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睢阳城下(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古代逃荒》最新章节。

眼下唯有里应外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可这谈何容易?光是如何与吴帝取得联系,就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更糟糕的是,兖州还驻扎着二十万晋军余孽。一旦他们知道吴帝被困睢城,那他们肯会毫不犹豫往睢阳城扑。这群人虽然仇视胡人,但对吴国的恨意更甚。

此外,其他胡盟军得到消息,必然也会迅速驰援。胡盟联军的兵力起码在三十万之上,哪怕只是出动十分之一,吴帝也将陷入绝境。

这个局就像是个死局,该如何破?洛枫只觉脑袋一阵剧痛,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好对策来。

忽然,一个名字如闪电般划过洛枫脑海——薛定,这可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人物!

于是他立刻召来璃月,神色急切地问道:“薛公子那边可有消息?务必尽快找到他,让他火速赶往睢阳城!”

璃月面露难色,轻轻摇了摇头:“堂主,至今仍未收到薛公子任何音讯。”

“已然如此多日,竟无丝毫消息传来…”洛枫眉头瞬间紧锁,心头不由得一沉,“莫非他们在雍州受阻,出什么事了?” 他下意识地便往最坏的方向猜想。

薛定身处雍州,而雍州现在可是胡人的地盘。国盟的人在雍州行动不便,但胡盟对薛定的动向肯定一清二楚的。他们这一路从雍州经过,恐怕少不了与胡盟军交手。

不过,他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薛定敢从雍州穿过,那他肯定会有对策。

他虽未曾与薛定谋面,却对他的事迹了如指掌,深知此人才华卓绝。更何况,以洛云这样心高气傲的性子,寻常之辈绝难入她之眼。

就连眼光独到的孔夫人,也将身家命运尽数寄托于薛定身上。孔夫人还曾断言,薛定乃天选之人,若他有意逐鹿天下,这江山便终将归其所有。而她自己,也甘愿倾心辅佐,毫无二心。

再有就是,薛定这次才刚出手,蜀、越两国便立即退兵了,此般手段便是最好的证明。洛枫坚信,薛定肯定有办法解救父皇,亦有能力护佑吴国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

所以薛定失去行踪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他是故意把自己的行踪藏匿了起来。于是他立即下令:“找,继续派人去找,务必要找到薛公子!”

而在睢阳城的吴帝,此时正站在城楼上,看着不远处那如群狼一般的胡骑,心中五味杂陈。

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恐惧倒不至于。在这个乱世之中,能登九五之位的,谁不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

一名宦官踩着碎步疾行而来,绸缎靴底像沾了棉絮般,未在地板上激起半分声响,转眼已到吴帝身侧。

“陛下,老臣已将最后一只鹰隼放飞,不出五日,京城便能联络上五皇子殿下。此外,大将军正在组织精锐,今夜定能冲出重围。”

吴帝轻轻叹了一声,随即说道:“传李盛、谢沁、高澜来见朕!”

宦官身形微颤,佝偻着脊背深深一揖:“陛下容禀!老臣即刻传召!”话音未落,袍角已在地板上扫出半道残影。

不过一刻钟,大将军李盛、骠骑将军谢沁与车骑将军高澜已疾步至吴帝跟前。三人行了个君臣礼,随即争相赞颂吴帝昔日的沙场英姿。

从什么单骑破阵到挥师千里,言辞激昂如沸,反正这马屁拍得是一个“噼里啪啦”,然而吴帝却骤然抬手,袖风扫落未尽之言。

吴帝沉声道:“你们追随朕多年,彼此知根知底。这些宽慰之言,便无需再提了!”

吴帝神色倏然凝重,目光如炬扫过众人:“诸位,我军现存七万将士,粮草虽够支撑月余,然胡贼却在持续增兵,不出三日,突围便再无可能。

枫儿即便赶来驰援,也恐难及于事。今召你们前来,朕便是想听听,若想冲出重围,诸位可有破局良策?”

朝堂之上,吴帝向来虚怀纳谏,常听文官高谈治国安邦之道。然而一旦沙场征战,他却极少携文官同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他看来,这些饱读诗书之臣,虽满腹经纶,却总在决断时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动辄引经据典争论不休,反倒易贻误稍纵即逝的战机。

所以,在生死关头,吴帝还是选择将身家性命押在这些武官身上。

而身为大将军,现在皇帝之下就数他官最大了,所以李盛第一个开声表态:

“禀陛下,以我军实力突围问题不大,但难免伤亡惨重。而睢阳距高平不过一两日路程,若胡贼调兵,五皇子殿下定会察觉异动。所以臣以为,若要突围,不妨再等两日!”

谢沁与高澜对视一眼,齐声附和:“大将军所言极是!陛下但放宽心,我等纵使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定会护陛下安全出城!”

吴帝想了一下,发现李盛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虽然他惜命,但现在他手上就只剩下七万兵马,要是都死绝了,那他还拿什么来一统华夏?

况且他已经飞书回京城求援,说不定洛枫等人很快便能杀到。那小子能一举拿下高平,足见其用兵不凡。待他率援军赶到,到时再内外夹击,城外两万胡骑又何足为惧!

“好!”吴帝一甩广袖,"传朕旨意,密切监视敌军动向,同时加固城防,全城搜剿物资,尽快完成陷阱布设!"

“是!”三人领旨,随即躬身退下了。

这时,吴帝朝着一旁侍奉的宦官招了招手,缓缓说道:“你,还是去替朕寻几套流民的衣物来吧!”

“是,老臣这便去为陛下寻来!”宦官躬身领命,随即匆匆退下了。

等宦官离开后,吴帝神色落寞,不禁长叹一声:“唉,时不利兮骓不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