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定都之议,屯田制(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我,曹操之子,大汉柱石》最新章节。
荀彧的建议显然符合颍川人的利益。
而且许县这个地方,也是荀彧基于政治、地理、经济、人才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最终才抉择出的地方,不可能差。
荀彧的建议,第一时间遭到了程昱的反对。
定都之议,也是派系之争,利益之争,素来如此。
曹操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选择。
他在兖州经营数年,一般情况下,选择在自己的基业定都是比较稳妥的,不用分心处理与本地士族豪强的关系。
不过选择定都无盐县,也代表着与冀州的距离更近,袁绍倘若发兵,曹操是没多少缓冲余地的。
而且,地理位置确实也没颍川郡内的许县好。
但选择许县的话,曹操明白,这就是遂了荀彧这帮颍川派系的心意。
这倒也没什么,但就是曹操对于颍川的掌控力度不够。
这地方曹操压根没怎么经营,目前这地方经过连年战乱与黄巾贼劫掠,情况就和蝗灾过后的兖州差不多,百废待兴。
“阿翁,可否听我一言?”
就在曹操纠结在哪建都的时候,曹铄站了出来。
曹操微微一愣,旋即说道:“子擎有何见解?”
曹铄道:“阿翁,许县土壤肥沃,是中原重要的产粮区。”
“若在许县屯田,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供应问题。”
他记得历史上曹操就是在枣袛与韩浩的建议下,在许县附近实行屯田之策。
这个屯田之策对曹操的影响很大,倘若定都兖州地区的话,那里的土壤可能粮食产粮很一般。
从曹操前期一直缺粮就能看出来。
一直到定都许县,试行屯田,军中粮草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屯田?”
曹操与众文臣竖起耳朵,想要知道下文。
曹铄的建议很简略,只有一条,但却一针见血。
粮食问题其实是他们曹军最大的问题。
屯田其实在西汉时就已出现,所以他们对这个词也不感到稀奇。
曹铄环顾左右文武,正色道:“安邦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颍川因战乱频繁,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农田无人耕种,阿翁可收编这些无主农田实行屯田制度。”
“结合当下局势分析,屯田制度对我曹营十分有利。”
“将士们战时上阵,闲时下田耕种,自给自足,可减少对后方运输粮草的依赖,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阿翁不仅可以实行军屯,还可以一同实行民屯。”
“阿翁可招募流民,参与屯田,不仅解决了流民的安置问题,还使得荒废的土地重新得以开垦。”
“并且,这些参与屯田的流民也会把所屯之田视为安身立命之本,不忍割舍,不会轻易流离州郡,有死守田土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