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墨(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文化馆里有个裱画匠》最新章节。
现代的书法家,更注重笔法、技巧、以及创新。
因为现代工业墨汁的便捷,对于研墨的讲究也越来越少了。
古代书法家,都以研磨墨锭为主。
而单单是这文房四宝之一的墨锭,讲究可就太多了。
墨锭是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木头模具,压制而成。
因各种墨锭的产地不同,又大致分为:瑞墨、徽墨、绛墨等等种类。
以安徽黄山的徽墨举例子。
徽墨制作过程就十分复杂。
先取当地特产的桐油、麻油、生漆等植物油料装入灯中点燃。
用碗在上方两指位置覆盖。
收集烟雾飘上去冷却后的烟煤。
再选上好的牛皮胶、骨胶放入容器加水加热熬制。
将熬制好的胶液与香料和药物等配料混合搅拌均匀。
再将筛选好的烟灰与调和好的胶液,按比例混合搅拌、翻动。
最后,将搅拌好的墨泥倒入模具中压实,确保表面平整的墨泥,稍微凝固后取出。
再根据不同的需求,在避免阳光直晒的环境里晾干。
这个时候,基本上一块墨锭就差不多制作完成了。
自古以来,文人对于墨锭的讲究,称之为墨贵八极。
坚如玉,黑如漆,拿之轻,磨之清,浓似雾,光似镜,油样滑,兰样馨。
意思也好理解。
坚硬如玉石,黑得像漆,拿在手里不觉得沉,
磨出墨汁没有混杂,浓得像云雾,光亮像镜子,
表面有油一样的光泽,闻起来有兰花一样的馨香。
当这些文人墨客收集到一块顶级好墨锭的时候,也会小心至极的使用。
而砚台的讲究和研磨的手法,老妈表示以后再说。
今天给李天佑讲这些,主要目的就是在讲,有的书法家,在选用墨锭的时候。
会按照个人习惯选择各种软硬不同,色泽浓郁程度都不同的墨锭。
甚至还喜欢在研磨墨锭的水中,添加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物品。
有的喜欢加茶水,有的喜欢加橘子皮挤出来的汁水。
有的喜欢加些特殊香料,书法作品好闻至极。
还有些放浪不羁的狂生,喜欢加一点动物血液在墨汁中。
追求与众不同的他们,书法作品颜色总会有些奇奇怪怪。
这给部分古文物字画修复,也带来过一些困扰。
很多文物书法作品,字体有破损了,一直迟迟不敢修复。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极难复原墨迹的字体颜色。
你不知道他当时研墨的时候,除了水,还加了啥。
而今天那个惹了事的花鸟图。
谁也不敢确定,是不是当时用于绘画的墨汁中,有没有加些奇怪的物品。
宣纸吃进去的墨,一直都不深。
干结后的颜料与墨汁混合物,遇水化开一点,立马上高温机器蒸压。
那些说是墨,又不是墨的物质,晕染画作的可能性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退一万步讲,即使确定,那就不是一副旧画。
他给人家老头气晕倒了,这没得跑。
感觉自己增长了许多奇怪知识的李天佑,觉得今天算是又上了一课。
以后自己也要有这个意识,管好自己的嘴。
轻易的不要去评价别人作品的真假。
毕竟老头一躺,几年白干的例子数不胜数。
李天佑也自己想过,如果当时老人家找到的是自己家,后面还会不会出现这些闹剧。
答案是,不会。
因为自己现在,接到的订单,有点水平的作品。
他都一板一眼的严格使用传统手工装裱技术。
况且,那个老人一口一个明代作品,又显得那么喜爱。
李天佑咋样都不会,直接拿了机器就怼上去。
所以,万事万物,都是有他的因果报应循环。
————
两周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