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太子党不开心了(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烈马长风我乃汉王朱高煦》最新章节。

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一种死一般的寂静之中,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

许久许久,也不知到底过去了多长时间,金忠突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诸位,汉王此次的表现,似乎……当真与以往有所不同了啊!”

杨士奇等人听到金忠的感慨,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脸上满是迷茫和不解。

在他们长久以来的印象当中,汉王朱高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撞之人,如同乡间的莽夫泥腿子一般,性格更是嚣张跋扈,不可一世,如同一个令人厌恶的臭丘八!

除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还算有些本领之外,汉王朱高煦对于如何治理国家政务可谓是一窍不通,毫无可取之处。

杨士奇、金忠等朝中重臣,一直以来都是太子朱高炽坚定不移的支持者,是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太子党。

当皇上突然下达旨意,命汉王朱高煦监国理政之时,他们内心的震惊和担忧可想而知,又如何能够坐得住,安心等待?

毕竟,皇上早在永乐七年就已经册立了太子朱高炽,永乐九年又立了太孙朱瞻基。即便太子在监国期间有所失误,理应受到惩罚,而皇帝又即将北伐瓦剌,需要有人监国统筹大局,那最合适的人选也应当是太孙朱瞻基,而非汉王朱高煦!

太子与太孙,皆是国之储君,是大明未来的希望和寄托!

皇上如今抛开他们,选择让一个王爷监国理政,这其中的缘由和深意,实在是令人难以捉摸,也让他们这些太子党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皇帝这突如其来的决定,无疑像是一颗重磅炸弹,在他们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令杨士奇等人陷入了深深的心慌之中。

难道皇上当真动了易储之心?

倘若真是如此,那让他们这些坚定支持太子的臣子们,又该如何自处?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怀揣着这般沉重而复杂的想法,一众朝中巨头默契地设下了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只等汉王自己跳进去,陷入两难的困境。到那时,他们便有了充分的借口和理由,向皇上上奏弹劾,让汉王为自己的错误决策付出代价。

如果汉王将这仅有的两百万两银子用于赈灾,那他无疑是违抗了君令,对皇上的旨意置若罔闻,不尊君父,其罪当诛。

相反,如果他将这笔救命的银子用以筹措北伐的粮饷,那他就是不顾民生疾苦,置灾区百姓的生死于不顾,必然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和指责。

不管朱高煦如何选择,似乎都难以令皇上满意,也无法令朝野上下信服。

然而,这些巨头们万万没有想到,汉王竟然如此坚决地选择下令救灾,而且是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他甘愿冒着延误军机的巨大风险。

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真的是他们所熟悉的那个汉王朱高煦吗?

那个向来狡黠跋扈、自私自利的汉王朱高煦,何时竟然开始在意起那些他口中曾经不屑一顾的“黔首愚民”的死活了?

金忠这幽幽的一声长叹,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顿时在众人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诸多共鸣。

但是,杨士奇的神情却愈发凝重,脸上的忧虑之色愈发明显,他苦笑着说道:“诸位,汉王此番的变化,绝非是什么好事啊!”

金忠等人听到杨士奇的这番话,先是神情一滞,随后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铁青,眼神中充满了深深的担忧和恐惧。

一直以来,汉王朱高煦的狡黠跋扈都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倘若他突然之间一改往日的作风,开始关心起国家的政务,关注民生的疾苦,积极插手国政事务,那只能证明这位汉王依旧贼心不死,仍然怀揣着夺嫡的野心。

而且,他如今所采用的手段,显然比以往更加高明,更加难以捉摸,也更加令人防不胜防。

曾经的汉王,嚣张跋扈,锋芒毕露,毫不掩饰自己对皇位的觊觎和夺嫡的野心。

而如今的朱高煦,却学会了收敛锋芒,多次假意请辞,营造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假象。同时,他还开始巧妙地利用关心民生、插手国政等手段,试图赢得民心,为自己的夺嫡之路铺平道路。

这一系列的变化,对于太子朱高炽以及他们这些坚定的太子党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绝非什么好消息。

夏元吉长叹一口气,无奈地说道:“无论如何,救灾乃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先按照汉王的旨意,全力救灾吧。”

“倘若汉王最终无法筹措到足够的银子,延误了北伐的军机,那也正好遂了我们的心意。到那时,他必然会受到皇上的严厉惩处,也算是为我们除去了一个心头大患。”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然而脸上的表情却依旧显得十分难看,心情沉重而压抑。

汉王朱高煦这一反常态的转变,令他们这些太子党不约而同地开始慌乱起来,仿佛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他们却无法预知其最终的走向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