也是这两个家族十分羡慕之处。

随着话题逐渐展开,几人的谈话蔓延到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和未来,以色列和大汉国就是绕不开的话题。

“李,你当初购买扎库姆油田的时候,想到过要建立国家吗?”劳伦斯问道。

“我哪有这个打算,当初就是为了利益考虑,没买到利比亚的油田,才抢先你一步,买的那处油田。中东那块地方很排外,又是苏美欧的必争之地,那里的势力盘根错节,我儿子说他睡觉的时候都得睁着一只眼睛,免得炮弹突然落到自己床上。”

“那你是如何看待以色列呢?”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是建立以色列的出资者之一。

“两家的祖地,想要和平共享,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总有极端分子想要全面控制那块地方的。就像去年的战争一样,以色列的背后是欧美,巴勒斯坦和埃及、叙利亚的背后是苏联。那边的战争就是代理人战争,围的还是势力划分。”

“考虑到民族情绪,那里的国家对以色列的感情算不得友好,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机会,还是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战略纵深。作为交换,我也给你们透露一点消息,美方对于伊朗的发展,似乎也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判断,那些贷款估计会要打水漂了。”

伊朗一直是抵抗苏联的前沿。

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一直是亲美的,利用石油,从老美那里贷款了很多个亿的美元用来发展和购买各种武器。

如果崩盘,那些投资将血本无归。

“不会吧?我看伊朗的现状就挺好的啊,怎么可能会发生崩盘?我得找人去看看。”劳伦斯很纳闷的问道。

确实,在外人眼里看来,伊朗是中东自由、开放的象征,也是中东的军事强国,伊斯兰的教义在那里似乎根本就行不通。

但是李旭东说的一旦成真,那后果就......这得承李旭东的大人情呐。

“不急,不急的,我还有好些事情要求着你们帮忙的,这人情好欠,也很好还。”李旭东笑眯眯的说道。

过了两天,华夏临时组建的谈判代表队来了。对于这帮菜鸟,李旭东没有过多的客气,只是和领队打了声招呼,让他们跟在自家的谈判代表身后学习,该给华夏的好处丝毫不会比他们自己谈的少。

华夏经济建设的道路一直不算平稳,从亲苏,接受苏联援建,到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华夏的独立建设就很艰难了。改开之后,直到九十年代初期,依旧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呼声传来。

尤其是在改开过程中,华夏在国外引进机械设备的时候,没少上当受骗,原本该引进的先进机床被调换成旧机器,甚至安装完毕之后都开不了机。

如今有李家坐镇,这种事情自然能被避免。只是华夏只有五亿美元外汇,想要的机器设备和新技术却价值二十亿美元左右,还都是国家急需的。这其中的十五个亿的美元该怎么办?

钱是不可能再出了,李家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不能为了华夏而至家里的实际情况而不顾。

啷个办?这么多大佬都在,用国家信誉担保去贷款就是。可谁来做主?如果国家不要,那李家就把机器背回缅甸或者印尼了。

此消彼长,是个人都会算账。

时间一拖就到了八月,国院召开务虚会,研究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问题,强调要放手利用国外资金,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会议还讨论了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难题总算解决了,还是找小日子贷的款,不过老领导听从了李旭东的建议,坚持贷出日元,用美元还款,这一进一出,不但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利息,实际上还小赚了一笔。

谈判代表团里有人还骂过李旭东,说他只顾自家的发展,不爱国,被陈雪茹指着鼻子骂了老半天。

九月,李旭东在阿美莉卡的农庄里接待了已经赋闲在家做生意的布什夫妇,这家伙的中央情报局局长之位才刚坐上一年,就因为换了总统,而卸甲归田咯。

“李,你觉得我该怎么做才好?”布什虽然离开了政治舞台,心里依旧在觊觎那个宝座。

“心急吃不了热汤圆!这个时候正是你积累人脉的时候,你在共和党内的地位并不高,先提升自己,做个副手吧。如果你的儿子也想步入政坛,不妨带着她一起参与进去。”李旭东建议道。

“那还是算了吧,我那儿子,唉,是典型的烂泥扶不上墙啊!在耶鲁大学的日子里,他的学业成绩并不出色,大多数课程都只是中等水平,成绩单上充满了C。要是搞什么派对或者什么兄弟会活动,他倒是不遗余力。”

布什叹了一口气,自家的儿子是个什么德性,他心里一清二楚。

“那说明他有组织能力啊!谁家的孩子不是从荒唐中过来的?我家一个臭小子还没满十四周岁,就颠鸾倒凤,还被人找到家里来了。老布,看人要看优点。”李旭东语重心长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