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安排任务(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铜镜通古今,大唐的复兴》最新章节。

常梦锡听后,仔细思索了一番,觉得这个想法确实可行,高兴地答应下来。

相比于铁锅,还是蜂窝煤听起来更加靠谱。

“殿下,这个主意太好了!庐州的百姓大多用柴火做饭,如果能用蜂窝煤代替,不仅能节省木材,而且老百姓也能负担得起。”

由于长年累月的砍伐,庐州城附近的木柴早已经砍光。

老百姓平时使用柴火做饭,需要到老远的地方砍伐。

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收获还小,毕竟无主的柴火可不多。

但蜂窝煤就大不一样,庐州大丰山就有一个大型的煤矿场。

就近取材制作蜂窝煤,价格也低廉,老百姓也能负担得起。

李弘茂点了点头:“不错。蜂窝煤的生产成本低,而且大丰山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出大量蜂窝煤,满足庐州百姓的需求。”

常梦锡兴奋地说道:“殿下,我立刻去安排。五千工人应该足够蜂窝煤厂的起步了。”

李弘茂微微一笑:“好,庐州的未来需要更多的产业。铁锅厂和蜂窝煤厂的建立,不仅能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李弘茂和常梦锡敲定了铁锅厂与蜂窝煤厂的筹备事宜后,李弘茂的思绪又飘向了新的方向。

他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缓缓说道:

“常大人,这建立铁锅厂和蜂窝煤厂,只是我们发展计划的一部分。我还打算建立一个大型的服装厂。”

常梦锡原本正沉浸在对新工厂的构想中,闻言微微一愣,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殿下,这服装厂……是做什么的?”

李弘茂放下茶杯,耐心解释道:“常大人,这服装厂,就是将布料加工缝制成衣服的地方。我们从外面采购布料,然后在厂里经过裁剪、缝制等工序,把布料变成一件件可以穿的衣服,再卖到各地。”

常梦锡眉头紧皱,眼中满是不解。

“殿下,下官实在不解,为何要多此一举把布料制成衣服售卖呢?直接售卖布料,岂不是更省事?”

李弘茂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常大人有所不知,我有办法搞来很多物美价廉的布料。这些布料在我们这里,经过加工制成衣服后,即便以低价出售,也能有大量的利润。而且,百姓买回去就能直接穿,比起买布料回去自己制作,方便太多了,市场需求肯定很大。”

常梦锡若有所思,微微点头,但心中仍有疑虑。

“殿下所言虽有道理,但这服装厂得招募多少工人啊?”

李弘茂神色坚定,目光炯炯。

“我打算招募一万名女子。”

“一万名女子?”常梦锡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殿下,为何要招募如此多的女子?而且,为何只招募女子呢?”

李弘茂站起身来,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缓缓说道:“常大人,这其中有几个原因。其一,在我们唐国,女子大多被困于家中,操持家务,没有机会外出工作赚钱。招募女子进入服装厂,能让她们有自己的收入,提升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常梦锡微微点头,示意李弘茂继续说下去。

“其二,服装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一万名女子,既能满足工厂的生产需求,又能解决庐州众多女子的就业问题。这对于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其三,女子心思细腻,心灵手巧,在缝制衣服这类精细活上,比男子更有优势。让她们来制作衣服,能保证衣服的质量,做出的衣服肯定更受百姓欢迎。”

目前南唐的布料价格昂贵,普通百姓很难买到合适的衣服。

如果能生产出价格低廉的服装,一定能受到百姓的欢迎。

常梦锡虽然接受了李弘茂的解释,但仍然有些疑惑。

“殿下,您说得有道理。但把布料缝制成一件件衣服太耗费时间了吧?一个服装厂每天根本生产不了多少衣服。”

李弘茂微微一笑:“你有所不知,有一种叫缝纫机的工具,可以极大提高缝制效率。而且,采用分工合作的流水线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这样一来,服装厂每天可以生产大量的衣服。”

常梦锡眼前一亮:“原来如此!这样一来,每个老百姓都能穿上物美价廉的衣服了。”

至于缝纫机是什么,他倒是没有细问。

既然殿下都对缝纫机推崇备至,那他也没什么好说的。

以殿下的神奇手段,搞来缝纫机也不是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李弘茂点了点头:“没错。而且,服装厂不仅能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还能为庐州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常梦锡听后,沉思良久,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他起身行礼道:“殿下深谋远虑,下官佩服。只是这一万名女子的招募工作,恐怕需要些时日。”

李弘茂点头道:“常大人,此事急不得。你先拟定一个招募计划,在庐州城及周边地区张贴告示,说明服装厂的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等。相信只要条件优厚,会有不少女子愿意前来应聘的。”

常梦锡领命道:“下官明白,定当尽快办理。只是这服装厂的选址、设备采购等事宜,还需殿下明示。”

李弘茂重新坐下,说道:“服装厂的选址,要选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之处,方便工人上下班,也便于货物运输,在庐州城找一块合适的地方不难。设备采购方面,你不用担心,我自会搞定”

常梦锡认真记录下要点,又问道:“殿下,这服装厂生产的衣服,要卖到哪些地方呢?”

李弘茂目光坚定,望向远方。

“我们的目标,是整个唐国,乃至周边各国。先在庐州打开市场,然后逐步向外拓展。只要我们的衣服物美价廉,不愁没有销路。”

常梦锡心中对李弘茂的雄心壮志深感钦佩,他再次行礼。

“殿下志向远大,下官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殿下完成大业。”

随后,两人又讨论了服装厂的管理模式、质量把控等细节。

李弘茂借鉴后世的经验,提出了流水线作业的概念。

将制作衣服的工序细分,每个工人只负责一道工序。

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质量。

常梦锡虽然对这些新观念有些陌生,但他相信殿下的眼光,认真倾听并记录下来。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常梦锡准备告辞离开。

带着满满的任务和对未来的期待,准备为服装厂的建立而努力。

“常大人,这几个新产业的建立,关系到庐州的未来发展。你务必尽心尽力,遇到任何问题,都可随时向我汇报。”

常梦锡郑重地行礼道:“殿下放心,下官定当不负所托!”

待常梦锡离开后,李弘茂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

他看着桌上的资料和规划,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知道这些新产业的建立,将会给庐州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而他,正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为了庐州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他将不断努力,创造更多的奇迹,让庐州成为天下瞩目的繁华之地。