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火炬降临(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1900年:主宰东北》最新章节。
地中海的浪涛带着一种亘古不变的节奏,轻轻拍打着北非的海岸线。
然而,在1942年11月这个看似平静的拂晓,这种永恒的节奏被一种钢铁与火焰的新旋律粗暴地打断了。
晨光微熹之中,海平线上浮现出的不是渔船或商船,而是无数艘庞大如移动山岳的运输舰和护航战舰,它们冰冷的轮廓切割开淡粉色的天际线,如同从深海涌出的钢铁巨兽。
代号“火炬”的军事行动,在这一刻,将战争的烈焰正式引向了欧罗巴的南翼。
在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等主要港口及附近精心选定的滩头,景象更是令人震撼。
登陆艇的舱门带着刺耳的金属摩擦声轰然放下,砸起浑浊的海浪。
第一批踏上沙滩的,是身着卡其色军装、头戴M1钢盔的美士兰士兵。
他们脸上带着长途航行的疲惫,更多的是对未知战场的紧张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快!快!离开滩头!建立防线!”
美士兰海军陆战队的一名上尉,罗伯特·凯恩,声嘶力竭地喊道,一边挥手让他的士兵们快速通过齐膝深的海水,冲向干燥的沙地。
他猫着腰,手中的汤普森冲锋枪警惕地指向远处的沙丘。
预想中的激烈抵抗并未立刻出现,只有零星的、来自维希法士兰守军的步枪声,显得犹豫而稀疏。
在他的连队里,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年轻列兵比利·乔,一边笨拙地拖着沉重的装备包涉水,一边喘着气对旁边的战友说:
“老天,汉克,这水真他妈的凉!
我还以为非大陆都是沙漠,热得要死呢!”
绰号“老坑道”的汉克·米勒,一个参加过上次大战的老兵,啐了一口嘴里的海水,瓮声瓮气地回答:
“闭上你的嘴,菜鸟!留着点力气,待会儿有你好受的!德士佬的机枪可不管水凉不凉!”
但他警惕的目光扫视着周围,同样对这过于顺利的登陆感到一丝不安。
在他们侧翼,穿着棕褐色作战服、戴着独特扁平钢盔的英士兰士兵也正以娴熟的散兵线展开。
苏格兰高地团的一个中士,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对着他的勃伦机枪组吼道:
“麦克杜夫!把该死的机枪架到那个沙丘后面去!我要控制住左边那片开阔地!快!”
与此同时,一些神情复杂的法士兰抵抗军士兵也踏上了祖国的殖民地土地。
他们穿着混杂的军服,武器也比较陈旧。
一名法士兰年轻军官,让·雷诺,看着飘扬的星条旗和米字旗,眼神中既有看到盟友的欣慰,也有一丝国土由外人“解放”的苦涩。
他对着身边跟随他的几个北非籍士兵低声说:
“记住,我们是为了自由法士兰而战。”
士兵们默默点头,眼神坚定。
坦克的轰鸣声加入了这场登陆交响乐。
美士兰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和M4“谢尔曼”中型坦克,咆哮着从特制的登陆舰中驶出,沉重的履带碾过沙滩,留下深深的车辙。
工兵们迅速开始设置路标,建立临时指挥所,后勤车队则像蚂蚁搬家一样,将堆积如山的弹药、食品和医疗物资从船上卸下。
天空中,美士兰的P-40“战鹰”和英士兰的“喷火”式战斗机以凌厉的姿态掠过,引擎的轰鸣声宣示着制空权的归属,也极大地安定了滩头部队的心。
官方宣告中,“火炬”行动是对德士兰潜艇无限制袭击商船、肆意践踏航行自由的必要回应。
新闻记者们跟随着先头部队,摄影机的镜头记录下盟军士兵与北非当地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好奇或谨慎观望的目光接触的画面,这些影像被迅速传回国内,向民众展示着“解放者”的到来和“正义事业”的推进。
……
然而,在远离海岸喧嚣的利比亚沙漠深处,德士兰非洲装甲集团军的临时指挥部里,气氛却如同外面的夜风一样冰冷。
刚刚经历阿拉曼苦战、被迫西撤的部队,此刻笼罩在疲惫与沮丧之中。
在一处由沙丘环抱的隐蔽所里,几名德军基层军官围着一盏昏暗的防风灯,听着老旧收音机里传来的、关于盟军在北非大规模登陆的模糊新闻。
“听到了吗?阿尔及尔……奥兰……美士兰人,英士兰人,都来了。”
坦克歼击营的瓦尔特·赫尔曼中尉打破了沉默,声音干涩。
他的脸上还带着未能擦净的硝烟痕迹。
“该死的意士兰傀儡!他们的海军是纸糊的吗?就这么让敌人大摇大摆地登陆了?”
第21装甲师的一名步兵连长,弗里茨·博克上尉,愤怒地捶了一下身边的弹药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