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众生皆苦(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最新章节。

“天龙八部?”

赵明生微微一愣,这个词语有一种听上去很熟悉的感觉,但仔细想想,又不知所云。

作为一个专业的武侠编辑,这些年来他确实读了不少书,但对佛学却没什么了解,所以当然是不知道这个佛教术语的。

但龙国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儒释道三教的思想,在几千年里早已相互渗透,彼此滋养,共同构成了龙国文化深沉而博大的底色。

所以赵明生才会觉得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熟悉,但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周硕主动为他解释起来:“天龙八部众是一个佛教术语,指的是指的是护持佛法的八类护法神众。”

“即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这八部众。”周硕执起青瓷壶,一道琥珀色的茶汤如溪流般注入闻香杯,“他们虽非凡人,却比凡人更懂情仇爱憎。”

茶香袅袅中,他的声音带着某种悠远的气息,仿佛在讲述远古的故事:“天众居于云端,受尽极乐,却要面对天人五衰的宿命;龙族执掌江海,呼风唤雨,却难逃每岁蜕鳞之痛。”

赵明生不自觉地向前倾身,编辑的本能让他嗅到了好故事的气息。

“更有意思的是夜叉,”周硕将茶杯轻轻推过去,“他们既是食人的恶鬼,也是护法的善神。就像人性中的光明与阴暗,从来都是一体两面。”

窗外一缕天光掠过茶海,在青瓷杯沿碎成点点金芒。

周硕的指尖轻抚过温热的杯壁,继续勾勒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乾达婆不食酒肉,只以香气为食。他们追寻着天地间最缥缈的妙音,就像……”他的目光掠过窗外的世界,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语气唏嘘,“就像那些为艺术痴迷的艺术家,在虚无中捕捉美的踪迹。”

茶水在杯中轻轻晃动,映出赵明生愈发明亮的眼神。

“阿修罗最好斗,”周硕执壶续茶,水声潺潺如溪,“他们与天众征战不休,却永远活在猜忌与愤怒里。这样永无止境的征伐,何尝不像人世间的执念?”

茶壶稍倾,一道水柱直落茶海,激起细碎的水花:“迦楼罗每日要吞食五百龙子。但是你知道吗?他们最终因毒积于身,在金刚山顶自焚而亡……”

赵明生不觉的屏息,仿佛看见那浴火重生的金色巨鸟。

“最动人的是紧那罗。”周硕的声音忽然变得柔软,“他们头生独角,歌声能感天动地。却因形貌奇特,永远在追寻真正的知音。”

他的指尖轻轻抚摸着茶杯上冰裂的纹路,“就像每个孤独的灵魂,都在等待能读懂自己心声的人。”

茶香氤氲中,那些古老的传说仿佛活了过来。

赵明生望着茶海上摇曳的光影,忽然觉得每道涟漪里都藏着一则未诉说的故事。

茶水在青瓷杯中轻轻一晃,映出赵明生若有所悟的神情。

(赵明生:我好像要长脑子了!)

“最妙的是,”周硕的指尖在茶海上虚画一圈,“这些非人众生,恰恰照见人世间的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就像……”

他顿了顿,目光落回那叠读者来信,“就像写信的这些孩子,他们的执着与梦想,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天龙八部’?”

“所以,”周硕的故事讲完了,抛出自己的结论,“所谓天龙八部,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众生相。”

赵明生已经完全反应了过来,周硕这是在给自己讲他的新作品灵感来源。

于是他问了一句恰到好处的应景的废话:“所以,你的新书,灵感就来源于这些佛教的神话传说?”

“不完全是。”周硕轻轻摇头,指尖在茶海上停留,仿佛在抚摸那些无形的故事脉络,“神话传说只是容器,就像这龙泉青瓷,重要的是里面盛的茶汤。”

周硕将一道琥珀色的茶汤匀速注入闻香杯,看着那晶莹的液柱与氤氲的香气,缓缓开口:

“我想借八部众的皮囊,装的是人间百味。天众的衰亡,说的是盛极必衰的天理;龙族的蜕鳞,讲的是成长必经的痛楚;夜叉的双面,映的是人心深处的挣扎……”

茶香在暮色中愈发醇厚,与他的话语交织在一起。

赵明生忽然觉得,整个书房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共鸣箱。

青瓷杯中的茶汤泛起细密涟漪,那些古老的传说与当下的感动正在发生奇妙的共振。

“这不是一本关于神佛的书,”周硕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晰,“而是一面镜子,照见每个在尘世中修行的人。”

“所以我要讲的,是一个关于芸芸众生的故事。”

窗外,最后一抹晚霞恰好染红天际,恍若迦楼罗浴火时的羽翼。

赵明生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正在见证一个了不起的故事诞生。

故事的外衣是古老的八部众,内核却是每一个在爱憎痴怨中浮沉的尘世中人。

“这杯茶,”赵明生举起已经微凉的茶杯,“我敬众生。”

其实这一切,早有轨迹可循。

《七种武器》是对真实江湖的精准解构,写出了人心的幽微总在武器的锋芒下暗涌。

《楚留香传奇》是离经叛道的浪漫诗篇,写出了月夜盗宝的优雅,扁舟逐浪的洒脱。

《陆小凤传奇》,是奇诡想象与悬疑的极致融合,写出了屹立在想象力之巅的一剑西来,天外飞仙。

《射雕英雄传》是家国大义与个人成长的壮阔史诗,写出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铮铮铁骨与草原儿女的赤子之心。

《神雕侠侣》是生死相依、永恒不渝的爱情绝唱,写出了十六年生死两茫茫的坚守,绝情谷底重逢时那跨越时空的深情。

《倚天屠龙记》,是是正邪交织中的人性寓言,写出了光明顶上独对六派的孤傲,屠龙刀光里对道义与真情的艰难抉择。

在《倚天》里,人心底色的浮世绘,隐隐约约已经有了一些“众生相”的影子。

《天龙八部》则是开始真正的描绘众生。

“哈哈。”周硕笑了笑,说,“我知道老赵你特意跑这一趟是为了什么。”

“这本《天龙八部》的第一册内容,我已经写完了,等会就会发到你的邮箱里。”

“啊这……”赵明生突然变得不好意思起来,就像一个被点破心事的孩子,搓了搓手,脸上泛起一丝赧然。

他低头看着杯中澄澈的茶汤,那微微晃动的琥珀色光影里,仿佛映照出自己这一路来的所有小心翼翼。

其实他已经做好了空手而归的准备,短短两年,周硕就在《侠客传奇》连载完了一本五百多万字的超长篇仙侠巨着。

同期之内,周硕甚至还写完了一部两百多万字的《龙族》。

古往今来的作家,极少有像他这么高质且高产的。

他们确实不应该奢求太多。

更没有理由催稿。

所以他这次来,社里交代的任务固然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他自己想来看看这位老朋友。

周硕还在读高中的时候,赵明生就是他的责编了。

那时候周硕在他眼里,还是个充满才华的年轻人,所以他一口一个“小周“周同学”的叫着。

后来,他发现周硕的所思所想他完全看不懂,自己跟他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人之后,就变成了“您”“周老师”。

能让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编辑,心甘情愿的喊出“周老师”,显然不是简单的资历、成就,或者是衣食父母四个字可以解释的。

是《滕王阁序》的才华横溢的震撼。

是《少年龙国说》旭日初升般的唤醒。

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精神坐标的树立。

是“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绝色如尘土”的惊才绝艳的沉醉。

是天残地缺、生死相依的命运交响的共鸣。

是小王子纯净星空的守望。

这些震撼如星火般在他编辑生涯中次第绽放,最终汇聚成一片必须仰望的文学星河。

他亲眼见证了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而自己何其有幸,曾为它浇灌过最初的一瓢清水。

“周老师,我……”他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周硕却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嘴角噙着一抹笑意:“老赵,你我之间,不必说这些。”

他执起茶壶,为两人重新斟上热茶。

水汽氤氲,模糊了彼此的神情。

“对了,以后有读者来信寄到出版社,麻烦你们直接寄到明诚工作室。”周硕突然说,“我的助理会代我处理。”

之前的读者来信,基本上都是出版社那边帮他处理,只有重要的,有意义的来信,才会交到他手上。

今天看了这一份真挚的读者来信之后,他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必要多看看读者们的来信有空闲的时候,偶尔也可以写写回信。

“好。”赵明生想起那些堆积如山的来信,他不禁为这位周硕的新助理默哀起来。

-----------------

赵明生怀揣着这份远超预期的惊喜,回到了《侠客传奇》出版社。

很快,一场围绕《天龙八部》的宣发预热,就以一种铺天盖地的声势,在龙国版权内铺开了。

那么,《天龙八部》到底具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曰: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

它讲述的,并非单纯的武林争霸或侠客传奇,而是一幅以宋末乱世为幕布的、波澜壮阔的“众生浮世绘”。

故事以大理国镇南王世子段誉的际遇开篇,引出了北宋、辽国、西夏、大理、吐蕃等多国并立的宏大格局。

其间穿插着丐帮帮主乔峰身世揭秘所带来的命运巨变,以及少林寺小和尚虚竹的奇遇与蜕变。

三位主角,三条脉络,最终交织成一幅关于“求不得”的命运图谱:

段誉求而不得的痴情。

乔峰挣扎于身世与道义之间的悲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